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将于2019年施行的《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下称《制度》)构建了“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适度分离并相互衔接”的核算模式,引入了权责发生制原则。《制度》的发布为基层政府提高绩效管理水平提供了机遇,也对基层财务人员、会计基础工作以及财务内控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挑战。
(一)基层政府会计实践中的问题
1.基层财务人员业务水平有待提高。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形势下,新一轮会计改革的全面性、深入性决定了新的准则、制度等出台较多且变动较大,给会计工作者带来一定的学习压力。同时,基层财务工作中存在大量非专业出身的从业人员,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体系和熟练的业务操作技能。此外,由于金财工程和基层电算化的实施,基层财会人员工作流程化、科目固定化、做账电算化、报表自动化,客观上降低其主动学习、提升自身素质的积极性。而电算化未有效解决会计科目选择、列支范围等会计基础问题,也未有效解决财务管理的问题。
2.会计基础工作需进一步规范。一是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入账不规范。一些单位原始凭证的数量、单价、金额等基本要素填写不全,列支的发票经办、证明、审批和签批人要素不全。二是会计账簿工作...
将于2019年施行的《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下称《制度》)构建了“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适度分离并相互衔接”的核算模式,引入了权责发生制原则。《制度》的发布为基层政府提高绩效管理水平提供了机遇,也对基层财务人员、会计基础工作以及财务内控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挑战。
(一)基层政府会计实践中的问题
1.基层财务人员业务水平有待提高。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形势下,新一轮会计改革的全面性、深入性决定了新的准则、制度等出台较多且变动较大,给会计工作者带来一定的学习压力。同时,基层财务工作中存在大量非专业出身的从业人员,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体系和熟练的业务操作技能。此外,由于金财工程和基层电算化的实施,基层财会人员工作流程化、科目固定化、做账电算化、报表自动化,客观上降低其主动学习、提升自身素质的积极性。而电算化未有效解决会计科目选择、列支范围等会计基础问题,也未有效解决财务管理的问题。
2.会计基础工作需进一步规范。一是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入账不规范。一些单位原始凭证的数量、单价、金额等基本要素填写不全,列支的发票经办、证明、审批和签批人要素不全。二是会计账簿工作不规范。部分单位存在会计科目设置不全或错误,单位账面混乱,所列明细单据不全等问题。三是基层会计工作还需进一步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必循。部分基层单位对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不重视,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或未及时更新,与国家最新的法律法规脱节。另外,有的单位有章不循,执行不力,使财务管理制度名存实亡。
3.会计监督力度需进一步加强。一方面是会计工作的“知情不报”,一些单位存在收支上报不实的行为,破坏基层财经秩序,影响国家政策的落实。另一方面是会计工作的“报而无用”。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不利于会计部门管理违法违规现象,基层会计管理部门人员力量薄弱,很难逐一深入到单位、乡镇、村进行下户检查,即使经过检查做出处理,执行处理的难度也较大,从而没有对相关单位和人员起到应有的警示和约束作用。
4.财政体制需进一步完善。“一级政府,一级财政,一级预算”要求也有“一级预算会计”,但目前“乡财县管”“村财乡管”比较普遍,这样的财务监督模式会导致正常财政体制的偏离,不能有效解决财务监督不力的问题,基层会计实践的违法违规问题仍层出不穷。
(二)改善基层会计实践的政策建议
新《制度》以及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进步为改善基层会计实践提供了新机遇:标准化为信息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土壤,新《制度》将不同政府单位提供的会计信息进行有机整合,促进会计管理的标准化、统一化,为从依靠人力向依靠人工智能转变奠定基础;权责发生制的引入能够完整反映政府资产负债情况;“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适度分离并相互衔接”的制度设计为纠正财政体制的问题提供了基础,两种会计制度适度分离保证了基层财务管理的完整性,相互衔接既能提高效率又有利于监督。
1.基层政府回归“一级政府,一级财政,一级预算”的财政体制。在“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适度分离并相互衔接”的制度设计下,体制和财务职能的回归是当务之急,这种回归将进一步促进乡镇财政预决算的管理,进一步贯彻落实《预算法》,深化基层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2.提高互联网相关技术的应用程度。一是进一步提高基层会计基础工作的水平。随着发票和档案管理的电子化,应用互联网技术能保证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做到上级对下级的实时审核。二是将“会计+互联网”发展成“互联网+”,加号后可以是会计信息、预决算工作、审计、纪检等。三是探索会计管理的县级中心化。为保证会计基础信息质量和进一步强化监督,在互联网时代,应探讨将乡、村的财务会计上移,让县级财政成为整个基层会计体系的核心,建立新的县级会计服务中心,专司县以下会计代理记账等职能。
3.重点提高县级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在“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适度分离并相互衔接”的制度设计下,县级是保证其“双功能”“双基础”“双管理”实现的体制基础,县级要承担对县级以下的指导、培训等职责,从而亟需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同时,县级会计管理的职能边界将进一步扩大,从而需要扩大县级会计人员的队伍,保障人员素质,提高工作绩效水平。
责任编辑 任宇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