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应对海外资产在安全保障方面的严峻挑战,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海油)积极根据国际环境与本行业海外资产的具体特征,对公司的海外资产进行了有效的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
一、海外资产的形成模式
中国海油根据不同国家的国情与石油行业的具体特征,在实践中探索了多种海外资产的形成与管理模式。一是有限公司模式,形成的海外资产主要针对中国海油要求充当作业操作者(即成为公司的经营管理者)的情况。二是权益出资模式,形成的海外资产主要针对中国海油不要求充当作业操作者但要求充当权益者参与分红的情况。三是作业承包模式,形成的海外资产主要针对中国海油不要求充当股东的情况。在作业承包的模式下,中国海油在谈好承包后,先进行前期投入占有一定的权益,然后通过后期提高石油产量取得的收入再与当地石油公司分成获得收益。四是要约收购模式,形成的海外资产主要针对中国海油想通过标的公司来实现总公司的战略规划与未来发展,从而将标的公司全部买下的情况。五是调拨海外模式,形成的海外资产主要针对中国海油在海外长期的油田作业,通过将中国海油的一部分资产调拨到海外进行相关作业。
二、海外资产面临的主要安全问题及风险
随着中国海油海外资产的不断发展壮大,再加上国际竞争和投资环境的双重压力,公司面临着以下主要问题:总部和海外机构职能定位不清;海外管理决策流程长、效率低;海外业务管理过于分散,海外各机构协调不够。此外,公司海外资产还面临着一系列的风险,具体包括:
第一,地缘政治、安全风险。中国海油海外资产扩张发展显著受到地缘政治与安全的影响。在中国海油与当地政府签立油气合作开发合同后,可能会出现由于当地的政治环境不稳定导致政权更迭的情况,新一届政府可能会不承认前任政府与公司签立的油气合作开发合同,从而导致公司投入的资产面临重大的安全风险,或者让公司重新投资,从而显著增加公司的投资成本。
第二,资源国政策“两面性”风险。公司在对资源国进行投资时,可能资源国给定的政策表面上看起来是有利的,然而由于各种软性条款限制却导致对公司海外投资的妨碍与损失。
第三,低油价(财务)风险。由于复杂的国际政治环境、供求变化、运输条件等因素,使得对油价的准确预测极为困难。这就会导致公司在投产财务估算时项目可行,然而由于环境的变化导致石油开采出来时变成了低油价,从而造成项目亏损。
第四,“本地化率”风险。公司在与当地资源国合作时,由于要保证当地人员就业,当地资源国往往要求中国海油只能派少数几个人到合作公司里工作,加大了公司经营与控制的难度,使公司面临巨大风险。
第五,国际化人才短缺风险。在公司海外业务迅速发展的过程中,真正拥有国际化经营水平的人才极为短缺。在使用熟悉当地资源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高管团队时,公司经常捉襟见肘。
第六,文化差异风险。不同的国家具有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传统,生活、饮食、风俗习惯等也差异巨大。文化差异、信仰差异会给公司经营、团队融合等带来众多的风险。
第七,品牌经营与声誉风险。公司在项目运行中需适应本地的环境,如对当地的法律、税收、环保等政策了解不足,将导致当地资源国居民对公司的品牌与声誉的不信任,从而导致公司在海外经营发展的过程中面临品牌经营与声誉的风险。
三、海外资产安全管理的手段与创新
中国海油在实现海外资产的保值增值方面,实施了众多有效的办法来应对公司海外资产发展遇到的问题:明确职能定位,职责分工明确;提高管理效率,优化审批流程;逐步实现区域化集中管理,完善协调机制并统一协调。同时,中国海油经过多年的探索与总结,针对不同风险类型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措施,并形成了自己的风险管理模型。具体而言:
第一,提高管理水平,在合同中加入对不可预见风险的自我保护条款。公司在管理海外资产过程中,不断提高各环节管理控制水平,全面研究分析国际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的变化趋势,在宏观形势发生变化以及资源国出现新情况时,及时在合同中增加各种自我保护条款,从而规避不可预见的风险。例如,公司通过购买国际联合组织的各种保险,以及通过与当地国政府谈判在合同中加入政府承诺与背书,从而降低风险。
