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0-25 作者:邵希娟 陈庆敏 吴彧妮 (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大]
[中]
[小]
摘要:
一、县级供电企业成本的构成与两种核算口径
成本分析包含成本构成分析与成本习性分析两部分内容。成本构成分析能明晰县级供电企业的成本内容;而对成本进行习性分析的目的在于找出与业务量存在函数关系的成本费用,将这类成本费用以业务量函数的形式代入企业的会计利润表达式或EVA表达式中,就能推导出相应的保本点计算公式。
(一)经营成本的构成及习性分析
县级供电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成本主要由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财务费用和资产减值损失等构成,营业成本中的主营业务成本包括购入电力费、材料费、职工薪酬、折旧费、修理费和其他费用。对经营成本进行习性分析,即分析具体成本的变动与售电量变化之间的关系,从而将经营成本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根据变动成本的定义,县级供电企业的购入电力费和营业税金及附加中的增值税附加会随着售电量的变动而成比例变动,所以这两项成本为变动成本,二者与售电量的函数关系分别如(式1)、(式2)所示。其余成本费用不受售电量变动的影响,故皆可视为固定成本。
购入电力费=购电单位成本×购电量
=购电单位成本×售电量/(1-线损率)
=购电单位成本/(1-线损率)×售电量 (式1...
一、县级供电企业成本的构成与两种核算口径
成本分析包含成本构成分析与成本习性分析两部分内容。成本构成分析能明晰县级供电企业的成本内容;而对成本进行习性分析的目的在于找出与业务量存在函数关系的成本费用,将这类成本费用以业务量函数的形式代入企业的会计利润表达式或EVA表达式中,就能推导出相应的保本点计算公式。
(一)经营成本的构成及习性分析
县级供电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成本主要由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财务费用和资产减值损失等构成,营业成本中的主营业务成本包括购入电力费、材料费、职工薪酬、折旧费、修理费和其他费用。对经营成本进行习性分析,即分析具体成本的变动与售电量变化之间的关系,从而将经营成本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根据变动成本的定义,县级供电企业的购入电力费和营业税金及附加中的增值税附加会随着售电量的变动而成比例变动,所以这两项成本为变动成本,二者与售电量的函数关系分别如(式1)、(式2)所示。其余成本费用不受售电量变动的影响,故皆可视为固定成本。
购入电力费=购电单位成本×购电量
=购电单位成本×售电量/(1-线损率)
=购电单位成本/(1-线损率)×售电量 (式1)
其中,线损率=(购电量-售电量)/购电量,表示电能在传送过程中的损耗。
=0.1×(售电收入-购电成本)×17%
=0.017×[售电平均单价×售电量-购电单位成本×售电量/(1-线损率)]
=0.017×[售电平均单价-购电单位成本/(1-线损率)]×售电量 (式2)
(二)县级供电企业成本的两种核算口径
县级供电企业的成本有两种核算口径的原因在于其固定资产有两种统计口径。县级供电企业主要为农村或山区服务,营业区域辽阔和用户分散等特点使得电网等基础设施投入巨大,单个企业难以承担电网基础设施建设所需的资金要求。因此,在农网改造期间,省电网公司作为出资人投资形成了绝大部分电网资产。县级供电企业对这部分省属资产享有经营收益权,但不对其进行账面核算。
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对固定资产的定义,县级供电企业便有了两种固定资产统计口径:第一种口径下固定资产仅包括在报表中反映并进行核算的自有固定资产;第二种口径下固定资产不仅包括自有固定资产,还包括省属资产。省属资产是否纳入固定资产,将对固定资产折旧费和资本成本的计算值带来影响,从而使得县级供电企业在成本核算上具有与一般竞争性企业不同的特点,即两种成本核算口径。
为便于陈述,本文将固定资产统计口径中不含省属资产时所对应的成本核算口径称为口径一;将固定资产统计口径中包含省属资产时所对应的成本核算口径称为口径二。在口径一下,县级供电企业占用的资本数量为能够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出来的所有者权益和金融性负债;无论是自有固定资产还是省属资产,县级供电企业对其使用本质上都是资本占用,所以在口径二下,县级供电企业占用的资本数量还应包括平均省属资产净值。具体见表1。
二、县级供电企业四种保本点的计算公式推导及比较
(一)基于会计利润视角的保本点计算公式
本文以净利润为零作为推导保本点计算公式的基础,因为净利润为零时,意味着利润总额为零,故保本点公式的推导以利润总额为起点,推导步骤如下。
1.利润总额的表达式如(式3)所示。
利润总额=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营业外收支净值
=(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营业外收支净值
=主营业务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营业外收支净值 (式3)
2.将(式1)与(式2)带入变动成本,同时将主营业务表达为售电量的函数。
