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一、施工企业谋发展与控风险之间的矛盾凸显
当前施工企业内外经济形势错综复杂,银行信贷政策持续收紧,业主资金拨付滞后、融资难度加大等问题凸显,导致工程项目资金缺口扩大,施工企业保增长与控风险的矛盾日渐突出。
一方面,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张需要财务杠杆的撬动。目前,受地方政府债过高影响,公招基建项目规模呈下降趋势,同时,PPP等资本运营项目相比公招项目利润率较高,为此施工企业近几年大量参与PPP等资本运营项目,但是新政下特别是财政部印发《关于规范金融企业对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投融资行为有关问题的通知》(财金[2018]23号)后,PPP项目很难引入金融机构作为财务投资人,施工企业大多要自行筹集资金,而建筑市场又是充分竞争、产高利低的行业,PPP项目动辄需要几亿元、十几亿元资金投入,单靠企业自有资金很难满足资金需求,施工企业不得不加大融资力度,通过增加财务杠杆来满足发展的需要。同时,公招基建项目业主因融资困难,往往也会转嫁资金风险,交纳大额保证金、工程项目垫资等现象普遍存在。
另一方面,“去杠杆、控风险”也是保障企业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目前很多施工企业“两金”和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有息负债规模过高...
一、施工企业谋发展与控风险之间的矛盾凸显
当前施工企业内外经济形势错综复杂,银行信贷政策持续收紧,业主资金拨付滞后、融资难度加大等问题凸显,导致工程项目资金缺口扩大,施工企业保增长与控风险的矛盾日渐突出。
一方面,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张需要财务杠杆的撬动。目前,受地方政府债过高影响,公招基建项目规模呈下降趋势,同时,PPP等资本运营项目相比公招项目利润率较高,为此施工企业近几年大量参与PPP等资本运营项目,但是新政下特别是财政部印发《关于规范金融企业对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投融资行为有关问题的通知》(财金[2018]23号)后,PPP项目很难引入金融机构作为财务投资人,施工企业大多要自行筹集资金,而建筑市场又是充分竞争、产高利低的行业,PPP项目动辄需要几亿元、十几亿元资金投入,单靠企业自有资金很难满足资金需求,施工企业不得不加大融资力度,通过增加财务杠杆来满足发展的需要。同时,公招基建项目业主因融资困难,往往也会转嫁资金风险,交纳大额保证金、工程项目垫资等现象普遍存在。
另一方面,“去杠杆、控风险”也是保障企业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目前很多施工企业“两金”和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有息负债规模过高,财务杠杆攀升,财务风险加剧。但垫资项目和PPP等资本运营项目还要持续投入,且大部分资金都要靠银行贷款来解决,短期内企业承受能力、再融资能力将面临巨大挑战。有的施工企业融资利息超出了其盈利保障水平,有的甚至存在资金断链风险,“去杠杆、控风险”刻不容缓。这种对资金的需求和“去杠杆、控风险”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摆在施工企业健康发展道路上的主要难题之一,甚至关乎其生死存亡。
二、新形势下发挥财务支持保障作用的措施
(一)改进融资模式
施工企业内外环境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迫使其融资模式发生巨大的转变,即从过去以商业银行贷款为主的融资模式,向以权益性融资、结构性资产融资、资本项目表外融资等多元模式转变。
1.从资产方做文章,实现表外融资。目前,从企业资产方进行结构化融资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即资产支持证券,通常是指将企业应收账款等有可预期稳定现金流的资产打包成资产池后向投资者发行债券的一种融资工具;另一种是办理应收账款无追索权保理,就是将应收账款以转让给保理公司、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方式融资。这两种融资方式能大幅提升企业当期经营现金流,降低“两金”占用,对降低资产负债率有一定辅助作用,可以快速改善企业财务状况相关指标,但也有一些缺点:一是资金成本较高,综合融资成本一般会较银行贷款基准利率上升约50%以上。二是对资产质量的要求较严格,施工企业符合条件的资产规模有限,例如资产证券化要面向债权市场公开发行,有严格的资产入池标准,要经过注册会计师、律师的审计和鉴证,铁路项目、政府平台项目等纳入负面清单的账款和质量保证金以及现金流分析不达标的,均无法通过中介机构审核认证。三是资产证券化和保理是将资产以折让方式一次性卖给出资人,融资成本须一次性列销,会大幅度增加发行当期财务费用,对当年利润影响大。四是融资办理周期长,手续繁琐,合同条款要达到表外融资条件,与注册会计师、金融机构沟通协调难度较大。
