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财政部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养工程(以下简称领军工程)从2005年启动至今,已经走过了十个年头。我于2008年加入领军工程,2014年通过毕业考核取得领军人才证书。从最初的兴奋和忐忑,到责任和担当意识的树立,六年间,我们聆听大师教诲、结识业界精英、感悟领军理念,在学习思考和交流互动中不断成长进步。
一、亮剑赛场,初与领军结缘
2008年6月,当收到厦门国家会计学院录取通知书、看到“经审核,你被录取为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大赛类)培训班学员”的字样时,我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思绪仿佛又回到了2007年的平安夜,第三届全国会计知识大赛紧张激烈的决赛现场。在经历了第一赛程的网上答题和第二赛程复赛笔试、口试等环节的较量角逐,8支代表队从1031万人中脱颖而出,来到中央电视台演播大厅,参加最后的决赛。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定人必答、定队必答、共答、抢答、风险闯关等五个环节的激烈较量,最终中石油代表队荣获一等奖,解放军代表队和国家电网代表队荣获二等奖,其他五支代表队荣获三等奖。时任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的华...

财政部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养工程(以下简称领军工程)从2005年启动至今,已经走过了十个年头。我于2008年加入领军工程,2014年通过毕业考核取得领军人才证书。从最初的兴奋和忐忑,到责任和担当意识的树立,六年间,我们聆听大师教诲、结识业界精英、感悟领军理念,在学习思考和交流互动中不断成长进步。
一、亮剑赛场,初与领军结缘
2008年6月,当收到厦门国家会计学院录取通知书、看到“经审核,你被录取为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大赛类)培训班学员”的字样时,我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思绪仿佛又回到了2007年的平安夜,第三届全国会计知识大赛紧张激烈的决赛现场。在经历了第一赛程的网上答题和第二赛程复赛笔试、口试等环节的较量角逐,8支代表队从1031万人中脱颖而出,来到中央电视台演播大厅,参加最后的决赛。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定人必答、定队必答、共答、抢答、风险闯关等五个环节的激烈较量,最终中石油代表队荣获一等奖,解放军代表队和国家电网代表队荣获二等奖,其他五支代表队荣获三等奖。时任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的华建敏、财政部部长谢旭人等多位领导亲临现场观看比赛并为获奖选手颁奖。
在赛后总结中,财政部领导对我们这些参赛选手所表现出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给予高度肯定,认为我们对包括会计准则等在内的财会知识进行了较长一段时间的系统学习和刻苦钻研,功底较为扎实,决定将在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选手破格免试纳入领军工程,并单独组班。我当时作为解放军代表队的选手,也因此有幸加入到领军队伍中。
二、砥砺奋进,扬帆领军征途
进入领军班后,我们首先感受到的是一种莫大的荣誉,因为领军人才是引领雁阵高飞的“头雁”。不过在感受荣誉的同时,我们也隐隐有一丝不安,因为当时我们班的同学普遍年龄较轻、职务偏低、资历较浅,与同为领军人才的诸多实务界精英和理论界专家相比,我们自感实践经验的不足和理论底蕴的欠缺。
在这种情况下,时任财政部副部长的王军寄语我们:“把参加决赛的选手都纳进来参加领军项目的学习,是一种尝试。我知道对你们来说,可能难了一些。因为毕竟中间有十多年的路程你们没有走过,当我们在谈这条路上所发生的故事,讲这条路上哪里有坎坷、哪里有荆棘、哪里有丛林、哪里有坦途的时候,你们可能体会不是那么深。但我们的目的是让你们缩短走这段路程所要的时间。你们的潜质都比较好,要把潜质变成现实,要花更多的努力、付出更多的艰辛。只要缩短这段时间,他们走十五年的路,你们可能用十年的时间把它走下来,这就是胜利。”
三、登高博见,受益领军平台
如果说大赛成就了我们,为我们打开了领军之门,让我们见到山之一隅,那么大赛班则引领我们走向山之蔚然而深秀处。六年来富有前瞻性的系统化学习和培训,强化了我们专业的深度,拓展了我们知识的广度,让我们从更高的层面和更广的视角审视和理解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和承担的职责。
