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这个万物收获的金秋时节,《财务与会计》迎来了她的500期。30余年,一路走来,漫长而艰辛,积累而绽放,收获的是累累硕果,饱含的是孜孜以求。她以登高望远的理论思索、多姿多彩的实践探索、求是求新的办刊风格,在读者心目中赢得了地位和声誉,为我国财务与会计理论、实践和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作为她的读者和作者,我们为之鼓舞和振奋,为之庆贺与祝愿。
这些年来,因自己埋身于高等教育管理,所以在《财务与会计》出刊500期之际,我想谈一谈高等学校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改革问题。总体来讲,深化高等学校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改革,我认为需要把握两个认识基点:
一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从总体上看,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从规模速度型的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的集约增长,从投资驱动、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这不仅深刻影响着我国未来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也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财务管理的环境和理念、方式和方法,并引发诸多财务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新...

在这个万物收获的金秋时节,《财务与会计》迎来了她的500期。30余年,一路走来,漫长而艰辛,积累而绽放,收获的是累累硕果,饱含的是孜孜以求。她以登高望远的理论思索、多姿多彩的实践探索、求是求新的办刊风格,在读者心目中赢得了地位和声誉,为我国财务与会计理论、实践和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作为她的读者和作者,我们为之鼓舞和振奋,为之庆贺与祝愿。
这些年来,因自己埋身于高等教育管理,所以在《财务与会计》出刊500期之际,我想谈一谈高等学校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改革问题。总体来讲,深化高等学校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改革,我认为需要把握两个认识基点:
一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从总体上看,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从规模速度型的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的集约增长,从投资驱动、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这不仅深刻影响着我国未来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也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财务管理的环境和理念、方式和方法,并引发诸多财务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新问题。面对新常态,我认为,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强化两个重要思维:首先是战略思维。财务管理人员要善于围绕企业核心利益,在财务管理实践中更好地把握整体与局部的系统性问题、现在与未来的方向性问题、目标与手段的效应性问题,同时保持财务战略上的“平常心”。其次创新意识。财务管理人员要深入思考怎样用好经济结构调整的巨大动力、怎样用好消费升级的庞大市场、怎样用好突飞猛进的技术创新、怎样更好地发挥好资本的潜力。这些无疑对财务管理人员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二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呈现新态势。首先发展环境正在由高校为主导的供给驱动变为行业企业为主导的需求驱动,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改革必须树立市场竞争的意识,嵌入市场机制,主动对接行业产业需求,优化调整人才培养结构,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其次,角色定位已从过去的支持服务逐步转向服务和引领同步,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改革必须坚持需求导向、合理定位,实现与经济社会的深度融合。第三,发展方式已从以规模扩张为特征的外延式发展转向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改革必须突出“质量优先、内涵发展”的战略主题,提高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能力。第四,发展动力已从过去的零散修补转向全面深化改革,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改革必须坚持以改革和创新为根本动力。此外,我国正在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体制,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改革必须强化开放和国际化理念,全方位推进开放与国际化进程,而新科技革命引发的教育教学观念以及内容、方式、方法的创新变革,也将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突破,慕课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
基于以上两点,我认为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改革必须要有新视野。第一,要凸显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把学生的需要作为改革关注的重点,主动成为人才培养改革的参与者,拥有充分的自主权、自由度和选择权。第二,要拓展课程建设的学科视野,把财务管理课程建设置于学科建设的视野和框架之中,让课程体系建设成为财务管理学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改革财务管理课程教学范式,打破传统的以知识传递为目标、以教师为主体、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阵地的传统教学范式,彰显现代课程教学的学术性、民主性和协作性,注重综合性、创新性和实践性。第四,优化学生的综合评价机制,建立综合考察和评估学生学习志趣和特点的评价体系,形成更好地挖掘学生发展潜力的机制,从而激发学生的斗志以及战略和创新思维能力。第五,坚守从严治教的共同信念。人才培养改革需要教师、学生和管理者的共同参与,要围绕学生的知识学习、个体发展和人生进益这个核心目标,坚持从严治教,加强人才培养共同体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