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万达哲学——王健林首次自述经营之道》主要讲述了王健林如何做大做强万达集团和如何做一个好的企业家的故事。在阅读《万达哲学》的过程中,我深切体会到王健林所阐述的企业家精神已渗透到万达集团管理实践的战略创新、风险管理等各个方面。因此,我从阅读体会出发,结合近年来在万达集团和大型国有企业从事战略研究、风险管理的实践经验,谈谈企业家精神与企业战略和风险管理。

一、《万达哲学》分享的经验和企业家精神
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认为,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家在组织上的创新、冒险、学习、合作、敬业与诚信,形式上表现为企业家的公司治理和领导理念。王健林在《万达哲学》中依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和体会,将企业家精神归纳总结为四个方面:创新、诚信、执行力、责任。
(一)创新与战略规划
王健林认为,万达集团商业成功最核心的原因是敢于创新,就是敢想别人不敢想、敢做别人不敢做的事情,主要体现在搞旧改、跨区域、创模式、做文化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是万达集团战略规划的体现,也是其创业、发展过程中敢为天下先地...
《万达哲学——王健林首次自述经营之道》主要讲述了王健林如何做大做强万达集团和如何做一个好的企业家的故事。在阅读《万达哲学》的过程中,我深切体会到王健林所阐述的企业家精神已渗透到万达集团管理实践的战略创新、风险管理等各个方面。因此,我从阅读体会出发,结合近年来在万达集团和大型国有企业从事战略研究、风险管理的实践经验,谈谈企业家精神与企业战略和风险管理。

一、《万达哲学》分享的经验和企业家精神
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认为,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家在组织上的创新、冒险、学习、合作、敬业与诚信,形式上表现为企业家的公司治理和领导理念。王健林在《万达哲学》中依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和体会,将企业家精神归纳总结为四个方面:创新、诚信、执行力、责任。
(一)创新与战略规划
王健林认为,万达集团商业成功最核心的原因是敢于创新,就是敢想别人不敢想、敢做别人不敢做的事情,主要体现在搞旧改、跨区域、创模式、做文化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是万达集团战略规划的体现,也是其创业、发展过程中敢为天下先地抓住机会、对风险事件正面机会的利用。可以这么说,不善于或不敢于捕捉风险中正面机会的企业家,不能算是真正的企业家。
(二)诚信是基石
1.诚信与制度建设。王健林认为,诚信是万达集团发展至今的基石,并通过制度建设将他的诚信理念贯穿到企业生产营运流程当中。万达集团的创新主要体现在商业模式和规划设计上,其他工作都尽量制定标准化手册,不能标准化的就流程化,正所谓“不靠忠诚靠制度”。正因如此,王健林要求万达集团每两年组织一次全面的制度修编工作,从他本人到总裁、副总裁及各个部门全部参加,不断吸纳先进管理理念和总结经验教训,并将其固化到制度中,做到工作条理化、流程化和标准化。而制度修编的过程,使得包括集团创始人、高级管理层在内的企业家精神得以融合到内部控制机制当中,并通过信息系统建设固化到企业生产经营流程当中。
2.诚信与管理模式。与诚信息息相关的优良企业家精神要真正得以贯彻执行,则需要建立良好的管理模式。万达集团实行的管理模式体现为总部集权、垂直管理和强化监督,即成本控制、财务、质量、安全都由总部集权管理,相应的人财物则实行垂直管理,并建立起总部与项目公司的制衡监督机制。同时,王健林还特别强化对内部控制执行情况的审计监督,审计部直接对他负责。
(三)执行力与创新、管理
1.执行力与创新。王健林认为“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核心”。离开执行力谈创新,再好的创新都犹如无本之木。他认为,对的事情就要坚持干到底,不怕失败。万达集团最为外界称道的就是坚持创新理念,集团发展速度快和上下执行力强,而组织的执行力强,则能够充分实现企业家的战略目标。
