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17年5月,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提出,要加强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纳米技术、量子计算机等前沿领域的合作,推动大数据、云计算、智慧城市建设,连接成21世纪的数字丝绸之路。2018年4月,习近平主席进一步强调,要以“一带一路”建设等为契机,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网络基础设施、数字经济、网络安全等方面的合作,建设21世纪数字丝绸之路。在会计及其相关领域快速推进数字化,是数字丝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无疑可以大大增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企业内部、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会计信息的互联互通,夯实会计基础设施,促进“一带一路”合作。6月25日,由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中国会计学会等联合主办的数字联通“一带一路”高层研讨会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举行。来自政府部门、学术界、国际机构的代表以及积极投身“一带一路”建设的代表性企业的负责人围绕数字联通中的机遇与挑战、数据治理中的标准与架构以及新数字技术在“一带一路”合作中的运用前景等进行了深入交流。《财务与会计》是本次论坛的支持媒体。
数字联通:机遇与挑战
推进数字联通“一带一路”,机遇与挑战并存。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推进...
2017年5月,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提出,要加强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纳米技术、量子计算机等前沿领域的合作,推动大数据、云计算、智慧城市建设,连接成21世纪的数字丝绸之路。2018年4月,习近平主席进一步强调,要以“一带一路”建设等为契机,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网络基础设施、数字经济、网络安全等方面的合作,建设21世纪数字丝绸之路。在会计及其相关领域快速推进数字化,是数字丝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无疑可以大大增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企业内部、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会计信息的互联互通,夯实会计基础设施,促进“一带一路”合作。6月25日,由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中国会计学会等联合主办的数字联通“一带一路”高层研讨会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举行。来自政府部门、学术界、国际机构的代表以及积极投身“一带一路”建设的代表性企业的负责人围绕数字联通中的机遇与挑战、数据治理中的标准与架构以及新数字技术在“一带一路”合作中的运用前景等进行了深入交流。《财务与会计》是本次论坛的支持媒体。
数字联通:机遇与挑战
推进数字联通“一带一路”,机遇与挑战并存。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合作意愿的不断增强,以及数字化基础上商业模式的创新等,为数字联通“一带一路”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与此同时,各国在数字技术运用方面的水平差异、与会计相关的数字标准体系缺失等,也使数字联通面临多方面挑战。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李扣庆表示,数字联通“一带一路”包含两层含义:第一,希望通过政府部门的大力推动、学术界的研究、实务界的努力,使得“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会计数字能够相互对接,从而降低交易成本;第二,全球经济已经进入数字经济时代,应当顺应数字化潮流,用数字化手段推进各国会计数字对接、推进“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
李扣庆提出了“会计基础设施”的概念,它指为一国经济运行和国际经济交往提供计量信息支持的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会计准则体系、会计监管体系和会计人才体系三要素。他认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差异提高了交易成本,给沿线货物贸易和资本流动带来了极大障碍,要推动“一带一路”的合作,除了要建设可见的公路、铁路、桥梁、港口、机场等硬基础设施外,还必须加强不可见的软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包括会计基础设施。只有进一步强化软、硬基础设施相结合,方能使“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货物贸易、资本往来更加便捷、通畅。
