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952年,李相国毕业于复旦大学经济系,1955年从中国人民大学财政系研究生班毕业后留校任教,直至2000年年底退休。退休后,他又受聘担任人大商学院教学督导直至2007年年底。李相国在教学岗位上辛勤耕耘了50余年,秉承教学相长、平等互动的原则,坚持身教重于言教,深得一批又一批学生的爱戴和好评。他主攻财务理论与方法,在全国率先提出财务管理资金运动论的观点,是资金运动论的始论者之一。
“我一生平庸无为,但党和政府、学校给我的政治荣誉和物质待遇很多,我始终铭记在心,并感恩不忘。我唯有在自己的领域里勤勤恳恳、踏踏实实、深耕细作,为党和人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才能不辜负党和政府对我的培养、教导及给予我的一切。”面对记者,85岁高龄的李相国教授这样谦虚地评价自己,并发自内心地赞颂如今的美好生活。
1952年,李相国毕业于复旦大学经济系,1955年从中国人民大学(以下简称人大)财政系研究生班毕业后留校任教,直至2000年年底退休。退休后,他又受聘担任人大商学院教学督导直至2007年年底。李相国在教学岗位上辛勤耕耘了50...

1952年,李相国毕业于复旦大学经济系,1955年从中国人民大学财政系研究生班毕业后留校任教,直至2000年年底退休。退休后,他又受聘担任人大商学院教学督导直至2007年年底。李相国在教学岗位上辛勤耕耘了50余年,秉承教学相长、平等互动的原则,坚持身教重于言教,深得一批又一批学生的爱戴和好评。他主攻财务理论与方法,在全国率先提出财务管理资金运动论的观点,是资金运动论的始论者之一。
“我一生平庸无为,但党和政府、学校给我的政治荣誉和物质待遇很多,我始终铭记在心,并感恩不忘。我唯有在自己的领域里勤勤恳恳、踏踏实实、深耕细作,为党和人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才能不辜负党和政府对我的培养、教导及给予我的一切。”面对记者,85岁高龄的李相国教授这样谦虚地评价自己,并发自内心地赞颂如今的美好生活。
1952年,李相国毕业于复旦大学经济系,1955年从中国人民大学(以下简称人大)财政系研究生班毕业后留校任教,直至2000年年底退休。退休后,他又受聘担任人大商学院教学督导直至2007年年底。李相国在教学岗位上辛勤耕耘了50余年,秉承教学相长、平等互动的原则,坚持身教重于言教,深得一批又一批学生的爱戴和好评。他主攻财务理论与方法,在全国率先提出财务管理资金运动论的观点,是资金运动论的始论者之一。他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尤其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际,以“立足本国、放眼世界、洋为中用、务实求真”作为座右铭勉励自己,成绩斐然:主编《工业企业财务》和《国际财务管理》等书籍10余本;参编《工商财务管理》和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定教材《财务管理学》等11本;发表文章50余篇。
一路走来,李相国有着怎样的故事?
努力实践 逐步提高
——自编自导 总结反思
——向长者学,不断完善自己
李相国说,人大的老教师们对他影响很大,特别是他读研究生时几位讲政治理论课的老教师,总是教导他们讲课不能讲花边新闻,不能插科打诨,更不能在课堂上发牢骚,要多一些对学生的政治责任感。老教师都说讲课要严谨,要做到“三基四性”(“三基”即基础理论、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四性”即思想性、科学性、系统性和生动性),还要做到融会贯通、前后一体、自圆其说,要懂得“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得有一桶水”的道理。李相国在写讲稿的过程中,时刻牢记老教师的话,不敢掉以轻心。同时,在教学工作中他体会到,要把财务理论与方法讲得好,就要熟练掌握会计专业知识,尤其是要把会计学原理掌握好。因为财务、会计虽为各自独立的经济管理学科,但又是紧密相联的。只有掌握好会计专业知识,才能更好地把财务管理这门课程讲得虚实结合。为此,他经常抽出时间去旁听老教师讲授的会计学原理。老教师们对问题分析得很透彻,逻辑缜密,言简意赅,又生动形象,他们从讲课的主题内容、方法到板书的运用等影响了李相国一生,并让他受益匪浅。
任务繁重 锻炼良机
1960年,李相国从人大财政系调到函授学院计划财务教研室执教。
