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A企业集团为发电企业,2006年成立财务公司,开始实施资金集中管理。本文从资金流运行视角设计了A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绩效评价体系。体系包含资金流信息生成、运行过程和运行结果三个子系统共10个指标,贯穿集团资金流运行的全过程,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指标进行赋权、定标、评分,考察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成效。
一、设计原则和思路
(一)设计原则
1.全面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首先应包含资金流运行的全过程,即资金流信息的生成、运行过程和运行结果的评价;其次,指标的选择能综合考察资金流运行各个环节的安全性与效益性;最后,所选指标要兼顾静态指标与动态指标。
2.科学性原则。所选择的指标既要体现设计的目的,还要反映A集团的性质、特点及资金运动规律。
3.重要性原则。评价指标应能突出重点、有所取舍。在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时,要重点关注那些对资金运用的安全性与效益性影响较大的指标。同时,重要性原则应与全面性原则结合考虑,使指标既能涵盖较广的范围,又尽量简单、便于评价。
4.可操作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应考虑实用性,所需数据最好能直接从集团的信息系统中提取,尽量减少人为计算的过程;无法直接提取的,要能提...
A企业集团为发电企业,2006年成立财务公司,开始实施资金集中管理。本文从资金流运行视角设计了A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绩效评价体系。体系包含资金流信息生成、运行过程和运行结果三个子系统共10个指标,贯穿集团资金流运行的全过程,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指标进行赋权、定标、评分,考察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成效。
一、设计原则和思路
(一)设计原则
1.全面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首先应包含资金流运行的全过程,即资金流信息的生成、运行过程和运行结果的评价;其次,指标的选择能综合考察资金流运行各个环节的安全性与效益性;最后,所选指标要兼顾静态指标与动态指标。
2.科学性原则。所选择的指标既要体现设计的目的,还要反映A集团的性质、特点及资金运动规律。
3.重要性原则。评价指标应能突出重点、有所取舍。在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时,要重点关注那些对资金运用的安全性与效益性影响较大的指标。同时,重要性原则应与全面性原则结合考虑,使指标既能涵盖较广的范围,又尽量简单、便于评价。
4.可操作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应考虑实用性,所需数据最好能直接从集团的信息系统中提取,尽量减少人为计算的过程;无法直接提取的,要能提供数据形成的路径。指标的定义要明确,以便于数据采集,而且每一指标都要做到可测量。
(二)设计思路
1.指标选择。由于数据挖掘应确立业务对象,因此依据资金流运行的全过程,可将资金流的运转划分为资金流信息的生成、运行过程和运行结果三个业务模块,分别选取指标来进行评价。依据前述几个原则,选取有代表性的、重要的、可操作的指标。
2.赋予权重。在对指标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对挑选出的指标赋予权重,赋权时要考虑各指标在监控资金运行安全有效性中的重要性,以及企业当前资金管理的侧重点。
3.确定标准。由于是对A企业集团分、子公司资金流运用情况进行评价,因此标准值中定量指标主要采用A集团近三年的整体平均值,而定性指标则可采用“1”作为标准值。
4.评定分数。根据各指标实际值与标准值之间的比值计算分值,加计总分用于评价各单位资金管理水平。对评分结果进行数据挖掘,确立各分值范围对应的资金流管理水平,如“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
5.反馈调整。基于数据挖掘的结果进行分析,与被评价主体进行沟通后,进一步完善评分模型,并集成到业务信息系统中,为管理决策和风险管控服务。
二、评价指标的选取
在上述原则指引下,根据指标选择的要求,拟定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一)资金流信息生成指标
资金流信息生成指标由资金错弊案件、资金归集率和结算集中度三个具体指标所构成。其中,资金错弊案件主要从合规性的角度反映资金流信息生成的安全性,若单位存在资金错弊案件,则意味着该单位资金内控存在问题,在内控尚未完善的情况下,集团应高度关注是否应继续对其提供资金;资金归集率、结算集中度反映各成员单位对集团资金分配的贡献度,这两个指标为1时,表示该单位完全进入集团资金再分配体系,当其为0时,表示该单位不参与集团资金的再分配。对这三个指标进行考核有助于集团决策是否给成员单位提供资金以及提供资金的价格。

(二)资金流运行过程评价指标
出于可操作性原则的考虑,选择应急支付系数来反映资金运行的安全性,若应急支付金额过大会导致财务公司出现支付问题,影响资金运行的安全性。同时,选择预算准确率和资金成本率作为资金运行过程的效益性指标,其中,预算准确率反映了资金运用的效率,资金成本率则反映了资金获取的成本,二者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资金集中管理的监控职能和筹资功能的要求。
(三)资金流运行结果评价指标
资金在经过一个完整生产经营周期后,其运行结果会体现在企业的财务报表中,通过考察集团公司和各分子公司的财务报表,计算与现金流量有关的财务指标,可对企业资金运行结果的安全性与效益性进行综合评价。在安全性方面,选取现金比率和现金债务总额比来考察企业用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偿还债务的能力;在效益性方面,用经营现净率和现金周转率来考察集团创造资金的效果和管理资金的效率。现金周转率反映了运用现金的效率,即企业对现金的管理水平;经营现净率主要从资金运用效果的角度考察企业运用权益资本创造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能力;为了避免企业过度运用杠杆加大企业财务风险提高经营现净率的行为,选择现金比率和现金债务总额比反映企业的现金流量和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对短、长期债务的偿还能力。
三、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选定评价指标后,即可根据实际情况给这些指标赋予权重,并按照A集团或者成员单位所属板块近三年的平均值和1分别确定标准比率。之后,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计算或评价得出每一项指标的实际比率。将实际比率与标准比率对比,得出相对比率,之后再按照各指标所占权重进行评分。具体计算公式为:评价分数=(实际比率/标准比率)×权重。
四、关于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说明
一是该评价体系是就企业集团各单位的资金管理水平进行评价,不同于集团现有的绩效考评体系,但可以作为集团现有绩效考评体系的补充。此外,该评价体系主要针对A集团各分、子公司的资金管理水平进行评价,如要评价母公司则只能根据报表数据,标准值可采用历史平均数或行业平均数。
二是评价体系中所选取的指标、权重和分值的设定因评价目标的变化而有所变化。企业对资金流信息的运用是为了服务于管理决策和风险防控。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决策和防控的着眼点也不同,评价指标体系也应随之作出调整。这就意味着评价指标体系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一个动态调整的体系。随着企业集团“资金在线”系统的设计建成,可以将其固化到新开发的系统板块中,实现结果的自动生成。
责任编辑 张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