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年来,随着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三张报表因为财务数据的滞后性和局限性已越来越不能满足企业所需要的信息,并且这种影响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表现得尤为明显。笔者认为,在新环境下,企业不仅需要用过去的数据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评价,更需要预测未来的数据对企业发展做出预判和决策,而以用户数据为核心的数字资产表则能够满足新环境下企业的需求。
(一)数字资产表的定位
数字资产表是为了弥补传统三张报表的不足,将企业随着数字化转型时产生的各种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处理以达到数据效用最大化,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更加高效的信息并快速、精准做出生产经营策略。因此,数字资产表的定位主要是为企业管理者制定生产经营决策提供数据支撑的。具体来说:
首先,数字资产表是对内报表,是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更加全面及时的信息以便制定最适合企业发展的生产经营战略,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使企业内部管理更加科学。其次,数字资产表是动态的报表,其所使用的数据具有及时性和动态性,它的数据在不断变化当中,分析结果也在不断变化当中。再次,数字资产表是基本报表而不是附属报表,它的数据...
近年来,随着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三张报表因为财务数据的滞后性和局限性已越来越不能满足企业所需要的信息,并且这种影响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表现得尤为明显。笔者认为,在新环境下,企业不仅需要用过去的数据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评价,更需要预测未来的数据对企业发展做出预判和决策,而以用户数据为核心的数字资产表则能够满足新环境下企业的需求。
(一)数字资产表的定位
数字资产表是为了弥补传统三张报表的不足,将企业随着数字化转型时产生的各种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处理以达到数据效用最大化,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更加高效的信息并快速、精准做出生产经营策略。因此,数字资产表的定位主要是为企业管理者制定生产经营决策提供数据支撑的。具体来说:
首先,数字资产表是对内报表,是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更加全面及时的信息以便制定最适合企业发展的生产经营战略,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使企业内部管理更加科学。其次,数字资产表是动态的报表,其所使用的数据具有及时性和动态性,它的数据在不断变化当中,分析结果也在不断变化当中。再次,数字资产表是基本报表而不是附属报表,它的数据庞大,分析内容较多。最后,数字资产表是个别报表,数字资产是以用户数据为核心的,数据类型较多,同一集团企业内的不同子公司数据不同,差异较大,虽然基本框架相同,但不能采用统一格式。
(二)数字资产表的基本框架
随着数字经济、共享经济、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顾客、知识产权、基础业务等非财务数据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基于此,笔者认为,数字资产表的基本框架主要应由顾客资产、业务数据、知识产权等指标构成。
1.顾客资产
(1)顾客资产基本情况。一是用户参与程度。用户参与程度体现为用户在企业购买商品、获得服务的周期中所包含的五个过程:初次使用用户、留住并培养忠诚用户、提高用户的参与度、形成一个企业特有的用户圈、用户最终为企业贡献价值。通过对这五个过程的用户行为进行分析测评,可以让企业管理者了解到用户是通过什么途径为企业贡献价值的。二是用户性别。设计这项指标可让企业在制定经营决策时更加具有针对性。比如,淘宝上的用户多为女性,因此淘宝在首页设计上添加了更多女性喜欢的元素和方便女性购物的模块;而一些男性用户较多的商家,在店铺设计上更多考虑简洁大方、方便购物的元素。三是用户偏好。通过分析用户的偏好可以为用户制定符合其消费习惯的方案,提升用户体验进而培养忠诚用户。四是用户地区。通过对用户所在地区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可降低开发市场的成本。比如,银行可以通过分析手机银行中用户所在地区使用状况,评估出哪些地区用户使用银行更加频繁,可以增加分行的建设;评估哪些地区对银行的使用需求不大,可以适当减少分行的建设,进而有效利用资源,节约成本。五是用户评价。从用户对产品的评价中可以了解到企业产品的优势与不足,进而改进产品使其更符合市场的需求。
