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曾经的数学迷,有幸与会计结缘,从事会计工作,见证行业的变革与发展,于我而言是幸运的。我当不忘初心,怀揣专业梦想,努力追寻下去。
从数学迷到会计缘
年少的时候,我曾经喜爱数学逻辑、公式推导、几何论证,曾暗下决心报考数学专业,却因为一些变故与之失之交臂。考上鞍山钢铁学院管理系物资管理专业后,我便一头扎进数学的海洋,并自学完大二课程跳级直接读大三,开了这所高校建校五十多年的先例。
大三的专业方向没有物资管理,只有会计。所以,读大三后,我的专业方向也就自然改为会计专业。此时的我,心中只有数学,对会计全然不知。领我入门、让我与会计结缘的是当时的会计老师王成勇。他教我工业会计、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也经常给我开小灶,让我喜欢上会计。在东北财经大学陈国辉、刘明辉老师来校时,王老师又将我推荐给二位老师,让我向他们学习清产核资、厂内银行等书本中没有的知识。在国家取消对本科毕业直接报考研究生的限制后,王老师鼓励我报考东北财经大学。读研时,我师从著名会计学家谷祺教授,教我们的也都是老一辈会计学家。他们功底深厚、要求严格。这三年为我日后从事会计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在成本管理、经济活动...
曾经的数学迷,有幸与会计结缘,从事会计工作,见证行业的变革与发展,于我而言是幸运的。我当不忘初心,怀揣专业梦想,努力追寻下去。
从数学迷到会计缘
年少的时候,我曾经喜爱数学逻辑、公式推导、几何论证,曾暗下决心报考数学专业,却因为一些变故与之失之交臂。考上鞍山钢铁学院管理系物资管理专业后,我便一头扎进数学的海洋,并自学完大二课程跳级直接读大三,开了这所高校建校五十多年的先例。
大三的专业方向没有物资管理,只有会计。所以,读大三后,我的专业方向也就自然改为会计专业。此时的我,心中只有数学,对会计全然不知。领我入门、让我与会计结缘的是当时的会计老师王成勇。他教我工业会计、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也经常给我开小灶,让我喜欢上会计。在东北财经大学陈国辉、刘明辉老师来校时,王老师又将我推荐给二位老师,让我向他们学习清产核资、厂内银行等书本中没有的知识。在国家取消对本科毕业直接报考研究生的限制后,王老师鼓励我报考东北财经大学。读研时,我师从著名会计学家谷祺教授,教我们的也都是老一辈会计学家。他们功底深厚、要求严格。这三年为我日后从事会计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在成本管理、经济活动分析方面颇有造诣的欧阳清教授带着几位年轻教师,还有陆建桥和我,深入沈阳、辽阳、鞍山、大连的很多企业进行调研,由此我不仅接触到实务,更深深理解到会计研究的严谨态度。耳濡目染,我喜欢上会计,有志于毕业后从事会计教育和会计研究工作。
1993年的夏天,中青年财务成本研究会在北京地矿部招待所召开年会。我在现场聆听了杨纪琬教授关于会计改革的演讲。年轻学子对杨老这样的泰斗无疑是高山仰止。杨老那绘声绘色、抑扬顿挫的演讲,那高屋建瓴、富有哲理的论述,描绘的会计改革蓝图,在年轻学子的心中激荡着。怀着忐忑不安又无比激动的心情,我鼓足勇气和杨老说非常渴望能成为他的博士研究生。没成想杨老竟答应了!现在想来,年轻的我真有些冒昧,而杨老的态度则显示了他对年轻学子的爱护。1996年,我终于成为杨老的学生。杨老的治学精神、品格让我受益匪浅,仿若灯塔照亮着我的人生!
