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受国际环境、国内市场日益饱和、企业产能过剩和环境保护等影响,中国企业把目光投向海外市场,掀起了境外投资新的高潮。但在境外投资速度、投资规模和投资区域快速发展的
同时,也暴露出诸多与投资风险相关的问题。本文拟通过分析中国企业境外投资的现状与特征,剖析境外投资存在的各种风险,提出应对政治、经济、法制等风险的具体措施,以期对境外投资企业有所帮助。
一、企业境外投资的现状与特征
中国企业境外投资在快速增长的同时,表现出以下特征:
1.企业境外投资中并购投资活跃。2016年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完成并购项目765起,涉及74个国家或地区,并购交易金额1353.3亿美元,以购买先进技术、成熟品牌和渠道为主。但在中国企业境外并购时,也存在被并购企业所在国家或地区政府以涉及国家安全、国家经济战略等为借口,出台针对特定并购项目、特定购买企业的干扰措施,导致中国企业境外并购计划屡屡失败。
2.企业境外投资地分布宽泛但投资区域较为集中。中国企业境外投资地分布较广,但投资区域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境外投资区域集中容易受到特定国家或地区的特定风险影响。此外,投资于经济欠发达的拉丁美洲、非洲市场以及转型...
受国际环境、国内市场日益饱和、企业产能过剩和环境保护等影响,中国企业把目光投向海外市场,掀起了境外投资新的高潮。但在境外投资速度、投资规模和投资区域快速发展的
同时,也暴露出诸多与投资风险相关的问题。本文拟通过分析中国企业境外投资的现状与特征,剖析境外投资存在的各种风险,提出应对政治、经济、法制等风险的具体措施,以期对境外投资企业有所帮助。
一、企业境外投资的现状与特征
中国企业境外投资在快速增长的同时,表现出以下特征:
1.企业境外投资中并购投资活跃。2016年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完成并购项目765起,涉及74个国家或地区,并购交易金额1353.3亿美元,以购买先进技术、成熟品牌和渠道为主。但在中国企业境外并购时,也存在被并购企业所在国家或地区政府以涉及国家安全、国家经济战略等为借口,出台针对特定并购项目、特定购买企业的干扰措施,导致中国企业境外并购计划屡屡失败。
2.企业境外投资地分布宽泛但投资区域较为集中。中国企业境外投资地分布较广,但投资区域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境外投资区域集中容易受到特定国家或地区的特定风险影响。此外,投资于经济欠发达的拉丁美洲、非洲市场以及转型经济体的比重较高,这些国家或地区经济不发达,法制不健全,投资环境差,甚至有些国家或地区还存在政局不稳定,投资于这类市场面临着地区政治、经济、法制等风险的影响。
二、企业境外投资风险分析
1.政治风险。政治风险是指一个国家或政府的政局不稳定、政权更替、政策变动等给境外投资企业带来的、可能让其蒙受经济利益损失的不确定性风险。一些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社会法制体系不完善、整体经济水平低、投资环境差,表现出法治观念淡泊、社会和政局动荡、政府更替频繁,不时出现现任政府撕毁或不履行上任政府签订的经济合约现象。在东南亚、南亚等新兴经济体国家或地区,中国企业面临的政治风险主要体现为官员腐败、政党轮替引发的政策不稳定问题,一些国家的排华情绪可能会给投资于当地的中国企业带来人员或财产损失。
2.经济风险。经济风险指国际市场变化引起供需状况、汇率等发生变化,导致交易对象、合作对象的信用状况具有较大不确定性所引起的风险,如外汇风险、经营风险、管理风险以及财务风险等(刘红霞,2006)。经济风险直接影响境外投资的未来效益与经营成果。发展中经济体、经济欠发达国家或地区的货币容易受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国际经济波动的影响,货币不坚挺、汇率波动频繁,而汇率变化会影响企业的生产成本和销售价格,使投资于这些国家或地区的中国企业面临严重的经济风险。
3.法制风险。企业境外投资面临的法制风险是指企业在法律制度实施过程中,由于企业外部的法制环境发生变化,或由于包括企业自身在内的各种主体未按照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而对企业造成负面法律后果的可能性。个别发展中国家招商引资过程中使用的法律与招商成功后履行的法制不一致,导致企业承受负面的法律后果;在经济欠发达的非洲、拉美国家,存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局势不稳定,其立法、执法和司法的水平和规范化程度较低等。
