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星算之为计,总和算之为会。会计不只是简单的合计和周而复始的计算,还蕴藏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纯清的艺术美感。现代会计人更是具备了实业家的气质、探险家的胆识和政治家、谋略家的机敏与智慧。我1993年大学毕业后来到了上海耀华皮尔金顿玻璃股份有限公司,从会计的底层工作干起,到参与A股、B股的发行,陪着中外审计机构日日夜夜加班,真真切切体会了财务工作的重要和辛苦;1997年加入了联合利华上海伊丽达有限公司,全面系统地学习了英荷公司的管理会计制度,明白了全球业务报表管理系统对“Deadline”要求是多么苛刻;1999年揣着在国内公司尝试国外财务管理先进办法的念头,走进华虹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上海贝岭股份有限公司,从收购飞利浦先进半导体34%的股权,到再融资建设八英寸半导体生产线,一晃近十年,成长为一名财务总监。2008年我加入了正泰集团,期望实现作为财务人为公司创造价值的梦想。在正泰工作的八年时间里,我左手拨动着企业发展的战略“算盘”,右手拨动着企业运营财务“算盘”。两个算盘构成了撬起心中财务价值梦的两个支点,打造属于自己的精彩职业人生。
内方外圆 新时期“账房先生”
如何管好“一本账”,当好一名账房先生,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要求。一把算盘、一叠账本、一支笔,这是古时“账房先生”的形象。那时,只要能熟练地拨动算盘进行数字计算,把账本条理清晰明朗地记录好,也许就能成为一位合格的财务人员了。而当今社会对财会人员的要求已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算盘的打法随之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财会人员除了需要掌握必备的会计基础知识,还要能综合应用财务、税法、金融、财政、计算机理论和技术等各类专业知识。
“内方外圆”是南存辉董事长也是我一直秉承和倡导的正泰财务文化。在这种文化理念的指导下,我对财务工作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和变革,不断优化、完善财务组织架构、流程制度和工作职能,推动着新时期公司财务体系规范化建设,用二十余年的财务实践与创新,赋予了正泰财务新的视角和内涵精神。
不论是总会计师还是首席财务执行官,其财务活动一定是和战略结合的。进入正泰以来,我坚持把业务和财务结合,逆向看利润报表,以盈利为导向的方式领导财务团队,将战略财务的思想自上而下传输,同时也推动着财务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向着管理会计要求的方向发展。2011年我很荣幸获得“浙江省优秀总会计师”称号,并担任浙江总会计师协会副会长负责温州区域的协会管理,2012年带领财务团队参加第一届“天职杯”中国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创新评选获十佳案例,2016年被选为中国总会计师协会常务理事。
借力上市 勤修企业内功
自加入正泰到其成功上市的近两年时间里,我带领财务小组努力克服关键性难题,对相关财务标准、制度作了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并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完善涉及关联交易的相关文本、协议的起草与修订工作,助推了公司2010年顺利上市。
上市让公司搭上了资本市场这节快速行进的列车的同时,也将公司推上了众人瞩目的舞台。上市以后企业更需要勤修内功,完成蜕变。站在资本市场这个舞台,公司的信息都要披露并向市场反馈。我们坚持符合资本运作的市场规律,合理地把价值最大化,既不被资本所左右,也始终坚持给投资者以回报。2012年,我带领财务部、内审法务部、证券部参与了浙江证监局的内控试点推行,践行了规范财务内控、完善信息披露管理,持续现金分红向股东汇报,公司列入上交所现金分红指数标的。
有序无序间转化 创新打开财务管理新空间
电影《星际穿越》里说有五维空间,进入了一个不同的空间,时间的尺度就会发生改变。所以,当进入不同的空间,打开的是另外一个维度,在进入这个新空间的时候,与其他东西的距离和时间也就缩短了。从事财务工作的这些年里最大的体会之一是,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发现自己新的空间,从中找到新的创造价值机会,同时也实现了自己的跨越。如从投资新能源到投资新材料石墨烯,再到投资发展储能就是实践战略闭环,创造价值新空间,实现超越时间,穿越空间的真实案例。
构建信息化平台 为价值管理插上无形的翅膀
未来的信息化时代,追求效率和速度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抢占市场先机的重要内容。在打好财务算盘的同时,如何进一步提升财务分析的效率、领导决策、数据分析快速响应等能力,为公司各类重大决策提供铿锵有力的依据,同时建立未来高速运转的信息化正泰,成为我现在研究的又一个重大课题。
自2008年起,我开始推动公司的财务分析工作进一步转向信息化。财务部协同相关部门,运用信息化手段,结合内控规范要求和内部管理标准,以SAP、OA、EC等信息系统为依托,全面梳理业务流程与公司管控体系,在采购、销售、生产等关键业务环节设立监控点与监控指标,通过信息化手段建立覆盖生产运营全过程的业务监控流程和监控指标体系,从而逐步建立起具有正泰特色的财务集中管控与全过程业务监控管理体系。
在我设想的正泰管理的未来版图里,财务管理是以信息化手段构建的新的管理体系,需在以信息化为基础和手段的机制下,形成共享信息中心、分析决策中心。我认为需要用自己系统的管理和分析方法来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我提出,将来财务上三分之二的人甚至四分之三的人都在做数据处理、数据加工、数据录入等工作,其余四分之一的人做财务分析,财务决策执行就行。由于当前形势下各产业公司板块间财务水平的差异性较大,也许这条变革转换之路尚为遥远,但我的设想与尝试却从未停止。

传道解惑 凝心聚力 打造高效团队
企业需要什么样的财务团队,如何成长发展为一个合格优秀的财务人,我也有自己的理解和盘算。财字,左半边是宝贝,右半边是才能。要想成为有价值的人才,首先一定要修炼右半边的才能。有了才能,才可以成为公司的宝贝,成为部门的核心。因而在我带领的财务团队中,人才的建设和培养始终是一项重要工作。针对员工的实际状况和专业技能理论知识的实际差异,财务部门分期展开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培训和学习活动,旨在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同时,也增强员工在部门间的沟通协调能力以及培养树立管理服务的意识,极大地提升财务团队的综合能力。
我一直强调员工间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一起成长。结合员工个性特点和发展潜力,我在财务部门内部推行了部分岗位轮换和互学互助的机制,促进员工间的业务交流和提高业务综合处理能力。“敢为人师,敢为人先”,我时刻鼓励大家敢于展现自己的能力。此外,我还持续关注着后备骨干的培养,组织部门内部骨干员工学习小组,促进管理团队的梯队建设工作。在整个财务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得到增强的同时,未来不断提高财务用数据说话的能力,加强财务体系建设和完善,打造核心中坚力量等方面,也不断成为我盘算的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