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0-26 作者:王风华 严淑军 (作者单位:青岛大学商学院)
[大]
[中]
[小]
摘要:
【编者按】
随着企业社会责任的不断发展,履行社会责任正成为我国企业经营管理实践新的商业理念和行为边界。但客观而言,当前许多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现象也同时存在,并影响着产业安全,这些现象的背后体现的是部分企业将“社会责任与企业经营”相对立的错误理念。本期专题围绕企业社会责任接轨企业管理实践进而实现价值创造进行探析:从整体理念出发,王风华等认为,企业经营管理与承担社会责任的目的都是促使企业持续更好地创造价值,因此可通过将社会责任理念嵌入公司内部控制及决策机制、资本管理、管理制度、商业模式、信息披露等五个方面,探索企业社会责任与管理协同创新路径,进而实现企业综合价值最大化。以具体实践为例: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将社会责任理念融入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等内部控制的各个环节,实现了企业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协同增长的目标;中国南方电网公司通过携手客户、政府、员工、供应商、承包商、环境、社区和公众等利益相关方,将企业社会责任根植电力供应、绿色环保、经营效率和社会和谐“四大”业务生态圈,在提升企业资本效率的同时实现了企业综合价值的创造;作为公寓民宿预订平台,途家网采用共享经济...
【编者按】
随着企业社会责任的不断发展,履行社会责任正成为我国企业经营管理实践新的商业理念和行为边界。但客观而言,当前许多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现象也同时存在,并影响着产业安全,这些现象的背后体现的是部分企业将“社会责任与企业经营”相对立的错误理念。本期专题围绕企业社会责任接轨企业管理实践进而实现价值创造进行探析:从整体理念出发,王风华等认为,企业经营管理与承担社会责任的目的都是促使企业持续更好地创造价值,因此可通过将社会责任理念嵌入公司内部控制及决策机制、资本管理、管理制度、商业模式、信息披露等五个方面,探索企业社会责任与管理协同创新路径,进而实现企业综合价值最大化。以具体实践为例: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将社会责任理念融入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等内部控制的各个环节,实现了企业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协同增长的目标;中国南方电网公司通过携手客户、政府、员工、供应商、承包商、环境、社区和公众等利益相关方,将企业社会责任根植电力供应、绿色环保、经营效率和社会和谐“四大”业务生态圈,在提升企业资本效率的同时实现了企业综合价值的创造;作为公寓民宿预订平台,途家网采用共享经济模式,盘活业主房东及第三方酒店的空闲资源,为房客提供具有家庭氛围的出行住宿酒店,这种新型商业模式使社会责任成为商业模式本身的构成要件,在创造企业价值的同时更吸引投资者的青睐;中国旅游集团在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制上采用独立的信息披露模式,注重信息的相关性、完整性、可靠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在满足信息披露质量要求的同时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如今,企业社会责任的引入已催生了企业管理不同层面的创新。相信随着这一理念的不断深入实践,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管理创新将引领转型背景下我国企业管理创新的新浪潮。
在承担社会责任已经逐渐成为企业共识的情况下,如何进行有效的社会责任管理使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行为由显性成本转化为隐性收益,进而使社会责任成为一项催生企业竞争优势的孵化器和价值创造源泉,是作为盈利主体的企业最为关注的问题。因此,探究将社会责任理念嵌入企业各种管理活动,使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过程中实现管理协同创新,不仅有助于增强企业的责任竞争力,而且对推动企业管理创新实现企业综合价值最大化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笔者拟从内部控制及决策机制、资本管理、管理制度、商业模式、信息披露等五个方面对企业社会责任与管理协同创新的路径进行探析。
一、嵌入社会责任理念的企业内部控制与决策机制创新
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与科学的决策机制可以为企业的健康运营与持续发展提供有效保障。相对于传统的以股东为主导的单边公司治理模式而言,嵌入社会责任理念的公司治理模式强调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追求企业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而如何将社会责任理念嵌入企业的内部控制与决策机制,是当前企业管理层在组织治理中面临的新挑战。
企业社会责任要求企业不仅要重视内部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也要履行对外部利益相关者的责任。美国反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下属的发起人委员会(COSO)发布的2013版《内部控制——整合框架》中首次将外部利益相关者纳入内部控制的范围,要求组织就正直和道德的价值观做出承诺,向外部利益相关者提供可持续发展报告,并与外部利益相关方就影响内部控制发挥作用的事宜进行沟通,这表明COSO已经开始关注组织的外部利益相关者,重视组织对外部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及非财务信息的披露。