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财务资金部副总经理连敏分享了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机遇与挑战。挑战包括网络基础设施、会计准则、资金结算、税务结算和语言差异、海外人才培养和属地化人员管理等。机遇包括助推“一带一路”倡议和数字经济发展、推动财融税合作与创新、加强国际监管和跨境监管、提高就业率。对企业来说,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可以加强合法合规和财务管控、提高工作效率和沟通效率、提高大数据分级结算能力、落实企业战略落地以及有利于国际化人才培养等。他的建议是,政府应起到推动者、领导者、组织者作用,推动数字治理、标准制定、建设数字联通平台以及国际化人才培养等工作;研究机构应加强基础设施、标准和数字联通平台研究;企业应实施数字化转型、应用数字联通平台;服务企业应尽快推出国际化数字化产品。
数据治理:标准与架构
会计数据的标准是重要的基础设施,能够为会计数据之间的互联互通提供机制保障。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教授黄能权表示,在数据构架里,要坚持诚信、互惠、担责和透明化的原则。要实现以上原则,就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建立一个可以协调的、互信共融的治理机制。努力搭建沿线国家公认的会计标准,形成共识、完善结构、简化治理。发挥有效数据、信息平台的传导能力,通过对数据的收集、记录、整理汇总、监管,来强化数据治理,助推“一带一路”基础设施的发展。
吉贝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世平表示,参差不齐的技术标准,会对数据共享及信息处理方面造成成本负担,数据标准化是信息化提升效率的关键。XBRL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标准的统一,真正可以达到书同文、车同轨。XBRL技术可以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会计信息系统联通和数据资源共享中发挥重要作用。
数字技术:丝路新前景
大数据、电子发票、云计算、数据安全技术等与会计数字化相关的技术发展风起云涌,丝路合作展现出更加美好的前景。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刘勤指出,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财务信息化存在很多障碍,即所谓的“数字鸿沟”。信息系统不兼容、电力和通讯设施不完备、法律和人才方面不匹配等都是在会计信息化领域数字鸿沟的具体表现。在信息时代,大数据、智能化、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对人类生活和工作方式都在产生巨大影响。信息技术对未来财务将带来巨大影响,业财信息一体化、处理过程自动化、内外系统集成化、操作终端移动化、信息提供频道化、接口信息标准化、信息处理共享化、运营平台云端化、记账模式去中心化、风险威胁扩大化等趋势已初显锋芒。对于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最有可能应用或者可以最快应用的有财务云相关技术、会计信息化标准技术、移动通讯技术和财务共享技术,它们可以跨越数字鸿沟,通过远程的方式帮助信息化较弱的国家利用先进国家基础设施尽快实现先进管理。当然,在这些技术的应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定程度的标准、法律、文化、政治、教育等各方面的制约。数字鸿沟给会计信息化发展既带来挑战,也带来机遇。挑战是指现有的系统可能由于信息基础设施、技术人员支持等各方面的问题在“一带一路”国家无法通用,进而导致数字联通障碍;机遇是给中国先进IT企业提供拓展性市场的机会,“一带一路”上IT相对落后的国家也可以在财务共享、移动通讯等方面用较小的投入实现数字联通方面的“弯道超车”。

德勤香港合伙人JezHeath(耶斯希思)对未来的财务进行了预测与展望:一是自动化及区块链技术简化交易处理,将实现移动化、无纸化。财务人员数量将大幅下降,人员精力得以释放。二是组织边界逐渐模糊,财务将更多提供业务洞察及服务。三是定期报告将无法支持企业运营和决策制定,财务职能转向实时型和自助式的服务。四是财务机器人和共享服务将进一步改善财务运营。五是财务应用软件及微服务将挑战传统ERP。六是未来将有更多的人关注数据存储以及从数据当中获取价值。而实现财务转型的关键技术包括云计算、流程机器人和数据可视化以及高级分析、认知计算、内存计算和区块链等。
加强合作:推动会计人才培养
面对新机遇和新挑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相关政府部门、各类企业以及专业机构之间应积极加强合作,共同推进新技术的广泛运用,协力推动适合“一带一路”发展需要的会计人才培养。
软实力中,人才是非常重要的衡量指标,复合型人才在推进“一带一路”进程中又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化人才培养应该具备哪些素质?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会计与财务系主任田高良认为是国际视野、复合多元、“四业”精神和国际交流。一是国际视野,作为国际化人才必须有国际视野、战略眼光,有开放的意识和合作包容的理念。二是复合多元,作为财务会计人才,要想课本以外的事情。既要有熟练的专业英语,又要精通专业,熟悉各种知识;既要懂中国财会法规,又要懂国际会计管理;既能传承中国文化,又具有跨文化交流的能力。三是“四业”精神:①敬业精神,一定要把平凡的工作当作伟大的事业做,认认真真做好每一件事,兢兢业业干好每一件工作;②职业精神,一定要有职业军人的职业精神,美国西点军校培养出很多英雄和将军,既能驰骋疆场又能纵横商场;③专业精神,要有工匠精神,对自己的产品、工作精雕细琢;④创业精神,在创新时代里,一定要敢打敢拼。同时,田高良表示,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必须要修订现有在校培养计划,要创新教学方式,如MOOC、反转课堂、混合教学等。人才培养要注重跨界,不能只盯着会计财务专业本身。财务会计是应用型专业,必须产教融合,深入上市公司,深入企业一线调研。当然,学校还要强化国际交流,互通有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