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我在参加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训项目的时候,已经过了40岁。有人问我,这么大岁数为什么还要参加会计领军人才的培训?我从来不认可所谓“人过四十不学艺”,会计行业是我国知识更新最快、面临挑战最多的行业之一,对于一个会计人来说,稍微懈怠就意味着落伍。选择参加领军人才培训,是因为我这个高校“老会计”天天在遇到新问题,一般的书本学习已经无法满足需要,需要新的学习方式。
很多人对于高校的认识还停留在20年前的印象,对高校会计工作的认识也限于简单的“收收付付”,因此,今天我国高校财务工作所面临的很多困难和挑战可能是许多人想不到的。在我国规模较大的高校里,财务部门服务着几万名师生员工,每天产生成千上万笔会计记录,对多达十多个政府部门提供各类报表,每年接待几十次甚至上百次的各类检查和审计。另外,高校经济活动本身也日益复杂,除了具备教学科研职能外,还有着中国特色的内部化后勤体系,可能还有附属学校、附属医院、独立的研究院等事业单位,基金会、校友会、工会等社团法人,以及校办企业体系等,这些单位执行...

我在参加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训项目的时候,已经过了40岁。有人问我,这么大岁数为什么还要参加会计领军人才的培训?我从来不认可所谓“人过四十不学艺”,会计行业是我国知识更新最快、面临挑战最多的行业之一,对于一个会计人来说,稍微懈怠就意味着落伍。选择参加领军人才培训,是因为我这个高校“老会计”天天在遇到新问题,一般的书本学习已经无法满足需要,需要新的学习方式。
很多人对于高校的认识还停留在20年前的印象,对高校会计工作的认识也限于简单的“收收付付”,因此,今天我国高校财务工作所面临的很多困难和挑战可能是许多人想不到的。在我国规模较大的高校里,财务部门服务着几万名师生员工,每天产生成千上万笔会计记录,对多达十多个政府部门提供各类报表,每年接待几十次甚至上百次的各类检查和审计。另外,高校经济活动本身也日益复杂,除了具备教学科研职能外,还有着中国特色的内部化后勤体系,可能还有附属学校、附属医院、独立的研究院等事业单位,基金会、校友会、工会等社团法人,以及校办企业体系等,这些单位执行着各种会计制度,而学校也通过参与治理过程、实施会计委派、开展业务指导、财务报告制度、校内审计监督、委托社会审计等多种方式对附属单位实施财务监管。
我所服务的学校,就是这样一个结构和功能都很复杂的学校。因此,在我国经济改革和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在“科教兴国”的大战略下,在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下,学校的会计人就需要不断借鉴世界一流大学同行的经验,积极回应各方问责和要求,在新的坐标系下找准自己的位置和方向,思考、规划和推动财务工作。对照这些标准,学校的会计人确实存在着许多“不符合”和“不适应”的问题,而我也正是在这种“本领恐慌”的巨大压力下,参加了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训项目。
在过去的5年中,我作为培训学员参加了4次集中培训和多次联合培训,认真倾听了几十门课程、参加了二十多次讨论、写了近二十篇讨论报告和读书笔记,在课堂上、从书本中努力汲取知识营养;作为主要研究人与其他同学一起撰写的《我国高校会计制度若干问题研究》被评为优秀研究报告,牵头承担了教育主管部门和财政主管部门的多项课题,形成了二十多篇研究报告和文章,努力从一个实际工作者的角度为高校财务与会计研究提出意见和建议;经常参与关于高校财务制度、会计制度修订和教育财政管理的政策咨询,多次在国家会计学院为会计同行讲课,分享所学所思所得;带领本单位同事结合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工作研究,梳理优化和持续改进业务流程,健全完善学校的财经政策和制度体系;在社团和企业中的兼职使我不断拓展视野、锻炼能力,职称和职务的变动使我可以在更高的平台上学以致用、发挥引领。培训期间还被评为优秀学员,也在学校和北京市获得了一些表彰。
简单梳理一下这些收获,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自身素质提高和尝试领军实践。

当然,参加培训不是为了培训本身,领军才是我们的目标,努力领军是我们的责任,能够领军是我们的光荣。培养领军意识、开始领军尝试也是我们的重要收获。作为一个全国会计领军人才,仅仅自己研究还不够,还要带动单位的其他同志共同研究理论和实践问题;仅仅自己学习还不够,还要利用自己的角色、地位和影响来带动大家一起学习。我现在担任中国教育会计学会的常务理事,分管培训工作,还担任北京教育会计学会的副会长,也是分管培训工作。通过拟定培训思路和规划,聘请优秀的师资、组织更有吸引力的活动,可以让更多的会计同行了解会计的发展、学习制度的变化、参与管理的改革。我在这方面有了一些行动,但还有差距,还需要有更大的作为。
能不能看到差距是一个会计领军人才应该具备的素质,没有这个素质就不可能持续学习、持续提高、持续发展。拥有这么好的学习机会,政府和单位进行了巨大投入,自己也耗费了时间和精力,而我们与政府的期望、与社会的期望到底差距在哪里?我认为,最大的差距是会计领军人才如何通过身体力行和鼓呼呐喊为建设会计文化做贡献。会计人本应是一个诚实守信、勤勉尽责的角色,但是随着一些会计舞弊案件的披露,会计人的形象受到了严重影响,社会公众对会计人员和会计行业产生了不少负面评价和质疑。当然,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很复杂,既有社会环境影响、外部诱惑太多等客观原因,也有自身定力不足、能力素质不高等主观原因。由于这些问题迁延已久,以至于会计行业以外的一些人想当然地认为会计数据是可以“定制”的,已有数据是可以“调节”的,他们把会计师当成了“魔术师”,把会计账当成“豆腐账”。本来会计师讲的是“一是一,二是二,一加一等于二;钉是钉,铆是铆,可钉可铆不浪费”,而魔术师做的是“把想要的变出来,把不想要的变没了”,但有的会计人在这种环境中也慢慢变成了魔术师。所以,对于会计行业来说,外塑形象与苦练内功同样重要。会计行业是一个需要实干的行业,但是,实干并不是少言,更不是不言,而是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我们作为1000多万会计人的一员参加全国会计领军培训,身上肩负着塑造会计专业形象、建设会计文化的重大责任,到目前为止,我们的知识、素质、观念、胸怀、追求还不能完全承担起这个重大责任,这就是差距,这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这是很多会计人在第一次会计课堂上的收获。我在高校会计行业工作了25年,深知会计对于一个学校良性运转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但是这种作用并不是所有的师生员工都能够意识到的。高校会计工作平淡无奇、重复琐碎,需要从枯燥中回味有甘,需要从平凡汇总咀嚼出意义,需要忍受平淡;我国高校会计理论研究算不上会计研究中的“显学”,而是冷门,亟待开拓和耕耘;我国高校财务与会计的制度建设,也严重滞后于企业会计制度体系的发展,严重滞后于我国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需要持续改进和不断适应。认识到这些问题、困难和挑战,承担起提高自身素质、传播知识和重塑会计形象的重任,这是会计人的使命,任重而道远。我希望自己做一个有理想的会计人,而领军人才项目就是我们精彩会计人生中的“加油站”。
(本文作者系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行政事业类三期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