2.执行力与管理。再新的技术、再好的商业模式,最终都要靠管理才能落地。管理不到位,就没有竞争力,企业也不会长青。万达集团从事商业地产以来,所有项目无一延期,全部准时开业,而且所有项目成本控制低于预算目标,净利润则高于预算目标。万达集团严苛的工期、成本控制目标,得益于其强大的执行力和有效的管理。王健林以计划控制作为战略决策与业务发展的纽带,在每年的9月就开始编制下一年度开工/开业预算、投资预算、收入预算、费用预算、资金预算,并要求所有子公司成本费用增长幅度不能超过收入和利润增长幅度。此外,万达集团自主开发“慧云”软件架构智能商业管理系统,通过信息化手段将内部控制流程固化,降低了成本,达到了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3.执行力与管理团队。将企业家精神应用在企业管理当中,需要一个优秀的管理团队来配合。王健林在万达集团以身作则,不允许员工相互之间存在亲属关系,建立从上自下的绩效管理和分层分类的考核提拔机制,并严格进行奖惩兑现:对各业务板块负责人注重以业绩完成率和完成进度作为关键考核点,在内部营造了以收入、净利润、市值论成败的竞争氛围;对业务骨干按照工作完成质量、创新创造、学习情况和可发掘潜力等给予每年或每两年晋级加薪的机会;对成本控制和财务部门则施行每三年轮岗一次的强制制度,不留给员工犯错的机会。
(四)责任与分享
在《万达哲学》中,王健林将他的商业地产盈利模式、项目开发成功与失败经验都拿出来与大众分享,这种分享也体现了一个企业家传承知识和经验的责任。
在取得商业成功的同时,万达集团于1994年就在集团内部成立了企业义工组织。其后,万达广场、万达影院或万达城开到哪里,万达义工分站就建到哪里。万达集团规定,自愿入职万达集团就必须自动承诺参加义工活动,以在集团内部倡导形成一种感恩社会和投身公益的企业文化。
二、《万达哲学》带来的思考与启示
(一)积极健康的企业家精神能够帮助企业取得长久成功
企业经营既是资源配置和价值创造的过程,也是战略和风险管理的过程,这必然要求企业家需具备多维度的素养和修为。企业家精神并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企业家在社会文化、人生经历、商业活动中逐渐习得并得以固化的思想。可以这么说,企业家具有什么样的企业家精神,他的企业就有什么样的战略规划与风险管理体系。万达集团就是锻造了积极健康的企业家精神,从而帮助企业在创造利润的基础上实现战略规划与风险管理,最终达成长久的商业成功。
企业家精神若不能与战略规划、风险管理有效契合,将会在某种程度上引发企业经营的混乱。从全社会风险偏好分层来看,创业型企业家多属于风险偏好者,这种乐于冒险的倾向会持续到企业进入稳定发展期之前。正因如此,很多创业型企业家在快速成长期内往往忽略了风险管控,片面追求规模和利润的过程中甚至违法违规。改革开放以来,曾经成功的企业家因经济犯罪而关停企业的报道不绝于耳……企业家在决策如何做正确的事情就是对战略选择、风险评价的决策,在此之后才是如何配置人、财、物、信息等资源,按照风险可控、效益最大的原则实现企业目标。
(二)开展战略规划与风险管理,能够丰富和发展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具有诚信与责任意识是企业建立健全风险管理的最大环境优势。企业经营管理就是企业家将其诚信、责任意识贯穿于争取订单、提供产品或服务的过程。对企业风险管理的常见论述中,都会见到“企业家/管理层重视程度不够”之类的原因分析。一些管理层不愿意或不敢为企业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坚守“一言堂、一支笔”,是因为条条框框妨碍了其谋取私利的便利。
纵然企业家的理念和精神能够影响和促进企业加强风险管理,但并不是企业家都具有完全意义上的企业家精神。那么,如何帮助企业家习得企业家精神?笔者认为,企业家精神的习得离不开个人的学习、工作、生活等经历与经验。诚然,职业经理人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着力于将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融入到企业制度建设中,也是帮助企业家在风险中坚持创新、坚守诚信与责任,这也是企业家精神的重要内容。在这方面,万达集团有一个典型案例。2003年,万达集团前审计部主管梁某向王健林汇报,他们通过内部审计发现集团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以及由此带来的制度执行不到位、效率低下等问题,基于此,梁某提议可通过建立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解决此问题,其提议得到了王健林的赞许,并决定由梁某牵头加快万达集团的信息化建设,此举使得万达集团严格的内部控制体系在各个流程得以固化下来,并帮助万达集团将商业地产模式以连锁店形式迅速在全国各地开花结果而不至于失控。作为职业经理人代表的梁某,提出创新性建议并付诸实施对王健林形成正面影响,帮助万达集团取得商业成功,也丰富和发展了王健林的企业家精神和企业文化。
责任编辑 刘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