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选取长期受政府补助支持的屏幕制造商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东方)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京东方的政府补助、研发费、业绩等进行财务分析,浅析近年来京东方凭借着专利研发和柔性屏设计而获得的巨大进步背后,政府补助所起到的具体作用,并为其之后进一步的创新发展提供建议。
一、京东方政府补助情况
京东方是一家以生产端口器件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当前拥有中国第一条、世界第二条柔性AMOLED面板生产线,为华为的核心供应商。其受国家政府补助支持力度较大,本文选取2009~2018年间京东方的政府补助历年数值与其他财务数据予以比较说明。
由表1可以看出,2009~2012年政府补助在京东方利润总额中占比巨大,对其业绩贡献显著,且几乎都远远超过了利润总额,弥补了京东方的亏损,尤其是2012年,帮助京东方实现扭亏转盈;2013~2018年,京东方业绩逐步提升,除2017年波动以外,政府补助占比稳定,且在缓慢下滑,利润总额扣除政府补助开始出现盈余且持续增长。
综合来看,政府补助在京东方发展前期,成为其拉动业绩、管理盈余的利器,之后京东方的运营能力和盈利能力在政府补助支持下逐步上升,政府补助占比缓慢下降,逐步退出...
本文选取长期受政府补助支持的屏幕制造商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东方)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京东方的政府补助、研发费、业绩等进行财务分析,浅析近年来京东方凭借着专利研发和柔性屏设计而获得的巨大进步背后,政府补助所起到的具体作用,并为其之后进一步的创新发展提供建议。
一、京东方政府补助情况
京东方是一家以生产端口器件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当前拥有中国第一条、世界第二条柔性AMOLED面板生产线,为华为的核心供应商。其受国家政府补助支持力度较大,本文选取2009~2018年间京东方的政府补助历年数值与其他财务数据予以比较说明。
由表1可以看出,2009~2012年政府补助在京东方利润总额中占比巨大,对其业绩贡献显著,且几乎都远远超过了利润总额,弥补了京东方的亏损,尤其是2012年,帮助京东方实现扭亏转盈;2013~2018年,京东方业绩逐步提升,除2017年波动以外,政府补助占比稳定,且在缓慢下滑,利润总额扣除政府补助开始出现盈余且持续增长。
综合来看,政府补助在京东方发展前期,成为其拉动业绩、管理盈余的利器,之后京东方的运营能力和盈利能力在政府补助支持下逐步上升,政府补助占比缓慢下降,逐步退出,几乎稳定在50%以下,企业的自营能力显著提高。可见,政府补助对其发展具有托底、拔高、助推效应。然而,仅通过历年利润数据仍无法评价政府补助对企业的发展质量与创新意识的深层次作用,本文将继续通过对京东方研发费、专利数量及营业收入等指标的分析,探究政府补助对京东方企业创新发展的作用。
二、京东方发展状况与政府补助的关系
1.依赖高额政府补助,产生规模报酬递增效应。根据统计机构Sigmaintell Consulting数据显示,2018年,京东方销量超过LGD,成为全球最大的液晶电视和显示器面板供应商,规模生产后将因成本下降而收获较为高昂的利润数额和稳定的营业收入。由表2可知,京东方2009年至2018年营业收入明显大幅度提升。根据2018年美国专利授权量统计显示,京东方凭借美国专利授权量1634件排名跃升至第17位,仅次于华为,同比增长16%。依托于政府前期对企业的大量投入,京东方大力开拓市场,研发专利,最终产生规模报酬递增效应。
2.研发费占比增长空间较大,呼吁政府补助填补。根据《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规定,企业近三个会计年度(实际经营期不满三年的按实际经营时间计算)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同期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在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2亿元以上的企业中,其比例不应低于3%。由表2可知,京东方的营业收入自2012年起长期高于2亿元,然而其研发费占比近年来却呈现下滑趋势,2016年至2018年下降接近3%。京东方要想实现创新发展,在屏幕科技方面走得长远,必须重视研发投入。政府补助一直支持着京东方的研发费开支和企业的各项运营,政府补助占比和研发费占比几乎同向变化,预示着随着政府补助的缓慢退出,京东方出现研发费增长动力不足的难题。
3.毛利率较低,产品生产效率有所波动。京东方的良品率目前为70%,良品率对于企业最直观的影响在于企业的毛利率。由表2可知,京东方2009年至2018年的毛利率呈上升趋势,其业绩和扩产整体效果较好,但在近年来毛利率稳定后波动幅度较大,2018年投入柔性AMOLED面板生产线后,良品率提升到量产盈利仍旧需要时间,其毛利率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京东方在扩产和提升产品科技含量的同时,由于把注意力放在创新产品生产线扩产上,研发没有同步稳定提升,导致产品的毛利率波动幅度较大,产品生产效率较低,其单位固定收益也较少。政府补助可能会使企业忽略盈利目标,将提高生产效率的动力转为开发新产品线与开拓市场。


三、建议
经研究发现:政府补助一方面对企业的业绩、营业收入、专利申报起推动作用,通过社会性的资金支持,为企业托底,促使其完成许多提高长期利益的专利研发与市场拓展;另一方面,政府补助的加入,也可能使企业倾向于薄利多销,并且随着政府补助的缓慢退出,企业研发增长动力不足,难以推动企业继续提升技术竞争力。据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政府应采用具有针对性的创新模式支持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政府设置针对研发的专项补助资金或直接投资入股能在提供巨额资金帮助和补偿企业研发活动的外部性的同时,避免企业趋向于薄利多销而较少关注研发,同时也符合市场规则。例如政府通过其设立的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股份有限公司直接投资入股长电科技,运用国家大基金的力量对其产品研发和运营进行支持,并于2015年帮助长电科技实现了并购世界排名第四的星科金朋。企业的直接投资入股,将外部资助变为企业的自有资金投资,更能掌控资金流向和风险防控。设立研发专项补助属于一种引导和激励方式,用此来鼓励企业的创新和研发,从而使企业真正有动力和决心将重心放在研发和提升生产效率上。
2.高新技术企业应认识到快速扩张的市场份额并不一定预示着高利润,在研发新产品的同时,更应提高产品的良品率,节约资源,提升投入产出比,提高单位产品收益和毛利率,稳步提升生产效率,才能获得长远收益。
3.企业应秉承创新驱动的理念,加大研发费投入,提高内生驱动力,通过高技术创新驱动占领市场。虽然政府对企业的支持确实能激励企业实现科技创新,但这种将创新风险转嫁于外部投资者的方式也同样会产生较为严重的代理问题。如果政府的资金无法赋能为企业对高技术发展的追求,将迟迟不能转化为企业的研发动力;而企业的自有资金又不愿意用于研发生产,那么这种资源错配将导致国家资本的浪费和企业的低效率运营。因此,企业需要勇于承担创新研发带来的不确定性,并将自有资金更多地用在研发费上,建立内生增长模式。
责任编辑 刘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