在COSO《内部控制——整合框架》的指导下,企业在内部控制制度设计时应考虑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影响,将社会责任理念嵌入企业内部控制流程设计,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等内部控制的各个要素中融入社会责任理念。在社会责任理念下,企业应将社会责任作为一种企业文化融入内部控制环境,使正直、道德的价值观成为全体员工的共识,社会责任也自然内化为企业员工的一项自觉行为,从而减少违规或舞弊行为的发生,保障企业内部控制实施的效果;企业在风险评估中应关注外部利益相关者对组织的影响,将外部利益相关者的风险评估纳入企业风险评估程序,建立外部利益相关者风险评估与控制制度,以评估外部利益相关者存在的潜在风险及其对企业的影响;在企业的控制活动中,应加强对外部利益相关者的管理,将社会责任管理机构嵌入公司的组织架构,从组织与制度层面保障内外部利益相关者都能够有效参与到企业的控制活动中,实现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在信息与沟通中,企业应建立利益相关者沟通机制,定期与客户、供应商、政府等外部利益相关者沟通,并将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作为一种与外部利益相关者沟通的手段,定期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降低外部信息沟通成本;在监督活动中,企业除了对内部利益相关者进行监督外,还应同时加强对外部利益相关者的监督,尤其应重视对供应链上下游合作伙伴的监督与管理,防止供应链各个节点上的企业因自身出现环境污染、产品质量问题等社会责任丑闻而将风险传递给供应链上的其他合作伙伴,给企业带来意外的风险或损失。
同时,企业应将社会责任纳入公司决策机制,确保企业在作出重大决策时考虑其他利益相关者因素。当前多数公司在董事会或管理层中没有设置负责社会责任事务的人员,为了保障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权益,应在公司董事会中引入股东之外的其他利益相关方代表,规范其他利益相关者董事的产生和运作程序,建立包含政府、职工、社区、NGO等代表的董事制度,保证其他利益相关者董事的独立性,使各方利益代表可以通过公司制度安排共同参与公司治理。为了增强董事会成员的社会责任意识,在董事会职能中应明确规定董事会对企业社会责任应承担的责任,以激发董事会成员监督公司社会责任决策和行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公司顺利实现社会责任提供组织保障。在决策机制设计上,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公司治理经验,建立“董事会负责,管理层决策”的企业社会责任治理模式。在该模式下,董事会将企业社会责任的管理权和决策权授予公司管理层,董事会负责监督公司的社会责任活动,并对公司的社会责任行为及后果承担责任;公司管理层负责企业社会责任事务的日常决策和管理,并定期向董事会汇报公司的社会责任工作,接受董事会的监督。这种“董事会负责,管理层决策”的企业社会责任治理模式有助于公司在动态的环境中及时做出社会责任决策,同时有效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将社会责任纳入公司的决策机制,不仅要求公司在运营中要考虑股东的利益,还要考虑员工、商业合作伙伴、政府、环境、社区等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兼顾环境和社会利益,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在进行重大项目投资决策时,应充分评估社会责任风险,确保企业决策能够给公司带来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协同增长。
二、嵌入社会责任理念的企业资本管理创新
根据资源基础理论,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可以看作是企业实施的一项差异化竞争战略,将企业自身与社会责任表现较差的企业区别开来,以改善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赢得关键利益相关者的支持,从而获取更多的社会资本,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提升资本运营效率。社会责任投资(Social Responsibility Investment,SRI)作为一种新型的投资方式,有效地将投资目的与社会、环境及伦理问题融合到一起,寻求将资金投放到对社会负责任的企业。也就是说,在市场这只“无形的手”的作用下,资源会自动流向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较好的企业。
实践表明,企业通过节能减排、绿色采购、责任销售、发展循环经济等措施,在解决环境、社会问题的同时,也降低了企业自身的运营成本,提升了资本使用效率,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成本领先优势,增强了竞争能力。在全球竞争日益激烈的资本市场,企业社会责任已成为企业培育新的竞争优势的来源,许多企业家也已经敏锐地意识到,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不是一种资源浪费,而是为了未来在国际市场获取更多的竞争优势,从而以较低的成本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一些跨国公司的实践也表明,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有助于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塑造良好的公司形象,获得声誉资本,提高其市场价值,吸引更多的社会责任投资,降低资金使用成本。一些跨国公司已经将社会责任理念嵌入全球供应链市场,要求供应链节点上的各个企业都必须履行社会责任,进行责任生产、责任采购和责任销售,形成供应链的整体绿色战略,推动企业由内到外全面实现社会责任。一旦社会责任成为企业文化和品牌形象的核心内涵,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就附加了一定的社会责任属性,在产品市场上就容易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增强企业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在社会责任理念下,企业资本管理应更多地关注资本的长期价值和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在进行资本决策时,不仅应考虑财务指标,同时还应关注可持续发展、人权状况、消费者权益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社会道德以及公共利益等社会伦理问题。
