时间:2023-02-11 作者:张磊
[大]
[中]
[小]
摘要:
做好新时代内蒙古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大文章
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副主席 I张磊
2018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连续 5年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内蒙古代表团审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始终强调“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凸显了生态文明建设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的战略地位。 2019年 3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内蒙古要努力探索出一条符合战略定位、体现内蒙古特色,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为新时代内蒙古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近年来,内蒙古各级财政部门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在自治区党委、政府领导下,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持之以恒支持自治区生态文明建设,取得良好成效。
围绕强化政策引导,不断完善财政支持制度体系
一是推动自治区以下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会同主管部门制定生态环境领域和自然资源领域自治区与盟市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形成相对稳定的自治区与盟市政府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促进自然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为维护地方生态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是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政策聚集效应。完善财政资金分配机制,建立以奖代补资金激励奖惩机制,发挥财政资金的引...
做好新时代内蒙古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大文章
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副主席 I张磊
2018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连续 5年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内蒙古代表团审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始终强调“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凸显了生态文明建设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的战略地位。 2019年 3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内蒙古要努力探索出一条符合战略定位、体现内蒙古特色,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为新时代内蒙古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近年来,内蒙古各级财政部门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在自治区党委、政府领导下,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持之以恒支持自治区生态文明建设,取得良好成效。
围绕强化政策引导,不断完善财政支持制度体系
一是推动自治区以下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会同主管部门制定生态环境领域和自然资源领域自治区与盟市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形成相对稳定的自治区与盟市政府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促进自然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为维护地方生态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是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政策聚集效应。完善财政资金分配机制,建立以奖代补资金激励奖惩机制,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撬动和放大作用,最大程度调动盟市、旗县政府落实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主体责任的积极性。
三是推进建立黄河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机制。加强与宁夏回族自治区、陕西省和山西省沟通协商,研究考核指标和补偿标准,积极推动黄河流域横向补偿机制协议签署。制定自治区重点流域断面水质污染补偿办法,运用经济手段,奖优罚劣,调节流域上下游之间、水环境破坏者与受害者及保护者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推动流域水污染联防联控联治。
四是不断完善碳达峰碳中和政策制度。研究制定自治区财政支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综合运用财政资金引导、税收调节、绿色采购等多种政策措施支持重点行业领域绿色低碳转型和自治区碳汇能力巩固提升。研究推动在自治区环投基金下设立低碳转型基金,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五是整合集成相关财政政策。健全自然资源、林业、生态环境等多项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办法,会同主管部门完善矿山环境治理恢复、草原生态保护、土壤污染防治、耕地保护等领域的资金管理办法。修订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监管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专项资金使用流程、绩效评价与监督管理。推进绿色政府采购政策,鼓励采购人提出绿色采购要求,促进绿色产品推广应用。
完善绿色税收体系,将应税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环保税适用税额标准提高 50%,开展水资源税改革试点,开征环境保护税,助力高质量发展和绿色转型。
围绕促进绿色发展,不断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
一是积极利用中央项目和资金支持。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会同有关部门完善项目储备库管理制度,2018年,乌梁素海入选国家第三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保护试点项目;2021年,通辽市科尔沁草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入选国家首批工程名单;包头市、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市、巴彦淖尔市入选国家北方城市冬季清洁取暖示范项目。自治区财政部门加强项目和资金管理,利用中央财政奖补资金支持,积极推进项目落地见效。
二是助力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贯彻落实资金投入同污染防治攻坚任务相匹配要求,建立健全稳定、常态化的生态环保财政投入机制。 2020—2022年,自治区安排资金 16.3亿元、 29.1亿元、 33.3亿元,用于支持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农村环境整治,绿色低碳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及环保监测能力建设。其中,“一湖两海”及察汗淖尔流域生态保护治理共投入 18.69亿元,经过努力,流域水质指标总体向好,野生动植物种类稳步增加,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三是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纳入国家试点范围的乌梁素海流域和科尔沁草原保护修复工程,除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外,自治区各级财政部门落实资金 37.8亿元,并强化项目跟踪监管,协调解决突出问题,为工程项目按计划推进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是支持草原生态保护恢复。 2021年以来,下达草原生态保护修复治理补助资金 19.9亿元,用于草原生态保护修复治理、草原生物灾害防控补助、草原防火隔离带补助等。全面落实国家下达自治区的草原补奖资金,支持草畜平衡和禁牧,草原生态显著改善。积极推动种业振兴政策实施,争取资金用于指导盟市旗县草种繁育基地建设和野生草种质资源保护及评价技术研究。开展草原网格化监督管理试点工作,探索建立旗县、苏木乡镇、嘎查村三级管护网络管理模式,草原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五是支持推进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绿色低碳转型。财政支持产业发展资金和基金重点向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开发利用倾斜,支持优化煤炭和新能源组合,积极发展非煤产业和低碳经济,全力推进节能降耗,支持零碳产业园区建设。支持推进延链补链强链行动,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内蒙古由化石能源大区向清洁能源大区转变作出积极努力。
