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炼铁成本控制是钢铁企业成本管控的核心环节,也是钢铁产品成本构成的基本要素,而高炉各项指标稳定是成本控制的关键所在。在一个合理的区间之内,炼铁系统中高炉的稳定顺行与炼铁成本两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成本控制应以高炉顺行提升铁水产量与质量为提前,否则就违背了成本控制的最初目标。为确保高炉的稳定运行,山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莱芜分公司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有效降低了炼铁成本。
(一)着眼于统筹全局,把高炉稳定顺行作为一个系统进行审视
高炉作为炼铁系统上关键的一环,不仅是炼铁工序的高炉,还是包括矿石开采、球团烧结、焦化、能源动力等各个工序的价值流向集中汇聚的核心环节,是实现铁前各子系统的价值集成与提升的关键所在。山东钢铁莱芜分公司铁前各个单位将工作着力点集中到高炉上,以高炉的稳定顺行与均衡生产为工作主轴,以降低炼铁成本、提高铁水质量为目标。
(二)着眼于动态思考,成本控制关口前移,确保各种要素受控
一是从原料基础环节抓起,确保原燃料采购质量。根据生产需求计划,由调度中心、炼铁厂、原料采购等多部门协调沟通,充分利用好“产供研”平台,以原燃料价格和质量所构成的性价比为源...
炼铁成本控制是钢铁企业成本管控的核心环节,也是钢铁产品成本构成的基本要素,而高炉各项指标稳定是成本控制的关键所在。在一个合理的区间之内,炼铁系统中高炉的稳定顺行与炼铁成本两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成本控制应以高炉顺行提升铁水产量与质量为提前,否则就违背了成本控制的最初目标。为确保高炉的稳定运行,山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莱芜分公司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有效降低了炼铁成本。
(一)着眼于统筹全局,把高炉稳定顺行作为一个系统进行审视
高炉作为炼铁系统上关键的一环,不仅是炼铁工序的高炉,还是包括矿石开采、球团烧结、焦化、能源动力等各个工序的价值流向集中汇聚的核心环节,是实现铁前各子系统的价值集成与提升的关键所在。山东钢铁莱芜分公司铁前各个单位将工作着力点集中到高炉上,以高炉的稳定顺行与均衡生产为工作主轴,以降低炼铁成本、提高铁水质量为目标。
(二)着眼于动态思考,成本控制关口前移,确保各种要素受控
一是从原料基础环节抓起,确保原燃料采购质量。根据生产需求计划,由调度中心、炼铁厂、原料采购等多部门协调沟通,充分利用好“产供研”平台,以原燃料价格和质量所构成的性价比为源头,根据上游原燃料市场供求关系的改变,综合分析各种成本构成因素变化趋势,拓宽采购渠道,把握好采购节奏,力求采购环节将生铁成本降到最低。
二是把好原燃料入厂关。从原燃料进厂开始,做好整个炼铁工序的链条优化,包括原料进厂仓位划分、矿料筛分管理、厂调度系统兼顾、督促落实,确保相应措施落实到位。在槽上对粒度达不到要求的及时组织外排,根据品保部对原燃料的化学、物理实验数据进行质量把关,不合格的绝对不能入仓,相关技术人员在高炉灌仓时现场跟踪验证,确保入仓符合质量标准,满足高炉生产需求。
三是确保配料结构科学。科学的配料方案是高炉安全顺行的重要保证,是高炉稳定达产达效的重要基础。根据高炉的内在运行规律,应以综合铁成本最优的原则制定炉料结构计划,建立炼铁系统成本分析控制模型,科学选定工艺参数,包括全炉焦比、渣铁比、生铁含硅量及鼓风动能、透气性指数、透液性等,对高炉运行过程中相应的工艺进行调整,对生产组织等进一步规范。同时,在优化炉料结构、矿石性价比分析、燃料性价比研究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力争取得突破,确保高炉运行无误。
四是不断提高高炉操作的技术水平。按照精益管理的要求,对职工进行严格培训,炉长要把高炉的相关方案学精吃透,不断提高个人操作技能;以“一带一帮”为平台,选派业务技能高、对高炉操作规律比较熟悉的工长带班;技术人员紧贴现场,对高炉操作进行把关,遇到问题或困难及时研究解决。
(三)着眼于取长补短,走出去,学起来,抓好对标
一是选定标杆,解决“与谁对”的问题。只有标杆定得准,才能看到差距,明确目标,激发动力。山东钢铁莱芜分公司围绕“做中型高炉排头兵”的目标,科学对照全国同行业先进水平、全国同行业平均水平、公司计划水平、单位历史最好水平,坚持时时对标、事事对标,从思想、作风、管理、技能和指标等五个方面查找差距。
二是确定平台,解决“怎么对”的问题。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借助钢协成本信息中心、烧结球团信息网等多种交流平台,围绕原燃料采购、工序成本、物流运输、管理费用等关键环节,以固体燃耗、供需能耗、吨矿成本、燃料比、供需能耗、吨铁成本等关键指标,每月一次定期与同行业先进企业、周边钢厂全方位对标,由单纯的财务数据拓展到供需能耗、产品质量等全流程对标,由侧重数据对标拓展到理念、管理方式对标,逐步建立并完善成本信息共享机制,并按月组织开展各高炉之间的交流活动,促进各单位、各车间、各班组的共同进步。
三是理顺思路,确定“为啥对”的问题。山东钢铁莱芜分公司利用“高炉操作技术、原料生产技术、维修技术、高炉连续稳定顺行、反思预警和民主管理”等六大学习交流平台,以对标为突破口,将炼铁流程全部剖析分解,并找出其与目标间的差距,与成本指标之间的差距,不仅衡量指标结果数据,还将数据背后隐藏的管理流、工作流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通过对标查找,然后分析问题,制定措施,提升管理水平,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四)细化高炉管理流程,降低非生产性列支渠道。
一是持续推进成本管理重心下移。落实高炉成本分解项目,及时跟踪、计算、评价高炉所消耗的间接费用,掌握护炉料、厂区倒运费、各类机物料、熔剂消耗、副产品回冲等各类生产物料消耗,准确反映产品成本各环节消耗状况,提高成本动态控制水平。
二是按时搞好非生产性支出成本分析工作。紧紧围绕高炉一级指标生产成本,将加工费、直接人工费等非生产性支出通过与预算、与上年同期、与行业平均等多口径对比,及时发现预算执行及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每月提出相关考核建议,改进和维修发生问题的环节,并做好工作备案;通过对各类掌握信息的综合梳理、加工,从财务角度为公司生产经营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三是严格控制非生产性消耗。山东钢铁莱芜分公司按照《经费包干考核管理办法》,强化内部审核监督,严格控制办公费、环卫绿化费、物业管理费、误餐费、招待费等各项费用列支渠道,加强费用支出审查力度,强化费用预算控制,将费用支出稳定在可控范围内,进一步提升费用支出管控水平。
四是严格控制工艺件、机物料等辅助材料消耗。山东钢铁莱芜分公司创新思路,对倒运费、维修费、备品备件等辅助材料和消耗逐层分解,通过推行功能承包、按照总量承包、自主维修、修旧利废等措施和办法,达到持续降低维修费用,减少运输倒运费用的目的。
责任编辑 陈利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