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10-22 作者:刘贞锁
[大]
[中]
[小]
摘要:
刘贞锁,河钢集团有限公司总会计师。正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河北省高级会计师、正高级会计师评审委员会委员。河北省十大杰出会计工作者、先进会计工作者,全国钢铁工业劳动模范。
何召滨,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财务与资产管理部总经理。会计学博士,首批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全国会计领军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学员,注册会计师,证券期货资格注册会计师。
方世力,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会计师。研究员级高级经济师,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咨询专家,拥有注册律师、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等执业资格,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沈树忠,中诚信托有限责任公司财务总监。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委员会咨询...
刘贞锁,河钢集团有限公司总会计师。正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河北省高级会计师、正高级会计师评审委员会委员。河北省十大杰出会计工作者、先进会计工作者,全国钢铁工业劳动模范。
何召滨,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财务与资产管理部总经理。会计学博士,首批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全国会计领军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学员,注册会计师,证券期货资格注册会计师。
方世力,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会计师。研究员级高级经济师,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咨询专家,拥有注册律师、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等执业资格,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沈树忠,中诚信托有限责任公司财务总监。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委员会咨询专家、财政部管理会计咨询专家、首批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全国会计领军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学员。
编者的话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先生”一词,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代——《论语·为政》有云,“有酒食,先生馔”“先生,父兄也”,彼时的“先生”意指父兄等长辈;而在《国策》“先生坐,何至于此”中,“先生”被引申为有德行的长辈。在之后几千年的中华文明演变中,“先生”一词随着社会的进步被时代赋予了更深的内涵,渐渐由一种称谓发展为一种修为、一种境界。
又到金秋十月,“会计先生风采”专栏再次如约而至。今年恰逢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本期八位“会计先生”既是改革开放的见证者和亲历者,更是财会改革与实践的先行者与引领者。他们身上镌刻着鲜明的时代痕迹,从中既能看到传承和坚守,又展现出开拓和创新。
刘贞锁,会计是他人生电影的主线,连接着渐行渐远的过去、书写着奋力拼搏的当下、昭示着超越梦想的未来,四十年的会计生涯早已凝聚成奋勇前行的强大力量,使其“会计人生芳华自成”;何召滨,在他二十余载的成长之路上,学习成为一种习惯,会计精神则是一份责任与担当,胸怀远大梦想,却崇尚简单生活,在职业之路上不断“砥志研思,知行并进”;方世力,子承父业成为一名航天财会人,坚信财务工作要紧跟、伴随、支撑航天事业成长,只有连接到更大的团队中,才能在“航天梦”中更好地定义航天财会工作,成就自己的“会计人生”;沈树忠,“三进三出”会计之门,历经三次职业提升,每一次的离开与回归、“裂变”与进步,都让他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会计人所承载的责任,对于会计职业,编者的话:虽为“偶然遇见”,却情愿“一生守望”;刘天猛,童年最向往的职业是生产队会计,身为县高考理科状元却阴差阳错未被心心念念的财经院校录取,一次次的擦肩而过却更加坚定了对会计职业的热爱,不懈追求终于圆梦,始终“不忘初心,逐梦前行”;季书战,在近三十年的会计职业生涯中,建设财务中心、推行财务业务一体化、创建学习型财务组织等一系列实践经历使这位“永葆初心的会计人”的会计人生越发充实;朱保成,他的人生时空中始终有两条线交错前行,一条是孜孜以求、充实提高的会计求学之路,一条是求真务实、昂扬奋进的会计实践之路,他在自己的职业之路上“风雨无阻”,砥砺前行;漆颖斌,23年间通过坚持不懈的学习和提升以拓展人生格局,保持着自我的慎独与平淡,并将体现会计的使命和价值作为自己人生的责任,“勇于坐在会计人生的前排”。
