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做好加减乘法支持江西人才事业发展
吕宁芬
2022年,江西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不断优化人才发展政策举措,进一步出台了关于建设中部地区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意见,在打造重点区域和领域人才集聚高地、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能力、优化服务环境、加强党对人才全面领导等方面提出了 27条创新举措。全省人才改革 1+N的政策体系初步形成。人才作为第一资源,是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基础。为进一步做好人才工作,加快建立人才资源竞争优势,结合财政工作谈谈粗浅看法。
人才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是“政产学研金服用”的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建立。政府主导创环境、企业主体强创新、学科人才激活力、科技研发出成果、金融配套强保障、中介服务提效率、成果转化增效益的发展模式尚未有效推开。比如,企业的创新意愿不强、科技成果转化中介服务相对缺乏、人才金融服务单一、高校与企业合作不紧密等,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才事业发展。
二是人才引留难度不断增大。近年来,各省纷纷掀起抢人大战,江西省经济实力和户籍等对人才的吸引力...
做好加减乘法支持江西人才事业发展
吕宁芬
2022年,江西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不断优化人才发展政策举措,进一步出台了关于建设中部地区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意见,在打造重点区域和领域人才集聚高地、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能力、优化服务环境、加强党对人才全面领导等方面提出了 27条创新举措。全省人才改革 1+N的政策体系初步形成。人才作为第一资源,是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基础。为进一步做好人才工作,加快建立人才资源竞争优势,结合财政工作谈谈粗浅看法。
人才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是“政产学研金服用”的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建立。政府主导创环境、企业主体强创新、学科人才激活力、科技研发出成果、金融配套强保障、中介服务提效率、成果转化增效益的发展模式尚未有效推开。比如,企业的创新意愿不强、科技成果转化中介服务相对缺乏、人才金融服务单一、高校与企业合作不紧密等,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才事业发展。
二是人才引留难度不断增大。近年来,各省纷纷掀起抢人大战,江西省经济实力和户籍等对人才的吸引力优势还不够明显。同时,因毗邻广东、浙江等经济发达省份,随着交通发展,又进一步加强了周边省份对江西省人才的“虹吸”效应。
三是多元化投入机制尚未形成。从全省情况看,人才培养仍主要以政府通过科技、教育、就业等领域投入为主,用人单位人才培养的投入力度和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升,社会力量参与人才培养的渠道有限。
四是科研经费“放管服”改革仍存在“最后一公里”障碍。近年来,江西省不断加大科研经费“放管服”改革力度,陆续出台了有关完善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若干措施等,但在执行中,因人员对政策的不熟悉等影响了政策的及时落实,降低了人才的获得感。积极发挥财政职能,加快建立人才资源竞争优势
(一)做好加法,加大投入,为人才发展提供坚实财力保障。一是积极打造创新平台,为人才成长提供事业舞台。进一步加强“中”字头创新平台、高层次人才产业园建设,积极发挥现有省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服务平台、省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等平台作用;扶持专业化技术服务平台和孵化器发展;探索设立将财政资金支持形成的科技成果许可给中小企业使用的实施平台。二是支持人力资源等行业发展,为人才发展提供中介服务。以组建省人才发展集团为契机,加大对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优化整合。支持人力资源等企业为人才提供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技术评估、技术交易、商务代理、法律援助等服务,对为引进急需特缺人才、科技成果转化对接等服务并取得经济效益的企业予以奖补。三是加大全省重点产业支持力度。产业发展是吸引人才聚集的有效手段,加大对省重点产业的支持力度,并鼓励教育、科技等领域参与省重点产业发展,对参与省重点产业发展的教育、科技等领域予以资金倾斜,促进产学研融合,实现以产聚才,以才促产。
(二)做好减法,优化管理体制,为人才发展释放活力。一是进一步推广科研经费“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在江西省试行经费使用“负面清单”管理的基础上,结合试行情况,联合科技、审计、纪检等多部门,进一步优化完善科研经费管理的“负面清单”,明确科研经费“不能为”底线,在不突破底线的情况下,由科研人员根据实际情况使用财政资金,打消科研人才顾虑。同时,强化部门间协作,避免对科研经费的多头管理和重复检查。二是加强对科研经费“放管服”改革政策的宣传。近年来,江西省不断加大科研经费“放管服”改革力度,出台政策密集,落实过程中存在人员等对政策不了解不清楚的情况,影响了政策的落地。通过进高校和科研院所宣讲、制作政策清单、在江西人才网等网络集中发布等,进一步加大相关政策的宣传,更好地发挥政策效益。三是以信任人才为基础,建立健全责任制。一方面,信任人才,赋予人才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更大经费支配权、更大资源调度权。另一方面,用好绩效考核工具,对科研项目取得实效进行评价,同时,考虑科学研究周期长、经费高等特点,可针对关键节点实行“里程碑”式管理,建立中长期绩效考核制度。

(三)做好乘法,优化投入模式,提升社会参与积极性。一是支持金融领域加大对人才发展的支持。发挥好基金、信贷、保险等金融工具的作用,进一步做大用好人才创新创业基金;鼓励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并予以奖补;加大创业担保贷款对人才创业扶持力度;支持科技项目研发保险、知识产权保险等新型科技保险业态业务推广;继续做好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和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首批次新材料应用保险补偿等。二是鼓励引导企业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积极落实培训经费税前扣除政策,对购买用于培训的相关设备,予以税收优惠;推行“企业+大专院校”订单式培养,“企业+实验室”的合作培养模式,对相关企业和院校予以奖补;加大对企业设立博士后工作站的奖补力度,通过培养和使用结合,将人才技术优势和企业的市场开发优势有机结合。三是运用财税手段鼓励社会捐赠。加大对教育、科技捐赠引导力度,落实支持科技捐赠、科技类非营利机构和基金会等的相关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设立校友会基金、科学研究基金、科技类非营利机构等。(作者单位:江西省财政厅)责任编辑雷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