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一、功能子系统分析
系统论认为系统是由两个及以上要素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具有集合性、相关性、适应性、最优性和有序性的特征,复杂系统可以分成若干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依存的子系统。根据系统论的观点,国有文化企业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可按照职能分工,划分为资产管理、成本管理、预算管理、绩效管理等子系统,各子系统之间彼此协调、互相提供数据和模型支撑。
1.资产管理子系统。资产管理子系统有助于国有文化企业防范国有资产流失、盘活闲置资产、推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同时增强国有文化企业对下属单位的管控能力和集中统一领导。具体来看:通过资金管理信息化平台,国有文化企业可按照统收统支模式、拨付备用金模式、结算中心模式、内部银行模式或者财务公司模式等,管控资金收支、调剂资金余缺、缓解融资约束、提升资金效益;应收款项信息化平台可对往来款项进行账龄分析,计提或冲销坏账,发出应收款项催款、坏账预警,并对合作单位进行信用评估;存货管理信息化平台可融通国有文化企业产销数据,测算存货流转速度,在及时响应销售的基础上降库存、提周转、增利润;固定资产管理、无形资产管理等信息化平台可将资产使用与管理职责有效分解到企业的每个部...
一、功能子系统分析
系统论认为系统是由两个及以上要素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具有集合性、相关性、适应性、最优性和有序性的特征,复杂系统可以分成若干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依存的子系统。根据系统论的观点,国有文化企业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可按照职能分工,划分为资产管理、成本管理、预算管理、绩效管理等子系统,各子系统之间彼此协调、互相提供数据和模型支撑。
1.资产管理子系统。资产管理子系统有助于国有文化企业防范国有资产流失、盘活闲置资产、推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同时增强国有文化企业对下属单位的管控能力和集中统一领导。具体来看:通过资金管理信息化平台,国有文化企业可按照统收统支模式、拨付备用金模式、结算中心模式、内部银行模式或者财务公司模式等,管控资金收支、调剂资金余缺、缓解融资约束、提升资金效益;应收款项信息化平台可对往来款项进行账龄分析,计提或冲销坏账,发出应收款项催款、坏账预警,并对合作单位进行信用评估;存货管理信息化平台可融通国有文化企业产销数据,测算存货流转速度,在及时响应销售的基础上降库存、提周转、增利润;固定资产管理、无形资产管理等信息化平台可将资产使用与管理职责有效分解到企业的每个部门、每位员工,不仅做到账实相符、管控资产流失和人为损坏风险,更能反映资产使用状态,充分盘活闲置资产、规避资产重复投入、加速资产周转。
2.成本管理子系统。国有文化企业产出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与制造业标准化产品不同,其呈现出项目化、定制化的特征,因而国有文化企业成本管理子系统的功能需求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一是国有文化企业成本管理子系统要按产品或服务的项目、期间等归集各项直接成本、分摊间接费用,实现全成本核算,客观、准确地反映各项成本费用。二是国有文化企业成本管理子系统要能实时反映设定的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以便于分析成本偏差原因、实施成本控制、优化产品成本结构。三是国有文化企业成本管理子系统要能根据管理需要进行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分析、作业成本与非作业成本分析、相关成本与非相关成本分析,为产品与服务的生产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3.预算管理子系统。国有文化企业多数脱胎于文化事业单位,执行预算管理的时间久、意识强,但在借助信息化工具推进全面预算管理方面仍需大力提升。通过预算管理子系统,国有文化企业能实现财务、业务更加紧密的融合:事前各事业部、各部门乃至各业务人员按设定的查询权限可随时查询所属业务预算信息;事中预算管理子系统动态反馈预算执行情况并对执行进度异常的业务进行预算预警、控制;事后准确归集成本费用、产量销量、收入利润、资产负债等各项预算相关信息,以便于各环节的管理者了解需要的企业经营信息并进行管理决策。