(2)顾客资产的成本。包括开发成本和维系成本。分析顾客资产的开发成本能够更加准确计算顾客资产的实际价值;分析顾客资产的维系成本,能够准确计算、对比忠诚顾客与普通顾客为企业带来的利润。
(3)顾客资产与利润的关系。通过对顾客资产的增长率进行计算分析,再与往年的增长率进行对比,能够得出顾客资产的变动趋势。然后与每年的利润进行对比,能够得出顾客资产与利润的关系。此外,还可将忠诚顾客的增长率与利润进行对比,进而深度了解是哪些顾客资产(普通顾客与忠诚顾客)为企业带来了较大利润。根据对比结果,可为企业管理者制定生产经营战略提供参考。
2.业务数据
业务数据主要包括产品数据和渠道数据。产品和渠道是直接影响生产和销售的,是企业必须要重视的指标。
(1)产品数据。产品是企业经营活动的主体,是企业实现价值的载体。大数据环境下,产品数据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产品研发。企业是否拥有自主强劲的产品研发能力是判断其是否拥有核心竞争力的要素之一。通过对该指标的分析,可评估出企业是否拥有差异化的产品抢占市场份额,是否通过其研发能力缩短了产品生产周期。在此基础上,企业管理者可了解其产品和生产优势,进而为其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生产经营决策提供依据。二是产品质量。企业是否拥有质量稳定的产品是判断其是否能够留住顾客的标准之一。通过对该指标的分析,再与销售量、用户评价和同行业相似产品进行对比,可得出产品质量稳定对其销售、培养顾客忠诚度和抢占市场份额的影响。三是产品定价。通过对该指标的分析可得出其与销售量的关系,进而根据市场需求对产品进行准确定价。四是营销手段。企业是否拥有高效的营销手段是判断其是否有能力抢占市场份额的标准之一。通过对营销手段的分析,能够发现现有的营销手段是否有效,对产品的宣传、售卖是否发挥了最大效果,分析结果也可为企业未来营销战略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2)渠道数据。渠道数据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渠道量级。通过该项指标能够得到渠道的发展和覆盖状况,也可分析出企业还需增加哪一方面的渠道。二是渠道效益。该指标反映出企业渠道的发展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其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完善建议,实现企业的全渠道运营。
(3)业务数据的成本。主要为拓宽渠道发生的成本,通过对其进行分析,再与渠道效益进行对比,能够了解其成本与效益之间的关系,并判断渠道拓宽的投入与其效益的产出是否合算,进而采取更加节约成本、拓宽渠道的方法。
(4)业务数据与利润的关系。分析业务数据与利润之间的关系,能够了解到企业产品是否符合市场需求,以及产品的定价、质量和营销手段是否真正发挥了作用并为企业带来了利润。如若业务数据与利润的关系不理想,则是某一方面出现了问题,企业应当及时做出调整。
3.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主要包括专利、商标、版权、商业秘密等。在创新逐渐成为第一生产力的今天,企业对于知识产权的重视程度也日益增加,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对知识产权的价值进行评估,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因此,数字资产表中应对知识产权进行披露,以更全面地评估企业的价值。
(1)知识产权基本情况。一是取得方式。如果是自主研发,说明企业实力较强,可能企业现阶段盈利状况不佳,但不应低估其潜在实力;如果是外购,说明企业自主研发实力欠佳,应增加自主研发投入,增加企业潜在实力。二是取得种类。知识产权的种类不同,其作用和使用方式也不同,应明确企业所掌握的知识产权的种类,以便于企业对知识产权进行管理。三是使用期限。企业管理者可根据知识产权的使用期限对其使用进行规划,在其使用期限内获得最大效益。四是使用状况。通过对知识产权使用状况的分析,确定其是否自己使用、是否授权给他人使用,然后分析其如何使用。同时,通过该项指标企业管理者可了解到知识产权价值实用化的程度,便于低成本、高效益地使用知识产权。五是账面价值。该指标是评估知识产权所带来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该指标的分析,可使企业管理者对知识产权所带来的效益有所了解,便于制定策略让知识产权发挥更大作用。
(2)知识产权的成本。知识产权的取得是通过自主研发还是外购,其取得成本也各不同。自主研发成本包括研发过程中需要的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研发人员的工资、研发期间所使用的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研发过程中所使用的无形资产的摊销费、研发的其他费用等外购成本包括购买价款和相关税费等。
(3)知识产权与利润的关系。分析知识产权与利润的关系,可以明确知识产权是否真正能够为企业带来利润。尤其对于高新技术企业来说,知识产权与利润的关系直接说明企业是否具有竞争力、是否具有发展前景。
责任编辑 刘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