4.文化风险。英国经济学家邓宁(Dunning,2001)认为,文化风险一般有投资企业所在国与被投资国之间存在的文化信仰等方面的差异,这种文化信仰差异可能会给境外投资带来损失。文化风险受东道国的社会结构、信仰、生活期望等因素的影响,在政府政策和商业惯例中不一定体现出来,却是引起社会动荡的深层次诱因,而社会动荡、文化冲突等风险会增加境外投资企业的经营成本,影响企业收益,导致境外投资损失。
三、企业境外投资的风险管理策略
对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境外投资企业,政府既要当“扶持之手”,从政策层面加以扶持,又要当“协调之手”。作为境外投资主体,企业在项目选择上要立足公司战略,分析境外投资的必要性、可行性,分析各种投资风险、风险概率以及风险损失程度,选择有效措施防范投资风险。
1.建立风险管理委员会。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需要建立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公司战略的风险管理,选择适当的风险管控模式,提高境外投资风险的识别能力,采取有利措施规避境外投资风险,确保投资安全和投资效益。由于信息的不完全性,在风险评估过程中,企业可以利用相关部门发布的《对外投资国别产业指引》《国家风险分析报告》等资料,分析境外投资项目的政治风险、经济风险、法制风险和文化风险等,建立风险评估和风险监控制度,提高境外投资的风险管控水平,以保证投资的安全性和效益性。
2.政治风险的应对措施。政治风险防范措施包括在政治风险出现前加强防范和在政治风险出现后积极补救两个方面。为将境外投资项目风险控制在能够容忍的范围内,中国企业在对东道国政治风险进行评估的基础上,应结合企业的风险偏好,对无法接受的政治风险可以选择放弃投资项目,或与东道国政府沟通,寻求政治保护。在政治风险出现后,中国企业可采用与东道国有关当局谈判、法律补救、撤资等补救措施,降低政治风险的损失程度。
3.经济风险的应对策略。规避经济风险的措施主要有采用当地化经营规避材料、人工、税收等成本影响因素,采用差异化的服务降低经营风险,通过战略联盟分散经济风险,借助金融工具规避汇率风险等应对措施。当地化经营是规避经济风险的常见手段,可以使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等经营活动适应当地市场环境,也可以规避投资地区用工限制,通过为投资地区创造就业机会,获得东道国政府和居民的认可和支持。
4.法制风险的应对措施。法制风险的规避措施包括遵守所在国的法律、聘请熟悉投资所在国家或地区法律的专家担任法律顾问等。在遵纪守法的前提下,若企业的经济利益受到他方的侵害,则需要用法律武器来争取或维护企业的经济利益。企业境外投资的目的是从投资所在地区获取投资报酬,企业只有遵守投资所在地区的法律、合法经营,投资回报才能得到法律的保护。
5.文化风险的应对措施。企业境外投资需要适应东道国的文化、价值观念、消费习惯等,使企业的产品或服务能满足特定市场或用户需求。中国企业境外投资文化风险的应对措施主要有: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开展文化差异培训。境外投资企业给东道国政府的印象决定了东道国政府对投资项目的重视程度,企业应把东道国对企业形象的评价纳入境外投资风险的防范中,通过慈善捐助事业、建立奖学金、雇用残疾人、投入社会公益事业等措施,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降低文化风险。此外,还需对员工进行跨文化培训,如语言交流、外事纪律、涉外礼仪、法律法规、风俗、宗教信仰、文化适应性和文化自我意识等方面的培训,降低文化风险。
责任编辑 陈利花
主要参考文献
[1]刘红霞.中国境外投资风险以及防范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6,(3):63-67.
[2]梁芳,王小鹏.我国企业海外油气开发项目投资风险控制研究[J].会计之友,2017,(4):75-78.
[3]易纲.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机遇、风险与政策支持[J].中国市场,2012,(37):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