4.绩效管理子系统。国有文化企业在进行绩效管理时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并建立健全“两效统一”的评价考核机制。按照《关于推动国有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指导意见》的要求,国有文化企业的关键指标考核体系中,社会效益指标考核权重应占50%以上,并将社会效益考核细化量化到政治导向、文化创作生产和服务、受众反应、社会影响、内部制度和队伍建设等具体指标中,形成对社会效益的可量化、可核查要求;科学合理设置反映市场接受程度的经济考核指标,坚决反对唯票房、唯收视率、唯发行量、唯点击率。绩效考核关键指标选取完成后,国有文化企业可依托平衡计分卡模型(BSC模型)、关键绩效指标模型(KPI模型)、360°考核法等,结合企业自身情况构建绩效管理子系统,以信息化手段为业务流程中的各部门、各员工提供一套合理清晰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及其实现情况,调动其积极性并对绩效执行的偏差及时反馈。
二、实施阶段分析
阶段模型理论认为,信息系统发展必须依次经历初始阶段、普及阶段、控制阶段、整合阶段、数据管理阶段、成熟阶段,而不能跨越式发展。依据“顶层设计、全局规划”的基本原则和阶段模型理论,国有文化企业应当基于整体发展战略设定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战略,在此战略指导下结合企业现状,规划各子系统的建设实施路径和整体系统的集成、融合路径,主要可划分为子系统单项信息化阶段、子系统集成信息化阶段以及数据管理信息化阶段等三个阶段。
1.子系统单项信息化阶段。子系统单项信息化阶段是国有文化企业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不可跨越的初级阶段,如广播电视行业的国有文化企业,可针对广播电视节目的生产、宣传推广、基于收视率(或收听率)对广告资源进行定价与销售等业务,通过业务流程重组将业务信息的提供、传递、接收、反馈等流程化,形成相对独立、封闭的节目生产信息系统、节目宣传推广信息系统、广告销售信息系统等单项信息化子系统。子系统单项信息化阶段能显著提升单项业务的信息处理效率,规范单项业务运行流程,锻炼管理者和普通员工的信息化管理思维。在此阶段,国有文化企业可按自身业务及管理需求,陆续上线各功能子系统,但因为各子系统之间无法进行信息交换与共享,国有文化企业内部容易形成众多的“信息孤岛”。随着子系统单项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国有文化企业对子系统信息实施集成管理的需求会更加强烈。
2.子系统集成信息化阶段。子系统集成信息化阶段的重点目标是解决“信息孤岛”问题、促进子系统之间的融合,其前提条件是打破国有文化企业内部部门间的界限,按业务流程进行子系统信息集成。信息录入要确保唯一性和全面性,杜绝某一信息多人录入或多次录入问题,同时与业务相关的所有财务、非财务信息均需录入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信息审核要确保有效性和准确性,即每一信息须在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上经特定人员进行审核确认,如发现信息需要更正,则在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上履行一定的审核程序后,由信息录入人员更正信息并重新审核,确保信息准确无误及无法被篡改。信息共享要确保便捷性和安全性,业务流程环节上的人员可根据需要实时查询销售信息、库存信息、技术研发信息、财务信息、人员信息等,但要合理设置人员信息查询权限,防止机要信息泄露、保证信息安全。

3.数据管理信息化阶段。国有文化企业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完成子系统集成信息化阶段建设后,企业内部管理数据会在系统中呈指数级增长。为充分发挥数据资源的价值,变人工挖掘系统数据为系统智能输出有效数据,有必要将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建设推进到数据管理信息化阶段。在此阶段中,国有文化企业可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和决策信息需求,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图文转换等新一轮信息技术的发展成果,融合决策树分析、聚类分析、关联分析、神经网络分析、序列分析等多种人工智能算法模型,从海量信息中迅速挖掘、抓取、整理、分析业务相关信息,为各项文化产品与服务业务勾画全息画像,提升决策的科学性、时效性,主动提示重要的业务信息和风险。
责任编辑 陈利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