无论所处时代如何变迁,人们对于“先生”的尊崇从未改变,这源于人们对这世间一切美好品质与高尚情操的仰望与向往。本期八位“会计先生”的故事,记载的不仅是他们个人的成长与奋斗经历,其中折射出的,是新一代会计人在时代发展中所展现出的奋进与拼搏,从他们身上,我们感受到与改革开放共成长的新时代会计人的全新面貌,他们所传递出的勤勉、睿智、诚信、担当等优秀品质,将激励、鼓舞更多的后来者,并最终汇聚为磅礴的前行之力,融入改革的滚滚浪潮,续写时代新的辉煌。
刘天猛,中国国旅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董事、财务总监。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企业法律顾问、高级工程师,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二等奖获得者。
季书战,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总经济师兼公司财务部经理、财务中心主任。注册会计师,高级会计师,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资产评估师,会计硕士。
朱保成,北京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财务总监。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会计学博士,高级会计师,中国注册会计师,中国注册资产评估师,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工商大学、首都经贸大学客座导师。
漆颖斌,江苏大生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总会计师。高级会计师、高级审计师,江苏省会计领军人才(优秀学员),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江苏省产业教授,南通市会计学会副会长。
人生就像电影,由不同的片段拼接而成,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电影的导演和主角,场景每天都在变换,情节有高潮低谷,心情亦有快乐忧伤。当静下心来仔细回忆时,去掉一些过渡的片段,留下来的片段才是构成电影的故事主线。于我而言,会计就是我人生电影中的主线,它连接着渐行渐远的过去、书写着奋力拼搏的当下、昭示着超越梦想的未来。
勤求索 筑梦会计人
1978年,15岁的我从河北晋州市一所农村初中考入浙江冶金经济专科学校学习会计,至今与会计结缘已有40年。当时中专是在重点高中之前录取,特别是一所原冶金工业部直属中专在石家庄地区录取额屈指可数。作为一名出身于普通农家的孩子,物质极度匮乏并没有磨灭掉我对知识的渴求、对未来美丽的憧憬,反而化作了前行的动力。3年间我不仅系统学习了财政、会计、税务等相关知识,更是养成了持续学习的习惯。
1981年毕业分配至承钢集团公司工作,我又开始了学习的新征程:1985~1988年,取得河北财经学院会计专业大专学历;在“资金平衡表”向“两则两制”过渡阶段,参加财政部科研所(现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生部和厦门大学在职硕士研究生的学习,有幸聆听了杨纪琬、葛家澍、余绪缨等名家的课程,使我的会计理论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1995年通过中国政法大学法律专业自学考试;2001~2003年,在职攻读天津大学企业管理专业硕士;2007~2008年,获得香港中文大学专业会计学硕士学位;2018年,参加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金融战略与企业上市并购精读计划”。
学习改变命运,奋斗成就未来。我职业生涯的三次重要转折都与学习有关:1992年,我参加河北省冶金系统会计知识竞赛,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回来后被任命为技改财务处处长助理;1994年,一次性通过注册会计师考试,晋升为技改财务处副处长(主持工作),是承钢集团公司当时最年轻的处级干部;2004年,河北省国资委面向京津冀地区公开选拔石钢公司总会计师,我以第一名的成绩被任命为公司总会计师。
知行合一,探求不止。在承担繁重工作任务的同时,我还兼任河北师范大学、石家庄铁道大学、河北地质大学3所高校会计学硕士生导师,我愿意与学生们分享我的人生阅历、前沿理论和感知社会的变化,在研究方向、论文选题、案例分析、数据支撑等方面给予他们悉心指导,助力他们掌握会计知识为社会服务;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1981年至今,参编著作1部,在《财务与会计》等报刊发表论文50余篇,《钢铁集团优化资产负债结构的融资管理》《大型钢铁集团促进产融协同的产业链金融服务管理》分别获得国家级管理创新成果一、二等奖。
