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财务管理既是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也对其他重点改革任务有着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但就目前而言,我国公立医院在财务管理目标的设定和实现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在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应以公益为导向,建立健全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目标制,促进我国医疗体制改革取得实效。
(一)财务管理目标不明晰或方向不匹配,制约公立医院改革加快推进
1.缺乏明确的财务管理目标,难以支撑关键环节的改革突破。在缺乏明确财务管理目标的情况下,公立医院开展业务时一方面没有清晰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也因没有受到足够的约束引发各种“乱象”,如有的医院热衷于规模的扩张和硬件的更新,在政府拨款有限的情况下,只能通过多收费、高收费、乱收费来“创收”;有的医院干部门诊不断扩容,普通门急诊相对收缩,与公益性导向的财务管理要求越发不适应。在财务目标不清晰的情况下,医院容易出现预算编制不规范不合理、病源失控、收支预判失误、预算的执行缺乏刚性等问题,进而导致整体管理运行和医保支付不稳定,阻碍人事和收入方面改革的推进。
2.简单套用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未充分体现服务的公益特性。随着管理学特别是财务管理理...
财务管理既是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也对其他重点改革任务有着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但就目前而言,我国公立医院在财务管理目标的设定和实现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在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应以公益为导向,建立健全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目标制,促进我国医疗体制改革取得实效。
(一)财务管理目标不明晰或方向不匹配,制约公立医院改革加快推进
1.缺乏明确的财务管理目标,难以支撑关键环节的改革突破。在缺乏明确财务管理目标的情况下,公立医院开展业务时一方面没有清晰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也因没有受到足够的约束引发各种“乱象”,如有的医院热衷于规模的扩张和硬件的更新,在政府拨款有限的情况下,只能通过多收费、高收费、乱收费来“创收”;有的医院干部门诊不断扩容,普通门急诊相对收缩,与公益性导向的财务管理要求越发不适应。在财务目标不清晰的情况下,医院容易出现预算编制不规范不合理、病源失控、收支预判失误、预算的执行缺乏刚性等问题,进而导致整体管理运行和医保支付不稳定,阻碍人事和收入方面改革的推进。
2.简单套用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未充分体现服务的公益特性。随着管理学特别是财务管理理论的普及,公立医院的管理也走上了现代化发展的轨道。不过,我国企业管理理论、方法、案例引入发展得比较快,非营利组织方面的研究和实践相对滞后,公立医院简单套用收入最大化、利润最大化等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虽在创收和盈利上“可圈可点”,却失掉了其基本的公益性质。医用耗材费用居高不下、巧立名目重复收费等问题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都是机械套用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必然结果。同时,科室之间形成了类似企业之间的竞争,医生创收能力与奖金和晋升挂钩,导致大家盲目追求“业绩”的增长,丧失了公共医疗服务应有的公益性。
3.片面强调成本与费用控制,难以充分调动积极性以实现可持续发展。适度的成本控制对于降低医药价格、高效利用公共资源、提升管理运行效率具有积极意义,片面以降低成本和费用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则会带来不利影响。如为实现降低成本的目的而一味限制或下调医务人员的工资和福利待遇,将会打击个体的工作积极性,对公立医院的长期发展构成负面冲击。此外,若采购过程中“只选便宜的,不选适宜的”以控制成本的思维和做法,也会造成医疗资源的质量下降,影响诊断和治疗的效果,阻碍公立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二)以公益为导向统筹相关主体利益,建立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目标制
笔者建议,可借鉴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思路,以公益为导向,建立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目标制。在现阶段,应着重考虑病患、医务人员及公共出资人利益的实现,在财务目标的设定中应体现以下三个要素。
1.有利于病患更好享有医疗服务。群众受益是公立医院改革的出发点和立足点,病患能够更好地享有医疗服务,是医改成功的重要检验标准,也是财务目标制以公益为导向的“试金石”。对于有助于病患改善服务体验和服务效果的投入,可靠的设备、适用的药品、安全的耗材等的采购,候诊区域的扩容和设施改造,以及信息化的挂号、分诊、导诊、处方、收费、发药等系统的采购维护和升级等有利于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的必要支出,应予以支持。在财务激励上,应尽可能鼓励适度医疗,支持针对病患个体特征的个性化诊疗方案,而不是一味地依靠“大处方”、“大检查”来创收。
2.有利于医务人员实现自身价值。优化医务人员工资财务管理,合理调整提升医疗服务价格,更充分体现医务人员的技术劳务价值,也有利于提高其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让广大患者受益。笔者认为,现阶段医院在必要的条件下可适度提高诊疗、手术、护理、床位、中医等服务项目的价格,收入的增量部分应尽可能直接转化为医务人员的收入。从财务管理配套改革的路径上,先期主要在工资总额总体稳定的情况下调整工资结构,中后期可以探索建立与实际工作量及患者满意度直接挂钩的工资待遇计发机制,以更好地反映医务人员的社会贡献。
3.有利于公共资金高效投入使用。公立医院在财务管理中,应着力提高财政性资金的使用效率,尤其要注重发挥社会效益,将公共投入依法依规用于公益性业务中,重点投向基本建设、设备购置、学科发展、人才培养以及适度的公共卫生和对口支援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