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生活中我们都知晓这样的道理:应根据具体情况做出某种理性判断;按照某种规矩或规则来行为处事;为抓住某个机遇而顺应某种形势。这些行为归根结底都遵循了一个字——因,即根据、按照或顺应某种客观条件而采取相应措施。
作为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的规则和指南,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一直都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目的就在于在尊重本行业特殊性的同时实现会计核算标准的统一,以提高会计行为的规范性。前不久,为进一步规范政府存货、投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确认,财政部发布了《政府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等四项具体准则。其中虽然吸收和借鉴了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但主要还是基于政府会计主体特点及其面临的环境进行规范。具体而言,这些准则在规范相应资产的会计核算方面较现行制度规定有哪些创新与变化?本期“政策导航”栏目中,财政部会计司有关负责人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相信从“服务潜力”、“实提”、“权益法”等核心词语的释解中会得到对政府会计准则要义的准确把握。
如果说对资产的确认计量应遵循会计准则的规范和要求,那么对资产评估行业的管理也应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近年来,许多业内人士呼吁应通过行业立法实施严格的执...
生活中我们都知晓这样的道理:应根据具体情况做出某种理性判断;按照某种规矩或规则来行为处事;为抓住某个机遇而顺应某种形势。这些行为归根结底都遵循了一个字——因,即根据、按照或顺应某种客观条件而采取相应措施。
作为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的规则和指南,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一直都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目的就在于在尊重本行业特殊性的同时实现会计核算标准的统一,以提高会计行为的规范性。前不久,为进一步规范政府存货、投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确认,财政部发布了《政府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等四项具体准则。其中虽然吸收和借鉴了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但主要还是基于政府会计主体特点及其面临的环境进行规范。具体而言,这些准则在规范相应资产的会计核算方面较现行制度规定有哪些创新与变化?本期“政策导航”栏目中,财政部会计司有关负责人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相信从“服务潜力”、“实提”、“权益法”等核心词语的释解中会得到对政府会计准则要义的准确把握。
如果说对资产的确认计量应遵循会计准则的规范和要求,那么对资产评估行业的管理也应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近年来,许多业内人士呼吁应通过行业立法实施严格的执业资格管理,以进一步提升资产评估行业在规范资本运作、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功能作用。如今,“千呼万唤始出来”的《资产评估法》在管理体制、业务性质、评估专业人员和机构管理、法律责任等方面给我们传递了哪些有利信号?本期“专家视点”栏目将为您全面解析《资产评估法》的十大突出亮点,希望这些改革举措在推进行业依法管理的同时,也能助力资产评估服务的空间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得到拓展。
供给侧改革的不断推进不仅释放出对资产评估服务业的巨大需求,同时也给企业管理会计的发展带来新机遇。在近日召开的《财务与会计》管理会计论坛暨理事会2016年年会上,围绕新形势下管理会计如何突破与创新以助推企业转型升级,业界多方人士纷纷表达了各自的理解和认识,并从不同视角就企业的管理会计应用经验进行了分享和交流。希望这些凝聚了多方智慧的探讨与争鸣能够给企业管理会计实践带来更多的思考和启发。
与会计实务界专家和理论界学者对时代需求的成熟认知不同,青年会计工作者对会计的认识往往会随着主客观条件的变化而经历一个不断修正和完善的过程,如同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的参禅三重境界之说。本期“会计人语”栏目中的这名青年会计实务工作者,从初学到应用,在潜移默化的学习与成长中,对会计的认识就经历了这样一段从单纯接受到时有怀疑,再到主动探究的三种境界。
一年一度的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即将在下月举行,相信此时许多考生或已胸有成竹或仍忐忑不安。无论是紧张还是兴奋,顺应这种会计人员水平评价制度,努力通过考试提升自己,这对未来成为一名优秀的会计工作者都至关重要。为此,我们在本期仍刊发相关科目自测试题,希望能够对临考前的您有所助益。
知“因”是一个把握现实与未来、循规顺势而为的过程,它给人一种目标性、确定感,让人永远沉着而自信地迈向人生的下一段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