“新思路” 响应“新丝路”
在围棋博弈中,谋势是一种比谋子、谋地更高的境界。作为世界500强企业的总会计师,谋势就是时刻关注国家财经政策变化,在经营管理活动中不仅要进行价值管理,还得积极通过资本运营和资源配置等方式参与价值创造。
自2013年国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河钢集团先后完成了南非最大的铜冶炼企业——PMC公司收购、全球最大钢铁营销服务网络——瑞士德高公司的控股收购、塞尔维亚唯一国有大型支柱性钢铁企业——斯梅代雷沃钢厂的收购,形成了“四钢两矿一平台”(四钢:河钢塞尔维亚公司、马其顿公司、开普敦公司、克拉赫公司;两矿:南非矿业公司、澳大利亚威拉拉铁矿;一平台:德高公司)的全产业链海外发展格局。
2014年4月起,我担任河钢集团总会计师,分管财务、审计和资本运营。在“世界的河钢”的布局中,摆在我面前的问题是,海外南非PMC铜二期项目面临建设资金不足,而国内上市公司河北宣工(河钢集团实际控制)的盈利水平持续低迷,面临退市危险,如何破局?“把海外的优质资产装入国内上市公司”——这个思路一直在我脑海里萦绕。但是,宣工资产重组标的公司实质性资产为南非PMC(在境外),标的公司四名股东的注册地均是香港(也是境外)。由于“双外”问题可能导致对外投资的返程投资问题,因此监管部门一直对此持谨慎态度,且从证监会审核的历史案例来看,从来没有带“双外”问题通过证监会审核的案例。为解决“双外”这一块难啃的“硬骨头”,我们通过论证最终确定了解决的方式,即标的公司四家股东分别以无偿划转或协议转让的方式将其所持标的公司股权转给境内关联公司。2017年4月17日,证监会发审委通过宣工重组方案。同年8月,南非PMC公司资产成功回装A股河北宣工。宣工资产重组成功产生了一系列积极效果:河钢集团对南非PMC投资增值2~3倍;通过募集配套资金26亿元,解决了PMC公司铜二期项目建设资金问题。
善笃行 创造新价值
2014年,河钢集团进入转型发展的阵痛期,资金管理方面的不足也暴露出来。一方面集团与各子公司的内部交易通过真实货币结算,造成了资金空转且相互拖欠难以根治;另一方面集团内部各经营主体独立核算,导致资金归集与调度效率不高,统筹运作能力不足,内部资金使用周期、余缺条件等方面不同步。面对严峻形势,我提出了“保安全、调结构、降成本”的工作思路,由内而外,全面提升财务管控能力。
借助于互联网+的新思维,我主持开发了集团内部网络银行系统,不仅实现了内部各子公司之间交易用“虚拟货币”结算,还可以实现承兑汇票按日折息计提、资金主动归集、预算控制及财务费用随货结算抵扣增值税等功能。自2015年6月内部网络银行系统运行以来,节省结算资金占用、自动归集闲置资金,创建了集团大“资金池”;构建“票据池”,以不足6个月的承兑汇票质押形成额度,办理短期融资或开具足月承兑汇票对外支付等,内部网络银行年创效6.67亿元。
在传统融资渠道外,我还积极推进在银行间市场、证券市场的直接融资,发行各类型债券。特别是2017年2月14日集团成功获批银行间交易商协会DFI发行资质,成为全国国有钢铁企业第一家、河北省内第一家取得该发行资质的企业。2017年河钢集团累计发行债券528亿元,通过债券、保险及其他渠道,当年置换短期融资707亿元,实现了整体负债结构优化,长期融资占比提升7.5个百分点,节约财务费用1.84亿元。2018年上半年,面对债券市场违约频繁,投资者投资信心动摇等不利因素,集团累计发行债券287亿元,实现增量140.5亿元。融资能力的提升,为河钢集团发展金融产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新作为 投身新时代
近年来,国内产融结合步伐加快,主要央企加大了金融产业的投资,旗下的金融公司种类也日趋齐全。依托河钢集团的规模优势和品牌效应,我积极推进产融结合,引导资源向金融产业集聚,在已有财达证券、财务公司的基础上,利用天津自贸区优惠政策,先后设立河钢融资租赁公司、河钢商业保理公司,利用碳、电市场的开放,相继成立河钢碳资产、河钢售电公司。通过内外协同将一部分“体外循环”的资金变成“体内循环”,将外部金融机构获得的利润转移至产业集团内部,2017年金融产业创效占集团整体创效额的1/3,有效拓展了企业的价值空间。
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我们在深度挖掘产业链价值、实现业财融合方面也进行了一些探索:在物资采购端,启动供应链采购平台建设工作,实现以“合同”为主线的签约、收货、开票、付款全部在线运行;创设“河钢铁信”支付工具,上线后实现了额度的可拆分、期限可延展,提升了集团整体信誉度,联采招标实现较大幅度降价。
2018年6月28日,河钢集团财智云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成立。目前,借鉴国内大型企业财务共享中心的建设经验,按照报表管理、费用报销、资金管控、采购结算和销售结算等五条线,正在积极稳妥、循序渐进地推进系统平台搭建工作。河钢财务板块正由传统财务向数字财务加速转型,河钢金融创新的强力支撑正在进一步加强。
一程山水,几度春秋。将四十年来会计生涯、心路历程粗浅勾勒,是回顾,更是总结,必将凝聚奋勇前行的强大力量。“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每个人在历史的长河中都是渺小的、卑微的,我和我的团队在会计报国道路上唯有不懈的拼搏进取,一路前行,方能如牡丹般绽放,香远益清,芳华自成。
责任编辑 武献杰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