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作为《财务与会计》的老作者,多年来,我一直关心、关注杂志的发展与改变,与编辑老师结下了深厚友谊。今年十月,《财务与会计》迎来创刊500期纪念,借此机会,我想表示最诚挚的祝福,同时也对改版后的《财务与会计》提出一些建议。《财务与会计》改版后,“会计人语”栏目吸收合并了原理财版的“职场人生”栏目,不知怎的,对于读惯了这两个栏目文章的我来说,心中似乎有点不舍。凭心而论,这两个栏目有一定的共性,那就是有较强的人文性、可读性,很受广大读者欢迎。“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或许出于精简栏目的考虑,编辑部保留“会计人语”,舍弃“职场人生”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出于对这两个栏目的喜爱,我仍固执地认为,“会计人语”和“职场人生”只要进一步明确各自定位,突出文稿个性,相信这两个曾经受到广泛欢迎的栏目,在改版后的《财务与会计》中可以兼得。
二者兼得,宜在出版时间上错开且相对固定。可以这样设想,“会计人语”在上半月出版,“职场人生”则在下半月的杂志中亮相。这是二者可以兼得的形式。从内容上说,二者兼得需要编者...

作为《财务与会计》的老作者,多年来,我一直关心、关注杂志的发展与改变,与编辑老师结下了深厚友谊。今年十月,《财务与会计》迎来创刊500期纪念,借此机会,我想表示最诚挚的祝福,同时也对改版后的《财务与会计》提出一些建议。《财务与会计》改版后,“会计人语”栏目吸收合并了原理财版的“职场人生”栏目,不知怎的,对于读惯了这两个栏目文章的我来说,心中似乎有点不舍。凭心而论,这两个栏目有一定的共性,那就是有较强的人文性、可读性,很受广大读者欢迎。“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或许出于精简栏目的考虑,编辑部保留“会计人语”,舍弃“职场人生”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出于对这两个栏目的喜爱,我仍固执地认为,“会计人语”和“职场人生”只要进一步明确各自定位,突出文稿个性,相信这两个曾经受到广泛欢迎的栏目,在改版后的《财务与会计》中可以兼得。
二者兼得,宜在出版时间上错开且相对固定。可以这样设想,“会计人语”在上半月出版,“职场人生”则在下半月的杂志中亮相。这是二者可以兼得的形式。从内容上说,二者兼得需要编者和作者共同打造方能见效。依我之愚见,如果二者兼得,就要在栏目定位上下功夫。诸如文稿取材、编辑思想乃至作者表现手法之类,都要有区别、有个性、有特点,在原来的基础上更有品位,更有可读性,就像改版后的《财务与会计》比原先更上档次一样,以新的面貌与读者见面。
具体来看,“会计人语”可以定位为言论、评论或杂文之类,文章要具有一定的新闻性、思想性和文学性。新闻性表现为文稿议论的话题要有一定的新意;思想性表现为写作内容要有独特的见解,对议论的话题有一定的思想深度;文学性就是说用词造句应简洁明快,修辞手法运用恰当,对古典文学中的诗句、名人故事巧妙拿来为我所用。此类文章以少而精为好,每月不少于一篇即可,力求把这个栏目打造成《财务与会计》的名牌栏目和精品之作。
再说“职场人生”,可以定位在散文、随笔和人物故事上,兼顾理财方面的内容。作者可以自己写自己,也可以写他人;主人翁可以是名人大家,也可以是最普通的会计人。时间跨度上,可以久远,也可以是短暂中的曲折故事,内容生动活泼,耐人寻味为佳。“职场人生”的文稿,每期一两篇足矣,既不要断档,也不宜太多。
这两个栏目如果能以不同的定位、不同的风格亮相于改版后的《财务与会计》,对推动会计文化建设,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大概都是很有益处的。当然,要把这两个栏目办好,还需要编辑部费一番苦心才行。
二者可以兼得,说得再啰嗦一点,就是《财务与会计》在办好正刊的基础上,可以每季度再出个《内参》,即《财务与会计》和《财务与会计内参》同时兼得。《财务与会计》多年来一直以良好的办刊质量受到广大读者的青睐,尤其是改版后的杂志大有更上一层楼之感。然而,再好的人,再好的事物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内参》做些什么事呢?拾遗补缺,把不足之处变得更完美。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若发现问题,包括文稿质量、版面编排、标题制作、广告发行等方面,都可以提笔及时同编辑部联系,或说长道短,或吹毛求疵,或咬文嚼字。这些内容不适宜在正刊的“编读往来”中公开发表,我们就在《内参》上采用。其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将提高办刊质量常态化,精益求精,好上加好。
《内参》出版后可在编辑部内传阅,人手一份,在给投稿者寄送一份的同时,也可有选择的给经常向杂志写稿的作者赠送一份。只要我们有一支高水平的编辑队伍,有一批热心于会计事业的作者队伍,还有来自不同地方的关心《财务与会计》成长的读者,我们的杂志肯定会经久不衰,越办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