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装配式建筑可以有效提高房地产行业的劳动生产率,同时兼顾绿色、环保,对于促进建筑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大意义,因此近年来在我国得到了大力推广。北京市保障型住房建设投资中心(以下简称保障房中心)从2012年开始着手研究推动装配式建筑落地工作,近些年来已在近200万平方米的公租房中实践,收获了较好的效果。但装配式建筑成本普遍高于现浇建筑,与房地产商追求的利润最大化目标存在冲突。为此,本文结合笔者所在公司实践,对装配式建筑成本控制进行探讨。
一、装配式住宅与传统现浇建筑成本比较分析
区别于过去传统的现浇混凝土施工工艺,装配式建筑是指在主体结构施工中,使用加工好的预制构件进行装配式安装,通过构件的拼接组成建筑主体主要结构部分的建筑物,具有连续、标准、集成的特点。本文选择正在施工的装配式A项目与传统现浇B项目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对比两者的成本差异情况。考虑到各种建筑方式下,影响成本高低的主要因素均为主体建筑部分,因此本文重点选择住宅部分的关键项目的主体建安费用分析(见表1)。
(一)分部分项差异
1.预制构件成本分析
预制构件运输成本大幅上升主要受成品构件形状和保护需要,由于其运输常常...
装配式建筑可以有效提高房地产行业的劳动生产率,同时兼顾绿色、环保,对于促进建筑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大意义,因此近年来在我国得到了大力推广。北京市保障型住房建设投资中心(以下简称保障房中心)从2012年开始着手研究推动装配式建筑落地工作,近些年来已在近200万平方米的公租房中实践,收获了较好的效果。但装配式建筑成本普遍高于现浇建筑,与房地产商追求的利润最大化目标存在冲突。为此,本文结合笔者所在公司实践,对装配式建筑成本控制进行探讨。
一、装配式住宅与传统现浇建筑成本比较分析
区别于过去传统的现浇混凝土施工工艺,装配式建筑是指在主体结构施工中,使用加工好的预制构件进行装配式安装,通过构件的拼接组成建筑主体主要结构部分的建筑物,具有连续、标准、集成的特点。本文选择正在施工的装配式A项目与传统现浇B项目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对比两者的成本差异情况。考虑到各种建筑方式下,影响成本高低的主要因素均为主体建筑部分,因此本文重点选择住宅部分的关键项目的主体建安费用分析(见表1)。
(一)分部分项差异
1.预制构件成本分析
预制构件运输成本大幅上升主要受成品构件形状和保护需要,由于其运输常常受到各种交通限制(如城市高架桥、桥梁道路限重限高,异形构件装车运输达不到汽车的额定运输荷载等),导致运输效率低、成本高。此外预制构件加工厂通常与建设项目施工地点距离远,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运输费用。


预制构件在现场的堆放需使用专业设计的堆放钢桁架,竖向预制构件不能叠合堆放,水平预制构件虽然能叠合堆放但有堆放层数限制,这就要求施工现场有平整的空地堆放构件,同时也具有一定措施保护构件不受损伤。这也是不同于传统现浇行业的特点,导致存储成本增加。
2.安装成本分析
安装成本主要包括垂直运输费、连接固定费用、安装人工费以及专用工具摊销费等。预制构件运输到现场,用塔吊吊装到指定位置后,由人工校核预制构件的位置,位置找准后支撑固定。
除预制构件的吊装,还在套筒注浆、清缝打胶、保护剂与涂料、修补等方面存在差异。(1)套筒注浆成本,为绝对增量成本,注浆套筒已在预制构件中加工安装完成,套筒注浆在现场施工完成,每块竖向预制构件约有10~16个套筒需要注浆,每个注浆费用约30元/个。(2)清缝打胶成本,是因为构件安装后为了防止雨水渗入室内而进行的,此项为绝对增量成本。(3)清水保护剂成本,结构装配式住宅外墙采用预制外墙,需做清水混凝土涂料保护剂,而传统现浇结构住宅一般采用普通涂料,因此存在差异,而且结构装配式住宅中预制墙体构件抗剪连接件处需要进行堵洞工艺施工,此项为绝对增量成本。
