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11 作者:山东省财政厅
[大]
[中]
[小]
摘要:
山东:支持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山东省财政厅
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2021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专题研究“三农”工作时指出,“要实打实地调整结构,扩种大豆和油料,见到可考核的成效。”山东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因地制宜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挖掘大豆种植潜力,提高大豆供给水平,夯实粮食安全基础。
财政支持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的实践
2022年山东省开始大面积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在中央财政的指导和支持下,山东财政努力提高政治站位和思想认识,加强财力保障,突出政策引导,积极支持配合有关部门探索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和有效路径。
(一)高位推动,压实各级主体责任。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工作,将其摆在“三农”工作的突出位置来抓,主要负责同志反复强调,要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不折不扣落实好国家下达山东的种植任务。省政府印发文件将种植任务分解到市,将任务完成情...
山东:支持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山东省财政厅
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2021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专题研究“三农”工作时指出,“要实打实地调整结构,扩种大豆和油料,见到可考核的成效。”山东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因地制宜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挖掘大豆种植潜力,提高大豆供给水平,夯实粮食安全基础。
财政支持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的实践
2022年山东省开始大面积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在中央财政的指导和支持下,山东财政努力提高政治站位和思想认识,加强财力保障,突出政策引导,积极支持配合有关部门探索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和有效路径。
(一)高位推动,压实各级主体责任。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工作,将其摆在“三农”工作的突出位置来抓,主要负责同志反复强调,要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不折不扣落实好国家下达山东的种植任务。省政府印发文件将种植任务分解到市,将任务完成情况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范畴,压实各级党委、政府的主体责任。为增强工作推进的整体性、系统性、协调性,全省各级建立健全“党委政府主抓、农业部门牵头、职能部门配合”的工作推进机制,各级财政把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作为支持重点优先予以保障。
(二)多年探索,奠定坚实工作基础。山东财政连续多年安排资金支持实施农业良种工程,培育了“登海 605”“天泰 366”等株型紧凑、抗倒抗病、中矮杆、耐密植的高产玉米品种和“齐黄 34”“菏豆 33”等耐阴倒、中早期、宜机收的高产大豆品种,将其作为全省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的主推品种,为实现玉米稳产、大豆增产提供了“种源”保障。从 2017年开始,支持禹城市启动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先行先试工作,开展种植模式对比、全程机械化、高产创建、“玉豆畜”综合饲喂等实验,为今年大面积推广积累了经验、蹚了路子。
(三)积极扶持,突出政策引导作用。 2022年,为调动农户种植积极性,山东省财政厅统筹中央和省级资金,对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给予 200元/亩的补贴,并对各市超额完成的种植面积给予全额奖励。在分配下达 2022年第三批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资金时,省财政配套增加补贴资金优先向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户按 20元/亩的标准发放补贴。济南、东营、德州、聊城等市出台 100元/亩的叠加补贴政策,市内补贴标准达到 300元/亩。山东省将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专用机械纳入农机新产品购置补贴试点,补助比例提高到 35%,济南市财政局安排 100万元用于累加补贴。省财政支持山东农担公司设计开发“农耕贷—大豆种植担保服务”产品,将亩均授信标准提高至 1680元,为 668户主体提供担保贷款 3亿元。制定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保险政策,明确不同种植模式的面积认定办法,推广大豆“保险+期货”试点,并与大豆加工企业签订订单收购协议,努力保障农民种植收益。
(四)强化指导,落实落细关键技术。为科学、规范、有序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省财政支持编制了《 2022年度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实施方案》,成立涉及品种选配、机械播种、科学施肥、化学调控、杂草防除等多领域、多学科的省级专家指导组,紧盯关键环节、关键区域和关键技术,确定了技术指导意见,制作了技术导图和培训视频发放到项目区。在关键农时季节,专家组分赴 16个市蹲点包片,督促指导农户精准精细抓好田间管理。支持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和基层农技推广项目,对基层农技人员和种植主体开展线上线下技术指导培训,全面提高技术覆盖面和到位率。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推广成效显现