利润总额=售电平均单价×售电量-[0.017×售电平均单价+0.983×购电单位成本/(1-线损率)]×售电量-固定成本+(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营业外收支净值
=0.983×售电平均单价×售电量×(1-购电成本率)-固定成本+(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营业外收支净值 (式4)
其中,购电成本率=购电单位成本/[售电平均单价×(1-线损率)]。
3.令利润总额为零,可整理得出(式5)。
保本点售电量=[固定成本-(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营业外收支净值]/[0.983×售电平均单价×(1-购电成本率)] (式5)
县级供电企业基于会计利润视角下的保本点计算公式如(式5)所示。
(二)基于EVA视角的保本点计算公式
县级供电企业隶属于央企,故其EVA计算遵循《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30号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规定的EVA考核细则。
经济增加值=税后净营业利润-资本成本
=税后净营业利润-调整后资本×平均资本成本率 (式6)
税后净营业利润=净利润+(利息支出+研究开发费用调整项)×(1-25%) (式7)
调整后资本=平均所有者权益+平均负债合计-平均无息流动负债-平均在建工程 (式8)
以央企EVA考核细则为基础,对县级供电企业基于EVA视角下的保本点公式进行推导,步骤如下:
1.将(式7)与(式8)代入(式6)中,同时令经济增加值为零,可求得当企业的EVA为零时,净利润的表达式。
净利润=调整后资本×平均资本成本率-0.75×(利息支出+研究开发费用调整项) (式9)
利润总额=[调整后资本×平均资本成本率-0.75×(利息支出+研究开发费用调整项)]/0.75 (式10)
3.令(式4)与(式10)相等,整理可得(式11)。
保本点售电量=[固定成本-(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营业外收支净值+(C-A)/0.75]/[0.983×售电平均单价×(1-购电成本率)] (式11)
A=0.75×(利息支出+研究开发费用调整项)
C=(平均所有者权益+平均负债合计-平均无息流动负债-平均在建工程)×平均资本成本率
县级供电企业基于EVA视角下的保本点计算公式如(式11)所示。
(三)四种保本点计算公式的比较
不同视角下保本点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有所差异,但不会受到成本核算口径的影响。然而,在保本点的计算过程中,成本核算口径的选择会影响计算公式中具体项目的取值,从而影响最终的计算结果。表2从表达式、固定成本和调整后资本三方面对县级供电企业四类保本点在计算公式上的异同进行了比较。
在表达式方面:若视角相同则表达式相同,如会计利润视角下的保本点Ⅰ与保本点Ⅱ、EVA视角下的保本点Ⅲ与Ⅳ;若视角不同则表达式不同,相较于会计利润,基于EVA视角的保本点表达式中要多考虑[(C-A)⁄0.75]这一部分。
在固定成本方面:保本点Ⅰ与保本点Ⅲ的折旧费仅包含自有固定资产折旧费,而保本点Ⅱ和保本点Ⅳ的折旧费为自有固定资产和省属资产两部分折旧费的总和。
在调整后资本方面:会计利润视角下的保本点Ⅰ与保本点Ⅱ由于不考虑资本成本,所以不涉及调整后资本的计算。由于保本点Ⅳ考虑了省属资产占用资金的资本成本,故相较于保本点Ⅲ,保本点Ⅳ的调整后资本需加上“平均省属资产净值”一项。
三、县级供电企业四种保本点的适用情况
县级供电企业的营业区域主要为农村地区,售电能力往往受限于所处地区的地理位置、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若存在人口稀疏、交通条件不便工业企业难以进驻、农业为主要产业、经济发展缓慢等客观因素时,县级供电企业可能出现亏损,因为其主要任务是做好保障用电的惠民服务而非盈利。以保本点Ⅰ为参考制定售电目标或考核标准是合理的,因为当企业连盈亏平衡都不能达到时,要求其考虑省属资产的折旧和相应的资本成本既不合理也不切实际。
若县级供电企业营业区域内人口密集,存在工业企业等用电大户、经济发展情况良好,“增供扩销”的主观能动性不受或较少受到外部客观因素影响时,企业应以EVA为目标,既可保障经营活动的盈利也能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保本点Ⅲ和保本点Ⅳ均以EVA为目标,由于保本点Ⅳ既补偿了省属资产高昂的折旧费也考虑了省属资产所占用资金的资本成本,因而保本点Ⅳ与保本点Ⅲ之间差距显著,企业应结合自身的售电能力和对下一期经济环境变化、用电趋势的预测选取适宜的保本点。但毋庸置疑,县级供电企业的售电量只有达到保本点Ⅳ时才能对其所使用的全部国有资产实现保值。
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明确提出确定供电企业“准许收入”的基础为“有效资产”,省属资产是否下放给县级供电企业成为探讨的热点。根据“有效资产”的定义,省属资产虽属于县级供电企业有效资产的范畴,但省属资产巨额的折旧费会对县级供电企业的经营造成何种影响尚未确定。保本点Ⅱ的计算中考虑了省属资产折旧费,相较于保本点Ⅰ计算时收入与实际成本的不匹配,保本点Ⅱ能够反映县级供电企业达到真实的盈亏平衡所需实现的售电量。
总体而言,四种保本点均有各自的适用情况,且计算结果差异显著,因此实务中应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和目的来选用适宜的保本点。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