2.引入权益性融资,降低资产负债率。主要方式有发行永续债、在金融机构办理类永续债贷款、引入少数股东权益等。权益性融资的优点是能有效降低融资期内企业资产负债率,缺点是融资成本高,且因融资成本是所得税后支付的,对企业净资产具有稀释作用。
3.PPP项目资本金改进财务投资人引入策略。新政下施工企业很难引入信托公司、基金、券商等作为PPP项目的财务投资人,要参与PPP项目并实现项目公司不并表,就要改进投资人引入策略。施工企业可以积极寻求与政府成立的支持地方建设的基金合作,但这类基金出资额有限,一般不会超过项目公司资本金的30%,施工企业可能仍因控股项目公司难以实现PPP项目公司出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施工企业引入集团外的施工企业,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共同参与PPP项目资本金出资;或引入集团外施工企业的基金公司,以互利互惠原则向对方主导的项目公司参股,均不控股项目公司,以达到新政下参与PPP项目运作的目的。
(二)牢固树立“现金为王”的管理理念,提升财务保障能力
1.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实行稳健健康的财务战略。新形势下,施工企业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本着从严、从紧原则,强化资金预算管理,资金使用要科学谋划、量入为出,做到“支付有计划、偿还有预案”;要持续加强资金集中管理,提高资金集中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率;要严格控制非生产支出、非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审慎购建固定资产和大型设备;要积极推进商业票据结算业务,充分利用商业信用延缓资金支付。
2.持续强化清收清欠增加现金流。经营性现金流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保障,清收清欠是增加经营性现金流的重要手段,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健全组织机构,细化责任主体。加强专、兼职清收清欠人员配置力度,将清收清欠工作落实到各级具体职能部门与责任人,形成自上而下全面覆盖的清收清欠工作组织体系;同时从工程项目入手,建立自下而上“倒施”的责任体系。二是强化责任机制,确保清收清欠效果。比如建立责任人“归位”制度,明确项目经理为清收清欠的第一责任人,全过程负责清收清欠工作,直到完成全部确权和回款;对陈年老账或恶意拖欠的单位,在充分评估、权衡利弊的前提下,利用法律手段维权,通过发催收函、律师函、仲裁及诉讼等方式解决问题。三是创新工作手段,严肃考核奖罚。如对应收账款采取分级分类管理,逐笔分析已完工程(收尾项目)应收账款、保证金现状,研究措施;对有关地域性和领域性的拖欠,分类施策,制定办法,限期回收;同时严肃清收清欠工作考核机制,建立分级负责、层层包保的清收清欠责任制,将考核压力逐级传导,确保每项债权都有专人盯、专人清,同时加大考核力度、扩大考核范围,对下级单位完成目标严格考核,及时兑现奖罚,以达到施压与激励的双重目的。
3.加强项目管理,提升企业发展质量。施工企业要从项目管理入手,从根源上解决发展瓶颈问题。工程项目要以降本增效为突破口,建立一套科学先进、符合实际、系统完备、行之有效的改善项目管理水平的制度体系,从严、从细抓好非生产性成本、材料成本、劳务成本和机械成本管理,努力降本增效,提升造血能力。同时,要建立亏损问责机制,对新增亏损项目,要加强审计和效能监察,理清责任,严肃追责;对最终亏损项目适时审计,作为考核奖罚、实施追责的依据;对造成亏损的责任人,在审计的基础上严格奖罚和追责,加大亏损责任的认定与追究力度。
4.全面清理闲置资产,提高资产运行效率。全面开展资产清查,分析清查结果,制定盘活措施,对长期闲置或使用效率偏低的各类存量资产采取出售、转让、租赁等多种形式激活;对常规通用设备限制新购,对大型专用设备加强统筹调剂和租赁管理,积极开拓对外租赁业务,通过提升资产周转率来增加企业现金存量。
5.全力压降有息负债,从严控制财务风险。一要落实降杠杆、减负债任务。严格执行有息负债预算管控制度,严控非投资性融资,确保企业整体负债规模合理;建立健全各层级的降杠杆工作目标体系和考核机制,细化分解、层层落实,加大与降杠杆有关指标的考核权重,形成压力传导机制。二要加强投资项目资金过程管控,有计划偿还项目融资。鉴于投资项目大多是在项目运作初期融资、出资,项目建设期、运营期陆续回收资金,施工企业能否对回收资金科学预算、有计划偿还银行贷款,是保证企业健康发展和提升再融资能力的关键,因此,需要加强投资项目资金过程管控,建立健全投资项目资金预算管理制度,对资本运营项目回购款、回收款实行集团托收或统收制度,回款优先偿还银行贷款;加强投资项目建设期资金监管,对股权投资+工程承包项目,施工期间要按照产值完成比例及评估的利润率计算还贷金额,按月下达资金上缴计划,用于偿还投资占用的银行贷款。三要加强刚性债务的资金计划管控。在当前严峻的内外部经济形势下,有的企业面临巨大的违约风险,要对即将到期的贷款、债券、票据等提前谋划,统筹调剂资金,确保及时足额兑付,同时建立违约追责制度,严控债务违约风险。
责任编辑 陈利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