第二,加强与IOC(国际石油公司)合作,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公司在进行海外资产管理的过程中,不断深入地加强走向国际化的程度,与国际石油行业的巨头公司以及当地国国家石油公司进一步加强合作。通过与他们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利用他们的资源与优势,规避资源国的政策“两面性”风险,从而实现中国海油国际合作的统筹协调。
第三,降本增效,发挥综合一体化优势。公司不断加强对资源国和投资目标国石油地质条件研究,夯实海外业务可持续发展基础,通过有效管理来降低石油勘探与开采成本。同时,公司强调海外风险勘探活动与油气开发生产活动的统筹协调,强调传统领域与新兴油气勘探开发领域的统筹协调、实现技术和知识的相互补充渗透,从而发挥出综合一体化的优势。例如,公司通过综合购买石油公司、油田勘探公司、油田技术服务公司、油田劳动服务公司,使投资开发时各环节的服务公司能够长链条地共同有效配合,从而实现成本降低。
第四,整合内外部资源,加强与当地承包商合作。公司通过深入了解资源国和潜在投资目标国的政情、社情、商情、人情,发现、挖掘、利用且整合好内外部的各种资源;通过与资源国和潜在投资目标国当地承包商的合作,减少进入壁垒,降低管理难度,从而使公司项目在当地的发展更为顺利。例如,在海外投资经营过程中,一些高端服务整个集团都提供不了时,公司就通过与威德福公司、斯伦贝谢公司、贝克休斯公司、哈里伯顿公司等全球石油服务巨头合作,请他们作为技术服务的提供商。
第五,建立培养、交流体系,创造条件留住人才。公司通过重视资源国(特别是作业所在地)人员的培养和使用,建立比较完善的人才培养和交流体系,创造一切有利的条件留住人才,培养一支具备国际化视野与经营能力的专业人才队伍。例如,公司不断派国内技术人才到当地国石油公司去学习西方技术与经营管理,同时也定期让海外公司员工到中国海油总部来学习,如在对加拿大尼克森石油公司完成收购后,公司让众多尼克森的员工到总部学习。
第六,构建开放合作、多元包容的海外文化。针对文化差异给经营管理带来的各种问题,公司着力于构建以开放合作、多元包容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尊重资源国当地人员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饮食衣着等,不断加强公司文化包容力,增强文化认同,让资源国当地员工有归属认同感。例如,公司收购的挪威Awilco公司在开庆典年会时,公司尊重挪威当地员工的文化,邀请他们全家人来参加公司庆典年会,从而增加他们的归属感。
第七,加强品牌建设,树立企业形象,珍惜企业荣誉。在海外项目与业务发展过程中,公司不断树立长期持续发展意识,加强公司品牌建设与形象维护;并通过对员工生产管理风格与良好言行的培养,打造公司的良好形象,维护公司的声誉与荣誉。例如,公司通过加强对在石油当地国工作的中国员工环保节能意识的培训,并通过与国际一流的石油公司进行对标,寻找差距后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从而提升公司的国际形象。
此外,中国海油在探索海外资产的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过程中,还形成了一套完善的风险控制与管理模型。公司对海外资产坚持“科学把控、有效防控”的核心理念,在决策机制方面,坚持中国海油并购委员会票决和总公司党组、中国海油董事会审批的制度安排;在工作流程方面,坚持筛选、初评、详评三个环节循序渐进、各有侧重,并始终从战略、优势、潜力、技术、控制、风险、回报和合规等多个维度审视海外资产和业务发展机会;在资产运营方面,坚持资产运营的制度化和规范化,靠合规经营有效防控风险。并且,中国海油还将境外投资风险预警系统的各个环节流程化,形成了从警情检测、警源识别、及时报警、警情预控、跟踪监控的整套规避风险程序与系统,尽可能地使公司能够从容地应对各种风险。
(本文受到中央财经大学2017博士研究生重点选题支持计划以及北京工商大学科技创新平台“投资者保护的风险抑制机制及效果研究”项目、国有资产管理协同创新中心项目<GZ20130801>、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4ZDA027>、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4AJY005>和北京市属高校科研能力提升计划<PXM2013_014213_000099>的资助)
(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责任编辑 李斐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