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推动生态环境质量再上新台阶
河北省邢台市财政局
长期以来,河北省邢台市因为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较为单一,企业布局不尽合理,城区周边电力、钢铁、焦化、水泥、玻璃等重点行业排放污染物量较大,导致环境污染严重,空气质量排名全国倒数,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任务艰巨。近年来,邢台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攻城拔寨的勇气和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凝聚共识合力,狠抓生态治理。经过全市上下不懈努力,2021年,邢台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退出全国倒二十,实现历史性突破。
健全制度机制,明晰生态环境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
按照中央、河北省改革总体部署,紧密结合邢台市实际,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市与县(市、区)财政关系,形成依法规范、权责匹配、运转高效的市与县(市、区)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体制机制。研究制定《邢台市生态环境领域市与县(市、区)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实施方案》,为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努力提升邢台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实现高质量赶超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加强财力保障,...
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推动生态环境质量再上新台阶
河北省邢台市财政局
长期以来,河北省邢台市因为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较为单一,企业布局不尽合理,城区周边电力、钢铁、焦化、水泥、玻璃等重点行业排放污染物量较大,导致环境污染严重,空气质量排名全国倒数,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任务艰巨。近年来,邢台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攻城拔寨的勇气和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凝聚共识合力,狠抓生态治理。经过全市上下不懈努力,2021年,邢台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退出全国倒二十,实现历史性突破。
健全制度机制,明晰生态环境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
按照中央、河北省改革总体部署,紧密结合邢台市实际,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市与县(市、区)财政关系,形成依法规范、权责匹配、运转高效的市与县(市、区)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体制机制。研究制定《邢台市生态环境领域市与县(市、区)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实施方案》,为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努力提升邢台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实现高质量赶超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加强财力保障,全力推动圆满完成“退后十”任务
全市各级财政部门坚持用足用好上级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积极统筹地方配套资金,坚持把空气质量综合指数“退后十”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全力提升财政保障水平。
(一)用足用好上级专项资金。及时分配下达上级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17.2亿元(含清洁取暖补助资金),聚焦重点项目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持续改善环境质量。重点支持清洁取暖、工业污染治理、能力建设等项目,突出重点企业、重点区域、重点因子,治理提升重点企业102家,对市区及周边570家涉气企业按照B级及以上引领性标准进行精准化治理,提标改造涉VOCs(挥发性有机物)企业4730家;把主城区及周边“六区两县”作为核心管控区,把太行山前传输通道上的四县作为重点管控区,其他东部平原县作为一般管控区,对口包联,精准管控,最大限度减少污染源;着力解决O3、NO2、PM10等指数偏高问题,PM2.5、PM10、SO2、NO2、CO、O3指数同比分别下降25.9%、18.5%、28.6%、16.2%、23.8%、7.5%。
(二)统筹落实地方投入资金。千方百计筹措资金,落实地方投入资金10.36亿元,支持大气污染治理重点项目建设,保障清洁取暖工作有序开展。在建设传统环境污染防治项目的基础上,强化科技支撑,充分发挥专家组作用,每日分析空气质量、诊断污染成因、跟踪减排措施、预判污染来源,大气污染防治指挥调度更加精准管用;构建“点、面、域”大气走航监测体系,8辆走航车常态化巡查,快速锁定异常高值点和主要污染区域,及时交办,跟进处置;深入推进环保大数据平台建设,整合现有20个环境监测平台,搭建污染源自动监控网,连接全市364家重点污染企业、31家大车门禁、546个建筑工地、1057辆渣土车,推动大气环境污染精确溯源、高效处置、统一监管。
2021年,邢台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73,同比下降18.4%,在全国168个城市中倒排第23位;PM2.5年均浓度4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5.9%,下降率全省第一。优良天数245天,比2020年增加39天,增加幅度全省第一;重污染及以上天数14天,比2020年减少4天,圆满完成“退后十”和大气治理各项目标。
加强统筹协调,全力推进治污工作落实
(一)扎实推进水环境治理。2021年,上级共下达邢台市水污染防治资金1183万元,地方财政投入1.18亿元,重点用于河流水质提升,进一步加强源头控制、水质监测、排查整治,带动水环境质量整体提升。一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清河经济开发区、城镇污水处理厂入河排污口湿地项目,西沙河、滏阳新河生态修复治理项目等工程,全力削减河流污染物。完成631个住宅小区雨污分流改造,建立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全过程监管体系。二是强化河流水质管控。充分发挥39个河流预警站和268个沿河视频监控作用,及时掌握重点点位水质情况;坚持“日监测”“日调度”机制,定期开展全因子监测,发现问题,立即处理;每月对合法入河排污口水质进行监测,全市71个入河排污口水质全部达到排放标准。每日对重点涉水企业、过村路段等进行实地排查,及时消除河流污染隐患。三是强化联防联治。多部门联合,实施多水源联合调度,增强生态用水调配和保障能力;开展河湖“清四乱”行动,确保沿岸环境整洁。尤其是加强与上游石家庄、临清市沟通联系,及时通报断面水质状况及上游来水情况,全力保障水质稳定。2021年,邢台市地表水环境质量全国排名较上年同期提升3个位次。3个地级地下水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均达到地下水Ⅲ类标准,1个地表水型集中式饮用水备用水源地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饮用水水质达标率为100%。

来源:视觉中国
(二)深化土壤污染防治。2021年,上级共下达邢台市土壤污染防治资金318万元,地方财政投入1806万元。完成46家重点监管单位隐患排查及土壤自测工作;对50家非重点行业企业开展用地调查,确定土壤样品采集企业7家。严格落实“两公一住”(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和住宅)供地土壤调查评估制度,完成土壤调查地块326宗,均满足土壤质量标准。2021年,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100%;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暂不开发利用污染地块管控措施覆盖率达到100%。
责任编辑 刘慧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