三、嵌入社会责任理念的企业管理制度创新
研究发现,社会责任发展指数较高的企业一般都建立有相对完善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制度,如BP公司、壳牌公司等都建有相对完善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制度,注重对公司的公共政策、环境问题及产品安全问题等涉及组织外部利益相关者利益的社会责任问题的管理,以提升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绩效。我国企业也亟需加强制度建设,将社会责任理念嵌入企业管理制度,推动企业社会责任与管理协同创新。
一方面,企业应将社会责任理念嵌入公司管理制度,通过制度设计引导和约束企业各个部门在决策中谨慎考虑经济活动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鼓励企业的责任投资、责任采购、责任生产和责任销售等行为,使企业的社会责任活动与管理活动相交融,促进企业社会责任与管理协同创新;设立专门的社会责任管理机构,协助公司进行战略规划和制定社会责任政策,使社会责任理念融入公司的战略决策。同时,社会责任管理机构应定期评估公司在安全、环境等方面的政策与风险以及公司对法律法规及道德守则的遵守情况及潜在的风险,及时做好利益相关者沟通工作,降低管理成本与风险。此外,为了降低管理成本,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发和使用企业社会责任管理软件,使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工作规范化、程序化、系统化,提高公司的社会责任管理绩效。
另一方面,建立企业社会责任委员会。企业应借鉴目前在实践中较为成熟的审计委员会和内部控制委员会的做法,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增加企业社会责任委员会,负责全面领导与推进企业的社会责任工作,从制度层面保障企业社会责任的落实。为了保证企业社会责任委员会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在制度设计上应将其置于董事会直接领导之下,对董事会负责并直接向其报告工作,与审计委员会、薪酬委员会、内部控制委员会等处于平级地位,以保证企业社会责任委员会独立开展工作。在企业社会责任委员会下可以设置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机构、企业社会责任推进机构和企业社会责任考评机构等具体职能部门。其中,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机构负责企业社会责任政策制定、战略规划、利益相关方沟通及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等宏观管理工作;企业社会责任推进机构负责将公司的社会责任政策落实到公司日常运营与管理活动的各个环节,协助公司各个职能部门落实与推进社会责任工作,保障公司社会责任工作的全面开展与有序推进;企业社会责任考评机构负责建立企业社会责任考核与评价制度,对公司各职能部门的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定期考核,并对公司整体的社会责任履行绩效进行综合评价,客观评估公司社会责任履行效率与效果,并对公司在履行社会责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建议。
此外,公司组织结构、管理幅度以及职责划分都应体现社会责任理念,使企业社会责任理念融入公司治理的各个环节,形成浓厚的企业社会责任文化,使不同层级的员工在公司统一的愿景下都能够协调一致的工作。
四、嵌入社会责任理念的企业商业模式创新
在新的国际竞争规则下,社会责任已经逐渐成为企业获得国际市场准入资格的通行证,许多国际采购商和机构投资者都将社会责任作为选择合作伙伴的一个基本标准,这促使企业必须考虑通过商业模式创新来降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成本。
一方面,企业应将社会责任嵌入商业模式,从产品到服务实现全流程责任管理,使企业生产和服务的每一个环节都符合企业社会责任的理念和标准,充分考虑资源的有限性和环境的承载能力,加强对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防止因资源枯竭或环境破坏而影响企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杜绝不具有社会责任属性的产品和服务流出企业,以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另一方面,企业应通过流程再造找到社会责任活动与企业价值创造的契合点,将社会责任融入企业的价值创造过程,通过责任生产、责任采购和责任销售,使企业形成特色的责任运营模式,既培育了公司的责任竞争力,同时也向利益相关者传递了公司可持续发展的经营理念,赢得利益相关各方的信任,从而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和采购成本,提高客户忠诚度。