当时函授教学计划安排的课时较多,同一门课的授课时间约为校内本科生的三分之二左右,考前还要安排辅导答疑。由于人手少、授课任务重,一个人要兼几个教学点的课。当时函授在全国设站点的省市有北京、天津、上海、河北(包括石家庄、张家口、唐山、秦皇岛等地)、山西(包括太原、大同、榆次、临汾、长治等地)、山东(包括济南、青岛等地)、辽宁(包括沈阳、锦州、锦西、葫芦岛等地)。李相国说,除山西临汾、山东青岛外,其他地方他都去授过课。当时一个学期有三分之二的时间要在外地授课,再加之要求较高,任务非常繁重:一方面,函授生都是在职的,学习意识非常强烈,又有专业底子,对教师授课要求高,这就促使教师要加倍努力备课,唯有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有较大的提高,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另一方面,教师也有在实践业务知识方面向函授生学习和下厂调研的需求。因此,那几年的函授教学经历,让李相国练就了坚实的基本功,他说这也是他一生难得的锻炼良机。
深入实践 调查研究
要教好财务学这门应用型学科,必须重视教学科研与实际工作的联系。基于此,李相国多年来深入厂矿、企业做了大量调查研究,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带领学生到厂矿企业实习
学生到厂矿企业进行实习,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大好机会。为此,李相国在任教后不久就带领22名学生到大连市机车车辆制造厂、大连机床厂、大连起重机厂和大连工矿车辆厂实习。22名学生分配在4个厂,他不仅要做好实习的组织安排工作,还要回答学生提出的有关专业问题,更要时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这就促使他要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去学习,丝毫不敢懈怠。
——下厂蹲点
李相国年轻的时候,系领导曾让他到北京市第二机床厂财务科蹲点,吃住都在工厂里。他先系统学习了机床生产工业流程,然后是原材料的采购、供应及产品生产和销售,在此基础上,对财务科的工作从发工资、出纳开始,再到资金组、成本组、综合组全部流程都实际操作了一遍。9个月的蹲点学习,让李相国获益匪浅。他说,在日后讲课时都能讲得踏实,对学生的专业技术方法示范也比较得当具体,避免了纸上谈兵的情况出现。
——到外地学习取经
为进一步将理论联系实际,李相国经常与人大的其他教师一起去外地学习取经。比如,通过在常州市财政局的学习,了解到当地一些单位在资金来源方面的“吃拼盘”(即现在所讲的融资渠道和方式)经验。又如,到上海柴油机厂学习他们在车间安排生产作业计划的具体做法;到上海内燃机厂学习他们在车间内组织上下工序连接领送料的制度;到上海打字机厂实地学习他们盘点在产品的做法等。去外地学习取经,学校教研室责成李相国全面负责,这也促使他格外细心,一方面要把组织工作安排好,另一方面要力争在财务会计业务方面得到更多收获。而这些收获的经验后来大多被李相国反映到所写的教材当中。
——深入大庆油田调查研究
1977年至1978年之间,财政部会计制度司邀约人大会计系的教师到大庆油田进行调查研究,协助大庆油田总结其财务管理经验。李相国说,他们一行在大庆生活了50多天,对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成本核算、班组核算、仓库管理等方面做了全面调查,积累了极为宝贵的实践管理经验,调查的结果反映在1978年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的《大庆油田财务管理》一书中。
——创办注册会计师事务所
——常年担任会计顾问
李相国在担任中盛事务所所长期间被北京市新型建筑材料总厂(后改组为上市公司)聘为常年会计顾问。那时他与该厂有个约定,每个月至少要去厂里一次,有事需商量时再另行相约。担任会计顾问期间,李相国对该厂的供应、生产、销售全过程尤其是财务会计工作的全部操作流程做了深入细致的了解。因为是常年会计顾问,他必须认真思考遇到的所有问题,以便在厂方提问咨询时作准确回复,这促使他特别珍惜这一机会,如饥似渴地认真学习并积累实践经验为厂方答疑解惑。
社会工作 传递关爱
除勤勉尽职做好教学科研工作外,李相国还热心做了许多群众性的工作:担任房屋分配委员会委员时,为了解决住房困难同志的问题,他亲自去其住处实地了解情况,如实向房屋分配委员会反映问题,以求妥善解决;担任教职工代表大会代表时,他结合自身体会,认真反映教师对教学科研组织领导工作方面的意见与建议;担任职称评定委员会委员时,他努力做到从实际出发,深入调查,以德才取人,力求公平、公正。李相国的付出也得到了回报:他曾被评为1996年度校级优秀共产党员、2000年度和2010年度校级优秀党支部书记等。此外还获得中国人民大学工会积极分子和北京市教育工会有突出贡献的工会工作者荣誉称号。1993年国务院给李相国颁发了政府特殊津贴证书,这对他来说更是一种莫大的鼓励和鞭策。
步入晚年,李相国除享受生活、颐养天年之外,还接受学校的邀请给学生做讲座或上党课,发挥余热、力所能及为学生传播一些正能量。他说,他的晚年生活是幸福充实的,没有“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落寞,反而更契合他所欣赏的朱自清的句子:“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