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前,国内对碳排放权的获取主要有四个渠道:国家发放的无偿或有偿配额,企业自创并获得国家相关法律认可确定的碳信用额度或碳汇(主要包括草场、森林等),企业通过碳捕捉等技术直接获取、固化并封存的碳,企业通过碳交易市场购买获取。无论从哪种获取渠道来看,企业获得的碳信用额度或权利都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由企业拥有或控制、因国家已确定总量控制并建立碳交易市场,取得的配额的成本或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碳配额可以抵减碳排放带来的经济利益流出或因技改带来碳减排后,碳排放量低于碳配额的部分可以出售进而直接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流入。因此,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资产的定义,上述四个渠道获取的碳排放权可被定义为碳资产。
企业确认、计量、报告碳资产并进行碳交易将直接导致企业账面价值的变动。碳资产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因素可分解为碳价值增加因素和碳价值减少因素,前者包括政府免费发放的碳配额价值,技术改造带来的抵减碳排放额,捕捉、封存和固化的碳价值,碳汇自身价值的增加和碳汇吸碳能力的增加值,碳捕捉投入生物资产的价值增加值和生物资产吸碳能力的增加值;后者包括碳排放量价值、无偿碳配额的本期摊销、投入的固定...
目前,国内对碳排放权的获取主要有四个渠道:国家发放的无偿或有偿配额,企业自创并获得国家相关法律认可确定的碳信用额度或碳汇(主要包括草场、森林等),企业通过碳捕捉等技术直接获取、固化并封存的碳,企业通过碳交易市场购买获取。无论从哪种获取渠道来看,企业获得的碳信用额度或权利都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由企业拥有或控制、因国家已确定总量控制并建立碳交易市场,取得的配额的成本或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碳配额可以抵减碳排放带来的经济利益流出或因技改带来碳减排后,碳排放量低于碳配额的部分可以出售进而直接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流入。因此,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资产的定义,上述四个渠道获取的碳排放权可被定义为碳资产。
企业确认、计量、报告碳资产并进行碳交易将直接导致企业账面价值的变动。碳资产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因素可分解为碳价值增加因素和碳价值减少因素,前者包括政府免费发放的碳配额价值,技术改造带来的抵减碳排放额,捕捉、封存和固化的碳价值,碳汇自身价值的增加和碳汇吸碳能力的增加值,碳捕捉投入生物资产的价值增加值和生物资产吸碳能力的增加值;后者包括碳排放量价值、无偿碳配额的本期摊销、投入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生物资产的折旧/摊销/折耗、本期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生物资产投入的维护、保养费用以及本期实际碳排放量带来的碳税。这些因素因不同的会计计量属性带来了企业价值差异。笔者拟就较具代表性的两种计量属性——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对碳资产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及不同会计属性带来的价值影响差异进行实例分析。
一、期初碳资产形成
1.政府发放配额
假设政府给A企业在会计期初发放1000000吨碳配额,t=0时点的市场碳价为50元/吨。政府有偿配额或拍卖价为30元/吨。会计处理如下(单位:元,下同):
(1)政府免费发放配额
借:碳资产 50000000
贷:递延资产 50000000
(2)政府有偿发放配额
借:碳资产 50000000
贷:现金 30000000
碳权益 20000000
2.二级市场购买
假设企业从二级市场购买500000吨碳配额,则t=0时点:
借:碳资产 25000000
贷:现金 25000000
3.企业自创
假设企业购买森林共花费40000000元,其中木材价值为30000000元,则资本能力增加资产(即可能带来吸碳能力的增加,下称CACA,下同)价值为10000000元,则在t=0时点:
借:生物资产——木材——有形 30000000
CACA——无形 10000000
贷:现金 40000000
假设企业技术改造投入设备成本50000000元,则在t=0时点:
借:固定资产——有形 50000000
贷:现金 50000000
5.碳捕捉
假设为捕捉碳投入的设备或生物资产成本共100000000元,其中设备成本50000000元,生物资产成本40000000元,CACA价值为10000000元,则在t=0时点:
借:固定资产——有形 50000000
生物资产——碳捕捉生物——有形
40000000
CACA——无形 10000000
贷:现金 100000000
二、期间碳资产变化
1.资产摊销/折旧/折耗
假设摊销/折旧/折耗年限均为10年,按平均法。
借:管理费用 22000000
贷:累计摊销——递延资产(免费发放)
5000000
累计折旧——固定资产 10000000
累计折耗——生物资产(3000000+4000000)
7000000
2.期间对碳汇、技改设备和碳捕捉投入资产的维护费用均为2000000元
借:管理费用 6000000
贷:现金 6000000
3.本年度企业累计碳排放1480000吨,假设统一期末碳价55元/吨计算
借:碳排放费用 81400000
贷:碳负债 81400000
三、期末碳资产变化结果
1.采用历史成本计量
(1)政府无偿发放配额情况下
企业利润表因碳资产带来的增量变化为:-22000000-6000000-81400000=-109400000(元)。
企业资产负债表因碳资产带来的增量变化为:50000000-109400000=-59400000(元)。
(2)政府有偿发放配额的情况下
企业利润表因碳资产带来的增量变化为:-17000000-6000000-81400000=-104400000(元)。
企业资产负债表因碳资产带来的增量变化为:20000000-104400000=-84400000(元)。
2.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
(1)假设期末碳市场价格为55元/吨
借:碳资产——政府配额 5000000
——二级市场购买 25000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7500000
(2)CACA
假定如果按最优生长条件吸碳价值最大达到40000000元,吸碳价值增加因子为8,吸碳价值减损因子为0.5,则本年度CACA的价值增量为:8×2000000×[(40000000-10000000)/40000000]-0.5×10000000+{8×2000000×[(40000000-10000000)/40000000]-0.5×10000000}=7000000+7000000=14000000(元)。
借:CACA——无形 14000000
贷:能力资本储备 14000000
(3)碳汇和碳捕捉的生物资产本身
假定如果按最优生长条件生物资产成熟价值为100000000元,生长价值增加因子为4,生长价值减损因子为0.1,则本年度确认碳汇和生物资产的价值增量分别为:4×2000000×[(100000000-30000000)/100000000]-0.1×30000000=2600000(元),4×2000000×[(100000000-40000000)/100000000]-0.1×40000000=800000(元)。
借:生物资产——木材——有形 2600000
生物资产——碳捕捉——有形 800000
贷:能力资本储备 3400000
因此,碳资产期末变化结果为:
在政府无偿发放配额情况下,企业利润表因碳资产带来的增量变化为:-22000000-6000000+7500000-81400000=-101900000(元)。企业资产负债表因碳资产带来的增量变化为:50000000+14000000+3400000-101900000=-34500000(元)。
在政府有偿发放配额的情况下,企业利润表因碳资产带来的增量变化为:-17000000-6000000+7500000-81400000=-96900000(元)。企业资产负债表因碳资产带来的增量变化为:20000000+14000000+3400000-96900000=-59500000(元)。
(本文受国家社科基本重大项目“生态价值补偿标准与环境会计方法研究”<14ZDB141>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