(一)全面完成带状复合种植任务。 2022年,国家安排山东省 150万亩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任务,占全国任务总量的 1/10。为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的种植任务,年初山东超额安排 3万亩种植任务,将 153万亩种植任务细化分解到 16个市、 110个县(市、区)、 17466个种植主体。在区域布局上,突出向大豆重点产区倾斜,其中,东营、德州、济宁等 3个市种植面积共计 92.5万亩,占全省 55.6%;德州禹城市、陵城区,东营利津县、垦利区、河口区,济宁梁山县、汶上县等 7个县(市、区)种植面积共计 56万亩,占全省 33.6%。在生产主体选择上,重点依托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充分发挥规模种植效益,建设一批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示范片区,规模种植 50亩以上的占 80.5%。经全省各级各部门共同努力,落实种植面积 166.5万亩,完成国家下达任务的 111%。
(二)基本实现稳粮扩豆生产目标。据农情调度和 400个复合种植主体调查数据分析,全省种植情况好的地块约占 14.8%,基本实现“玉米不减产,多收一季豆”目标;一般水平的地块约占 76.5%,玉米减产 10%、50公斤左右,大豆亩产约 100公斤。如按玉米、大豆市场价格计算,扣除增加的成本,加上各级财政补贴,亩均增收 400—600元。总的来看,只要掌握复合种植技术要点,田管措施落实到位,复合种植还是“有账可算”。在全省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高产竞赛中,禹城市辛庄镇参赛地块大豆亩产 165.1公斤、玉米亩产 633.8公斤,创造了复合种植大豆单产全国最高纪录。山东省农科院培育的“齐黄 34”在 3%。的盐碱地亩产达到 329公斤,刷新了盐碱地大豆单产纪录,为中国大豆安上“耐盐芯”。
(三)对比实验积累丰富种植经验。山东省在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过程中,重点围绕适宜玉米大豆品种、适宜模式配比、适宜播种施肥方式、适宜苗后除草剂、适宜收获方式等开展“五适宜”对比实验,加强栽培、种子、土肥、植保、农机专业合作,开展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草害绿色防控等关键共性技术集成熟化、推广应用和技术评价。 2022年,山东省排前五位的 4:2、4:3、4:4、6:4、6:3种植模式,分别占全省总面积的 20.1%、14.5%、12.5%、12.2%和 11.4%。经对比分析, 4:2模式大豆平均单产最高、 97.6公斤/亩, 4:3模式玉米单产最高、 479.2公斤/亩。从单产水平、种植效益和农民接受程度等方面考虑, 4:3模式最适宜在全省大面积推广; 4:2模式潜力明显,但受专用农机短缺影响,现阶段大面积推广难度较大;
4:4、6:4模式不能充分发挥玉米边行优势,减产幅度大,不适合在高产地块推广。
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的启示
(一)政策引导是基础。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推广时间短、经营成本高、影响因素多,为提高种植主体积极性,应坚持政策引导,统筹落实种植补贴、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保险等多项政策,稳定农户预期,为扩大种植面积、探索种植模式、提升管理技术提供充足的空间。待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配套成熟、经营效果充分显现后,可逐步降低财政补贴力度,鼓励种植主体通过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种植、集约化管理提升种植收益。
(二)密度种植是根本。播种是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实现增产增效的基础。具体实践中要以提高播种质量、确保一播全苗为主攻方向,保证带状复合种植玉米密度与清种相当,大豆密度达到清种密度的 70%以上。选择 4:3、4:2种植模式,大豆行距要达到 40厘米, 3行玉米行距 50厘米、株距 13厘米, 2行玉米行距 40厘米、株距 10厘米,大豆带与玉米带间距 70—75厘米。大规模扩种大豆需大幅度增加大豆供种量,今后应积极支持大豆育种供种,保障扩种大豆用种需求。
(三)适度规模是前提。实践发现,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尤其是 100亩以下的小规模种植户,主要依靠家庭成员参与生产,管理和人工成本低,在作物种植、田间管护等各个环节更加精细,产出水平高、种植收益明显。 10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需要依托服务组织或大幅增加机械化投入实现规模化经营,生产成本上升,边际效益有所下降。调查发现,目前的财政补贴政策对规模经营主体有明显的激励作用,对分散小农户带动效果有限。今后财政补贴政策和补贴对象应主要考虑规模化经营主体。
(四)科学技术是保障。目前,山东省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采取“封控结合”的除草技术,以苗前土壤封闭除草为主、苗后茎叶喷施除草剂为辅。两种作物除草剂要科学选择、合理配伍、隔离喷施,这是生产成本增加的主要因素。为降低除草人工成本,今后应大力支持研发玉米大豆共用型除草剂,促进防控效果和经济效益双提升。
(五)适配农机是关键。大面积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应使用高效作业机械,尽可能降低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针对4:2等窄带种植模式,应支持玉米大豆一体化播种、植保、收获专用机具的研发,提高作业效率。针对 6:4、4:4等宽带种植模式,可充分利用现有机械作业,提高机具利用率。今后,要加大农机农艺融合示范推广支持力度,集成、熟化稳产高产技术模式,全面提高稳玉米、扩大豆、提产能技术支撑能力。
责任编辑李艳芝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