(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视野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领军人才需要一种广阔的视角,一种“跳出会计看会计”的思维。领军工程秉承这样的理念,为我们精心设置课程,从宏观到微观,从历史到前沿,从国内到国际,从财会专业的热点到文化历史的积淀,一幅幅精彩画卷纵横演绎。学术派的前沿理论、精英派的实战经验、专家们的精彩解读,为我们铺垫了启道益智的成长之路。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已不再是传统观念中终日与枯燥数字为伍的“账房先生”,而是企业对外降低融资成本的信息载体,对内进行价值管理和创造的数据基础。会计人员因为职业特点,往往在不经意间将自己定位于准则的遵循者、法规的研习者,缺少了一种从企业经营管理视角出发的全局观。通过参加领军培训,我们领会到了宏观经济、金融、信息化等领域与会计间的联系和互动,既拓展了视野,又开拓了思路,培养了我们考虑问题的全局意识。
(二)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三人行,必有我师”。领军工程给我们搭建了一个交流碰撞、启迪心智的平台,有助于我们共同研究学习、相互取长补短。每一次的培训,对我们而言都是一次知识的交流、观念的碰撞、思想的裂变和能力的提升。
以我们大赛班为例,同学们来自不同的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及会计师事务所,工作在预算、核算、审计、内控等岗位。在集中培训期间,大家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带着问题交流、探讨,不断补充完善自己的认知体系。而每年一次的联合培训,给我们搭建了一个更加广阔的交流平台。企业类、注册会计师类、行政类、学术类四类学员一起,通过思想碰撞和火花摩擦,我们既对相关内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可以借鉴其他单位或行业的有效做法。在这里,学术界的理论、实务界的需求和经验以及政府的监管视角和中介机构的“第三只眼”,都在相互交流和碰撞中实现了融合和升华。
(三)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自加入领军工程开始,我就始终以此“老老实实为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认认真真做学问”为铭。在入学欢迎晚宴上,我们有幸和会计泰斗葛家澍先生共进晚餐。时年88岁高龄的葛老为我们作了一场关于国际财务会计最新进展的即兴演讲,让我们深刻领略到了大师敏锐的眼界和缜密的思维,在钦佩之余,更看到了一名会计人对会计事业的执着和追求精神。这种精神始终引导着我在会计之路上不断前行。
培训的六年中,我从一名部队财务工作者,成长为集团企业财务部门的副职。这期间,从部队财务到事务所审计,再到企业财务,工作单位和岗位职责都发生了变化,不变的是我对会计工作的满腔热情和永不懈怠的进取精神。工作方面,从基础的会计核算、财务分析到集团财务制度的研究制定,从只顾自己埋头拉车的执行者到带领团队抬头看路的管理者,凭着对会计工作的热爱和激情,我成功地完成了职场角色的转变,工作成绩也得到了广泛认可,被评为“广电总局规划财务先进工作者”,实现了自我的成长进步。学习方面,在已经取得注册会计师(CPA)证书和会计专业硕士的基础上,我也一直没有放松对知识的追求,先后取得了注册税务师(CTA)、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CMA)资格,并将工作中的经验和感悟转化为文字,在报刊上发表多篇专业文章。
四、任重道远,勇担领军之责
对于我们这些已经从领军班毕业的学员来说,六年培训周期的结束,并不意味着领军之路的终结,而是迈向新征途的开始。站在新的起点上,如何才能不辜负这六年的培养、充分发挥领军人才的作用呢?
首先要坚持修身律己。在领导和同事们看来,领军人才是学而有知的佼佼者,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代表着领军人才的整体形象,这就要求我们从业务学习到为人处事、从实际工作到现实生活都要做出表率,让更多人关注领军工程,打造并维护领军人才的品牌效应。
其次要经常交流融通。我们要通过多种方式将沟通交流的传统延续下来,做到集中培训结束了交流碰撞不结束,培训项目结束了打造提升不结束。大家有想法一起争鸣探讨,有问题一起研究解决,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最后要牢记学无止境。专业能力是会计人员的立身之本,作为会计人员,尤其是会计领军人才,更要对国际国内的会计发展动向高度关注。只有持续不断的学习探索,才能始终处于行业发展的前沿,真正发挥领军人才的引领和带动作用。
(本文作者系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大赛班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