企业通过履行社会责任实现商业模式创新,进而通过商业模式创新持续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使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与社会责任活动之间形成良性互动与循环。这样不仅降低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成本,而且在商业模式创新中将社会责任转化为孕育企业商业机会和获取竞争优势的源泉,从而推动企业社会责任与商业模式创新协同发展。
五、嵌入社会责任理念的企业信息披露制度创新
为了使利益相关者了解公司资源配置、环境保护、社会贡献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情况,降低因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信息搜寻成本,企业应建立信息公开机制。社会责任报告(或可持续发展报告)是企业向利益相关者传递其社会责任理念、社会责任履行方式及履行效果的重要信息载体,也是继财务报告之后被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作为解读企业市场价值和投资风险的一个重要工具。持续定期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不仅能使利益相关各方对企业的经营、产品、服务、市场价值与未来投资风险做出正确的评估,而且有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进而形成企业独特的竞争优势,以利于企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目前除了要求中央企业必须公开发布社会责任报告外,并未对其他企业提出强制性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要求,而且目前尚未出台统一的社会责任报告编报标准,导致企业在编制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时无据可依、形式各异,这不但加大了公众了解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难度,也降低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可信度和透明度。因此,笔者建议,企业应建立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制度,规定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内容和方式,明确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标准与流程,以提高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质量。
为了提高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效率,企业应建立一套先进的社会责任信息收集与处理系统,即时更新企业社会责任信息,使利益相关各方可以及时了解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并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定期与利益相关者沟通,收集各利益相关方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意见与建议,以改善公司的社会责任行为和确定公司下一步的社会责任目标规划。此外,企业应拓宽社会责任报告的发布渠道,除了公开纸质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外,还可以通过网络、媒体等渠道发布公司的社会责任报告。透明的信息披露机制有助于企业降低信息沟通成本,为企业赢得更多的社会责任投资基金,避免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导致外部利益相关者发生逆向选择行为,引导资源流向社会责任表现较好的企业。
有效的内部治理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内生性动力,也是推动企业持续实现社会责任的保障。通过将社会责任嵌入企业内部控制与决策机制、资本管理、管理制度、商业模式及信息披露制度等企业管理活动的各个环节,实现企业社会责任与管理协同创新,促进企业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协同增长。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5YJA630026>和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17CGLJ0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 李卓
主要参考文献
[1]王风华,李金克.嵌入社会责任理念的管理会计创新路径探析[J].财务与会计,2017,(1).
[2]王清刚,李琼.企业社会责任价值创造机理与实证检验——基于供应链视角.宏观经济研究,2015,(1).
[3]Fenghua Wang,Monica Lam,Sanjay Varshney.Driving Mechanism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 United States and Mainland China [J].Electronic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and Organization Studies,2017,(1).
[4]Chris Mason,John Simmons.Embedding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 Corporate Governance:A Stakeholder Systems Approach[J].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14,(1).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