围绕完善治理体系,不断探索多元化资金筹措机制
按照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原则,自治区财政部门进一步创新财政投入方式,发挥财政资金引导撬动作用,推动形成“财政有补助、金融有支持、社会有投入”的多元化资金筹措机制。
一是积极参与、对接财政部发起设立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基金,提前指导各地做好项目谋划、储备和申报对接等工作。
二是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环保领域。全区储备和启动污染防治与绿色低碳领域 PPP项目 297个,投资规模 2518亿元,已有 158个项目相继落地,投资总额 1448亿元。特别是运用 PPP模式推进沿黄生态经济带建设和 “一湖两海”生态综合治理,全面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截至目前,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巴彦淖尔市等沿黄盟市累计落地实施污水、垃圾处理等生态保护 PPP项目 37个,总投资 275亿元;巴彦淖尔市乌梁素海流域落地实施生态环保类项目 13个,总投资 51亿元;实施呼伦湖流域综合治理 PPP项目 3个,总投资 10.5亿元。黄河流域和“一湖两海”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三是通过股权投资等市场化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生态环保事业。 2017年注入资本金 50亿元,支持组建自治区环保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2021年,环投集团公司与华润集团所属的华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战略重组,依靠产业开发反哺生态环境治理投入,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支持组建自治区林草生态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创新性采取“企业+农户”形式,将林地、耕地等资源要素予以整合,在产业构架中实现“生态入股”,形成了企业与农户“共同入股、共同保护、共同开发、共同收益”的可持续共建模式。 2021年,自治区财政部门牵头设立土壤污染防治基金,目前纳入投资项目库项目 89个,投资总额 34亿元,助力打好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
四是争取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管理中心和国际金融组织、外国政府贷款,带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争取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管理中心贷款 7.42亿元,带动企业投入 58.5亿元,重点用于集中供热、节能减排改造升级、阿拉善肉苁蓉项目等,年均减排 154万吨二氧化碳当量。争取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项目 18个,贷款资金 123.2亿元。其中,日元贷款风沙源治理项目,吸引亿利集团等 80余家企业参与库布其治沙造林工程建设,投入产业资金和公益资金 330多亿元,成功治沙 910多万亩,带动周边群众 10.2万人脱贫致富。“党委政府政策性主导、企业产业化投资、农牧民市场化参与、科技持续化创新”的库布其沙漠生态治理模式,为我国乃至世界提供了治沙投入新模式。
统筹兼顾、守正创新,走好新征程上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自治区财政部门将一如既往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围绕自治区党委、政府决策部署,坚持统筹兼顾、保障重点,为自治区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
一是全力支持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经济绿色转型。科技创新能力不足是制约内蒙古经济转型、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和短板。“双碳”目标下,自治区传统资源能源型产业要抓住“十四五”这个窗口期,加快依靠科技创新实现转业转型。自治区财政部门要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建立政府投入刚性增长机制和社会多渠道投入激励机制。大力支持“科技兴蒙”行动,支持增加科技创新投入、加快平台载体建设、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实施科技创新攻关、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深化科研经费管理体制改革等部署落实落地,推动煤炭、稀土、新能源以及乳业、草业、种业等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为走好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打造新引擎、注入新动能。
二是持续支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标本兼治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从“治本”上着重优化发展方式。生态环境问题的根子在粗放型增长方式。自治区财政部门要更充分运用节能环保、产业调整、技术改造等领域的专项转移支付,资源税、环保税等税收政策,以及绿色政府采购、贷款贴息、重点产业和环保产业基金等财政政策手段,支持风能、光能等清洁能源发展,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从源头上减少污染,推动高质量发展。从“治标”上着重优化自然环境。围绕蓝天净水净土保卫战,进一步推进燃煤污染综合整治,加快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强化重点流域、重点湖泊污染防治,加强城镇污水和垃圾处理,支持推进全区土壤污染治理,让绿色成为内蒙古发展的永恒底色。
三是严格落实过紧日子要求,腾出更多资金增强自治区生态文明建设财力保障。自治区财政部门要做好继续增收节支,特别是要严格落实过紧日子要求,把钱用在刀刃上,继续做实做细过紧日子措施,严控一般性支出,大力优化支出结构,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从大处着眼,从存量资金、专项资金上下功夫,大力压减、取消低效无效的专项资金,切实优化支出结构,腾出更多资金支持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助力内蒙古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提供坚实保障。
责任编辑张小莉
财政动态
财政部党组召开专题会议传达学习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精神
1月 13日,财政部党组召开专题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全会精神,研究部署贯彻落实措施。财政部党组书记、部长刘昆同志主持会议并讲话。
会议一致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指导性、针对性,是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遵循,是新时代新征程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指引。党组同志要认真学习领会,深刻领悟精髓要义,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认真谋划做好财政部全面从严治党工作。
会议强调,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高度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深刻分析了大党独有难题的形成原因、主要表现和破解之道,阐述了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的目标任务、实践要求,对坚定不移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作出战略部署。党组同志和部内各单位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党中央对形势的科学判断和作出的战略部署,谋划好、开展好财政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各项工作,不断推动新时代财政系统党建和纪检工作取得新突破。
会议指出,要以强有力的政治监督保障党的二十大决策部署在财政部门落地见效。党组同志和部内各单位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自觉把财政工作置于党和国家大局中谋划推进,切实把党的二十大提出的重大战略、重大任务、重大举措,贯彻落实到财政的具体任务、具体措施、具体工作上,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对标对表、及时校正偏差。进一步发挥政治巡视和督查检查“利器”作用,大力支持驻部纪检监察组履行监督职能,围绕党的二十大关于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部署,围绕党中央因时因势作出的决策部署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执行不打折、不变通、不走样。
会议要求,要一刻不停把财政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起来,更加突出党的各方面建设有机衔接、联动集成、协同协调,更加突出体制机制的健全完善和法规制度的科学有效,更加突出运用治理的理念、系统的观念、辩证的思维管党治党建设党,打出一套自我革命“组合拳”,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
责任编辑张小莉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