此外,由于施工工艺的不同,现场与各方的协调尤其重要,装配式设计及施工技术没有现浇工艺稳定成熟,后期变量因素较多,因此其成本不易控制。
(二)措施项目费用差异
与B项目相比,A项目装配式项目措施项目费用增加了14.97元/㎡。其中:安全文明施工费增加36.59元/㎡,是因为取费基数增加而引起;脚手架费用降低4元/㎡,是因为装配式住宅大量采用构件吊装方式施工,减少了部分脚手架的使用量;垂直运输费增加45.46元/㎡,原因在于装配式项目使用预制构件,其预制外墙板、预制阳台、预制内墙板、预制楼梯构件吨位约4~6吨/个,增加了塔吊吨位,租赁费用增加;模板费用减少62.66元/㎡,主要是大量成品预制构件代替了混凝土浇筑,减少了模板的使用。
(三)规费与税金成本对比分析
A项目规费及税金比B项目多34.34元/㎡。这是因为结构装配式住宅计费基数费高于传统现浇结构住宅计费基数,同时税率也高于混凝土。
二、装配式建筑成本降低途径
(一)缩短建筑周期
通过表2中两个项目不同结构形式的主要工期统计可以看出,A装配式项目较B传统项目主体及外装施工可节约91天。工期的降低主要得益于预制构件工厂化生产代替了现场浇筑、现场施工安装保温层等,同时也大量减少湿作业工程量。如果项目为公租房,早投入使用出租便可尽早获得租金收入。如按照每月租金收入30元/㎡、91天按照3个月计算,可取得收益90元/㎡;如按照市场租金每月50元/㎡计算,可实现收益150元/㎡。另一方面,早日投入使用资金占用成本降低,也会使建筑成本降低。如果项目为商品房,早日达到预售条件,便可提前收回投资,节约财务成本。
此外,随着标准化程度提高、通用性增强、工艺优化和操作熟练提升,还会缩短施工工期,该项成本还有潜力可挖。
(二)推进造价部门计费依据调整
现行装配式定额计价体系中预制构件安装类属土建定额,以工程直接费为基数参与取费,由于现阶段预制构件价格比现浇混凝土高,致使各项取费费用增加,从而提高了建造成本。若预制构件安装类属设备安装定额,以直接工程费中的人工费为基数参与取费,便能较大程度降低成本。
(三)推进EPC在产业化住房建造中的应用
对于装配式建筑项目来说,EPC模式(设计、施工一体化)可以缩短工期、提高质量、优化成本。总承包企业作为统筹者和主导者,能够全局性地配置资源、高效率地分解各项难点工作,有利于精准高效管理,控制并节约工程造价,通过统筹管理充分发挥全产业链的优势,使资源优化、整体效益最大化。
当然,发展以工程总承包EPC为龙头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还需要政府加强引导支持,尽快推出EPC工程招标和建设一体化监管体系文件,出台EPC招标、过程管理相关政策和操作细则。
(四)提高预制构件生产效率
目前构件生产无论是技术标准还是现场施工技术都不够成熟,因此提高生产构件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改进生产效率,降低废品率是关键。如通过实践提高预制构件模板周转率、通过机械化程度降低人工劳务成本、通过优化机械配置降低构件蒸养费用等。
(五)加强装配式专业人才培养
构件生产、安装的专业技术人才十分稀缺。装配式住宅对施工人员操作技术水平的要求比传统现浇混凝土住宅高得多,例如竖向构件注浆、加工、安装均需要专业技术工人,他们的技术水平及职业素养直接影响构件的生产和安装质量,作业的熟练程度及装配式安装协调能力直接影响着工期,工期的节约可以节省现场租赁的机械时间、管理人员的工资、施工企业的管理成本等。
责任编辑 张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