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上海建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建工)是一家从事各类建设工程承包、设计、施工、咨询、房地产开发经营以及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等业务的大型建筑公司。近年来,上海建工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多角度全方位进行会计人员转型升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助力企业在海外25个国家和地区完成项目超过55个,累计获取超过366亿元营业额。2017年企业实现盈利25.3亿元,同比增长20.48%。
一、对接国际标准,拓展会计思维
1.区域内会计协调。上海建工积极对接东南亚会计师联合会(AFA)、亚太会计师联合会(CAPA)、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等“一带一路”沿线的权威性区域会计组织,将区域内会计准则制定与会计活动监管的权威指令贯彻落实到会计人员日常工作中。确保国际业务所披露的财务信息具有可比性,便于项目各方利益相关者对会计信息进行比对与交流。此外,积极配合区域会计组织设立统一的从业标准及资质互认机制,鼓励行业内会计人员的自由流动。
2.国际会计趋同。上海建工在区域内会计协调的过程中,结合我国会计准则发展的实际情况,力求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公司会计人员密切关注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给“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出的会...
上海建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建工)是一家从事各类建设工程承包、设计、施工、咨询、房地产开发经营以及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等业务的大型建筑公司。近年来,上海建工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多角度全方位进行会计人员转型升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助力企业在海外25个国家和地区完成项目超过55个,累计获取超过366亿元营业额。2017年企业实现盈利25.3亿元,同比增长20.48%。
一、对接国际标准,拓展会计思维
1.区域内会计协调。上海建工积极对接东南亚会计师联合会(AFA)、亚太会计师联合会(CAPA)、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等“一带一路”沿线的权威性区域会计组织,将区域内会计准则制定与会计活动监管的权威指令贯彻落实到会计人员日常工作中。确保国际业务所披露的财务信息具有可比性,便于项目各方利益相关者对会计信息进行比对与交流。此外,积极配合区域会计组织设立统一的从业标准及资质互认机制,鼓励行业内会计人员的自由流动。
2.国际会计趋同。上海建工在区域内会计协调的过程中,结合我国会计准则发展的实际情况,力求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公司会计人员密切关注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给“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出的会计意见。IASB发布相关准则后,上海建工会在第一时间抽调部门精英会计人员成立工作小组就准则内容与项目利益相关者进行积极磋商,协调项目各方意见,并就准则内容是否予以认可进行决策,并积极对话“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财务报告咨询工作小组与合作委员会。
3.会计准则等效机制。上海建工在会计工作中参照欧盟委员会对会计准则的规定,对其他国家会计准则采用等效认可法。即,当投资者财务系列报表和以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为基础编制的系列财务报告对相关企业财务状况和发展前景皆有近似研判,并极有可能做出相近或相同的投资决策,可认定第三方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等效。
二、迎接国际挑战,设立管理会计
1.战略管理会计。通过对“一带一路”沿线合作国家进行宏观环境的PEST分析,了解环境差异、洞察投资风险,上海建工应用管理会计从战略管理层面制定科学有效的经营方案。建立数学模型对比分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众多竞争对手的优势,并比对企业自身劣势,不断弥补不足,优化经营方略,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尤其在建设项目的施工、建筑材料采购与管理、物流供应链、项目工艺流程优化、人力资本管理等环节,分析每一环节的价值创造、成本耗费,据以进行动态战略调整。
2.预算管理会计。上海建工按照上下结合、职能归口、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工作程序开展全面预算管理,确保企业预算执行目标的实现。集团财务部门下设预算委员会和预算办公室,分解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促进目标达成。通过制度将职责与权限与岗位相协调,并将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公司经营管理所有流程纳入全面预算管理。逐年编制预算,逐月分解到位,定期编制滚动预算。各部门成本必经“预算-立项-支出”的控制流程,有效完成成本与投资的预算控制。
3.内控管理会计。上海建工从两个方面加强会计人才的内部控制管理能力。一方面,注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人才招聘的事前控制、对录用人员内部控制管理培训的事中控制,以及培训考核合格上岗的事后控制;另一方面,根据“一带一路”建设实施状况及企业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与时俱进改革企业现有内部控制制度,完善内控保障机制。设立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工作预警系统,及时对公司内部资金使用状况进行核实,按照“有哪些风险”“哪里有风险”“具体有哪些风险点”思路形成三层指标风险体系,定期进行财务风险自查,多方位提升企业内控质量。

三、加强培训教育,及时知识“充电”
1.内部继续教育。在开展会计人员的内部继续教育上,上海建工杜绝“走形式”的表面培训问题,聘请会计专家与学者,开展“一带一路”建设涉及的文化、经济、税收、法律、会计制度等方面的针对性培训与讲座。结合云会计等新兴会计业态,开展专门的信息化培训。培训实行严格的考勤与考核制度并把结果计入会计人员的年终绩效考核。公司定期开展会计人员内部“一带一路”建设研讨会,探讨工作中遇到的国际化问题,增强参与企业战略管理的意识,树立会计人员的宏观视角与全局观念。针对语言问题,与当地语言培训机构合作,定期开展外语培训,组织丰富多彩的语言文化交流活动,搭建跨文化交流的桥梁。
2.外部委派进修。上海建工定期委派会计人员赴江苏师范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中国地质大学丝绸之路学院、西安交通大学“丝路学院”、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一带一路”倡议研究院等院校进行学习进修,提升会计人员在融资管理、经营决策、资本运作、纳税申报等方面的能力。同时,上海建工将“一带一路”工作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与需求及时向培训高校反馈,实现了企业与高校在人才培养上的双向良性循环。
四、创新激励手段,完善会计考核
1.优化绩效考核指标。上海建工从职业知识、职业能力、素质素养、道德品质四个方面综合考核会计人员。职业知识考核财会及管理知识,“一带一路”的国际化知识(包括文化、经济、税收、法律、会计制度)及语言知识(包括母语与外语);职业能力考核社交能力、学习创新能力、信息搜索分析能力,还考核团队合作能力、逻辑分析能力、研判决策能力及统筹优化能力;素质素养考核确保会计人员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身心素质及政治信仰;道德品质考核职业道德操守、对企业现有战略发展规划及资金使用情况的保密情况,提高会计人员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杜绝会计人员舞弊行为保障会计工作质量。
2.完善考评激励制度。上海建工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等“听、问查、评”形式了解会计人员工作真实表现,将绩效考评结果与会计人员薪酬挂钩,坚决杜绝“领导说了算”的情形考核实行严格的末位淘汰制,提升危机意识、克服自身惰性,确保会计人才队伍的高端化、国际化与精英化结合继续教育、岗位培训及委派进修机制,为会计人员提供一条完善、清晰的岗位晋升路径,促进会计人员在一带一路”工作中不断努力精进,完成传统会计人员向涉外复合型会计人员转型升级的转变。
“一带一路”建设必须依赖人才上海建工正是通过会计人才战略来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做到了国际会计准则的等效化、成本预算的内控严格化、培训进修的常态化、绩效考评的合理化。实施创新实践后,上海建工的会计流程从系统汇总表→单户表→余额表→明细账→记账凭证→原始凭证,都极大提升了集团财务的管控能力、工作效率和核算水平,并获得了穆迪、惠誉、标普三家国际评级机构的建筑业BBB国际信用等级(省级建筑集团的最高等级)评价。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高校服务‘一带一路’战略的国际工程项目管理人才培养现状、模式与路径研究”<B-b/2016/03/3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 王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