是因为对数学的喜爱让我与会计结缘。而在会计的人生旅途上,是众多的师长为我点亮了专业的梦想。
象牙塔里的六年
1994年的春天,我来到中央财经大学会计系任教,开始了为人师表的六年。此时的我对会计教育和会计研究工作满怀激情。
我希望能够在会计研究上有所建树。于是,我开始申请课题,进行课题研究;开始选题,撰写各种科研论文。如今想来,收获很多。期间我曾主持或参与多项课题研究,1995年主持的财政部重大科研课题《会计环境与会计模式关系问题的研究》被评为优秀课题报告(当年数十项课题仅有两项课题获此荣誉);与前国际会计师联合会主席一起合作的亚洲开发银行援助研究项目《强化中国会计行业》让我收获了合作研究的经验;1997年在《会计研究》发表的《关于盈利预测若干问题的分析与研究》也有不少的引用量。
我希望理论研究与实务应用紧密结合。当师兄陈建明博士组织研究制订审计准则,邀请我加入时,我喜不自胜。从1994年到2000年,我有幸参与了三批审计准则的制定。大量的调研、座谈让我了解了审计实务的前沿;大量翻阅国内外资料让我接触到审计理论的前沿;而准则组不断地讨论交流,让我理解到理论与实务结合的应有之义。1997年我参与中国证监会股票发行审核,参与起草《新股发行公司基本会计报表编制指南》《财务与会计资料的内容与格式准则》《盈利预测编制指南》,更让我接触到大量的资本市场会计问题,也让我那时的会计研究有了一些实务基础。
我希望教学工作不仅传授理论,更应讲授实务。得益于审计准则组和中国证监会的工作经历,我总是不忘尽我所知给学生们介绍一些实务前沿知识,包括审计案例和资产剥离、改制上市、收购兼并中的会计问题等。我总希望学生们的理论学习能够与实务同步,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学以致用。
1998年上半年,经过校内外的评审,我从助教直接晋升为副教授。这是对我教学科研工作最好的认可。
转眼间,离开教育战线已经十七年了。每当看到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取得的成绩时,每当看到学生们在各自岗位上取得的进步时,我总是为昔日的师长、同事、学生感到高兴。
投身实务前沿
投身实务,亦是机缘。1998年9月,师兄陈建明博士筹建天健会计师事务所,希望我来协助。热衷于会计教学科研的我,从未想过离开学校,当师兄说两者可兼顾,况且我希望理论实务相结合,便欣然应允。随着天健的事业蒸蒸日上,已经不能两边兼顾的我只能离开自己热爱的会计教育事业,专注于事务所的工作,真正成为会计实务的一分子。
从1998年至今的十九年间,我经历了从学者到实务工作者的转变,经历了从国内会计事务所到国际四大的转换。我负责过很多有影响的审计咨询项目,曾带领团队完成了针对某国有银行的彼时全球历史上最大的IPO审计项目;负责过管理咨询、专业技术、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和对金融服务行业的业务;如今又负责事务所的行业发展和审计服务。十九年的经历收获的是经验和成功的喜悦,当然也有一路的艰辛和汗水,汇聚成对会计人生和行业发展的感悟。
质量是基础。师兄陈建明经常说100-1=0,很形象,也是天健的信条之一。天健成立之初,我们和天健各成员所一起,投入大量的资源,制定包括审计、验资、项目管理、管理咨询等各种规程,并定期进行修订。我分管专业技术部门时,针对实务中不断出现的会计审计问题制订各种指引,总结各种案例;对于重大审计项目,除三级复核外,我和专业技术部门的同事经常到现场与团队、与客户进行交流,进行现场的技术复核。
人才是关键。天健的成功是与一大批优秀人才的加盟分不开的,也得益于天健内部及各成员所定期、系统的人员培训,包括与高校合办的在职研究生班。在四大这些年,对人才的重要性我体会更深。于团队,本土人才与国际化人才,专精人才与复合型人才,均需汇聚。于个人,职业生涯的成功,离不开专业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当然还有国际化的视野。
价值是根本。一个行业如果不能带来价值,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一项服务如果不能带来价值,则不可能存在需求。所以,无论是审计还是咨询工作,需要谨记为市场的健康发展、为客户的发展带来价值。从业以来,让我引以为荣的事情有两件。一是为国务院某央企重组领导小组提供审计支持服务时,师兄陈建明博士和我一起到国务院向国务院分管领导及相关部委领导汇报,我深深体会到审计工作在重要经济决策中的价值。二是负责某四大国有银行改制上市审计时,我代表团队向银行高管汇报工作,董事长代表银行管理层表示感受到我们良好的职业操守,体会到我们的敬业和专业精神。于我于团队而言,“专业”二字的评价为我们的职业生涯增添了光彩。
我爱两栖会计人生
人生就是一场马拉松,要想在长长的跑道上成就精彩会计人生,执着与坚持着实重要,理论与实务的紧密结合、视野的宽阔也是必不可少的。理论研究要走出象牙塔,方能体现理论的价值;而实务工作需要总结与提炼,方能推动理论的发展。超越会计、横跨多学科多领域的大视野和国际化的视野,则让理论研究和实务工作呈现不一样的格局
尽管离开会计教育战线多年,但我从未割舍会计教育和科研情结。这些年,我经常到大学去做讲座,也一直坚持在几所大学担任兼职导师,而我所热衷的研究工作也不曾放下。我希望,我是一个两栖会计人,理论与实务相结合的理念在我的会计人生有所体现。我希望,会计人生是专业的人生,用专业成就梦想,以行动回馈社会。
责任编辑 刘良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