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06年4月,我通过选拔考试成为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训项目(下称会计领军人才项目)学术类一期的学员,并于六年后顺利毕业。不过,因为工作关系,我至今依然与会计领军人才项目保持着紧密联系。按照财政部《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十年培养规划》,厦门国家会计学院在中国会计学会的指导下,承担了学术类会计领军人才项目和由会计知识大赛优秀人员组成的大赛班的日常组织管理工作。2008年,在财政部会计司的领导下,又承担了行政类会计领军人才项目。截至2016年年末,厦门国家会计学院共承担了五期学术类、四期行政事业类和一期大赛班的日常组织管理工作。按照学院的分工,这些项目的日常管理全部由我所在的教务处负责。因此,我一直身兼两个角色,既是这个项目的学员,也是这个项目的主要工作人员。作为学员,我同其他参与者一样,对此充满期待;作为一名组织者,面对一个全新的项目,我和同事们需要探索如何有效组织开展教学活动,才能够达到预定培养目标。
一、参与项目组织管理工作
1.在财政部会计司和中国会计学会指导下拟订项目方案...

2006年4月,我通过选拔考试成为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训项目(下称会计领军人才项目)学术类一期的学员,并于六年后顺利毕业。不过,因为工作关系,我至今依然与会计领军人才项目保持着紧密联系。按照财政部《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十年培养规划》,厦门国家会计学院在中国会计学会的指导下,承担了学术类会计领军人才项目和由会计知识大赛优秀人员组成的大赛班的日常组织管理工作。2008年,在财政部会计司的领导下,又承担了行政类会计领军人才项目。截至2016年年末,厦门国家会计学院共承担了五期学术类、四期行政事业类和一期大赛班的日常组织管理工作。按照学院的分工,这些项目的日常管理全部由我所在的教务处负责。因此,我一直身兼两个角色,既是这个项目的学员,也是这个项目的主要工作人员。作为学员,我同其他参与者一样,对此充满期待;作为一名组织者,面对一个全新的项目,我和同事们需要探索如何有效组织开展教学活动,才能够达到预定培养目标。
一、参与项目组织管理工作
1.在财政部会计司和中国会计学会指导下拟订项目方案
当我们承担会计领军人才项目的培训工作后,在学院领导的安排下,我具体参与此项目具体执行方案的设计及落地。在财政部会计司和中国会计学会的协调与指导下,在学习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为企业类学员拟定的培训方案的基础上,我们最终制定了包括6年3阶段的培训方案。第一阶段培养学员的专业素养,提高学员的会计理论水平、价值创造及风险管理意识、领导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等方面素质,使学员成为行业中的专业突出人才。第二阶段为素质提升阶段,着重培训学员的综合素质,提高学员文化底蕴、决策能力、沟通能力,扩展学员的视野,提升学员在行业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帮助学员从专业技术型发展成为综合管理型人才。第三阶段是将学员推向社会,发挥其带头影响作用。由于我院承担的项目分属不同的类型,因此,需要按照学术类、行政事业类和大赛班分别再制定更适合学员特点的培养方案。
2.具体培训教学的组织管理和师资聘请
领军班学员的专业起点相对较高,研究深度较深。尽管都是财会领域,但是每个人研究与工作方向差异度较明显,因此,如何确定课程师资是我们最初遇到的难题。在会计司和黄世忠、周守华和田志心等老师的帮助下,最终确立了以素质提升而非专业研究为项目培训基调。第一次集训中,财政部副部长王军满怀激情地向学术类一期学员深刻阐释了“何谓领军?何以领军?何育领军?”三个重要问题,他的讲话让我们对后续项目管理和教学组织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我们邀请师资不仅是专业的传授,更是品德的感染、精神的传承。葛家澍教授近90高龄仍跟踪行业最新动态,余绪缨教授以人生的智慧讲述为人与治学。为了碰撞与提升的目标,在师资聘请上,我们组织了多元化背景的师资队伍,涵盖政策制定层面、学术层面与实务层面;既有本土专家、也有海外学者;既包括会计、财务、经济管理等专业知识,也延伸到人文、历史、地理、外交等内容。在教学组织中,我们侧重同学间的相互学习,让不同类型的学员共同学习讨论,以求学习效果最大化。
3.参与项目日常后续跟踪管理
4.积极拓展项目的辐射深度和广度
在项目启动之初,我们克服学院信息论坛管理人员不足的困难,申请在学院服务器上设立了不向社会公开的信息交流平台。每次的集训以及大联合,都指派专人协助会计司和会计学会收集培训各项信息,编制《培训简报》,确保宣传的及时到位。经过几年的努力,全国会计领军人才项目已在全社会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影响,带动了其他行业和区域的高级人才的建设,我们已陆续与多个省份建立合作培训模式,为这些省份进行领军人才的培养工作。此外,借助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培养项目,我们也在业内树立了品牌,带动了我们学院的其他高级会计人才培训项目。
为了达到辐射效果,学术类领军人才在完成六年培训之际,都要求参加西部支教活动。学员们不拿报酬,自付旅费到西部院校,与西部院校师资和学员进行交流,开设讲座。目前这一项目已经辐射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和贵州等省份,活动受到对口单位热烈欢迎。行政事业类学员则在毕业前,以他们的切身体会,与在校的会计学子就职业发展、职业操守、职业规划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大赛班学员则成立了捐助基金,把学习到的专业知识应用在资本市场上,为厦门国家会计学院全日制研究生设立了“诚信”奖学金。
二、持续个人专业学习和保持教学授课水平
2005年年末参加本项目选拔考试报名时,我是厦门国家会计学院教研中心副主任,主持部门工作。2007年出于工作需要,我转岗到学院教务处,后被任命为教务处处长,负责全院培训项目的教学组织与实施。从单纯教学岗位转向行政管理岗位,我个人面临的主要困难是时间冲突。大量的时间花费在行政管理中,很难有比较系统的时间进行学术思考。但参加领军人才项目后,我感到最大的收获是通过与众多优秀的同学沟通交流,促使自己不断保持个人专业学习和教学授课水平的源源动力。
作为教务活动组织者,广泛寻找合适的师资,在课程安排上进行多角度组合,融汇不同的学术观点和思考角度,是我们日常工作的重点。鉴于国家会计学院的独特定位及厦门国家会计学院的地理位置,优质教师资源比较紧缺,与普通高校相比又缺乏对教师人事资源的控制,因此,聘请优质教师一直是我院非常困难的事项。为此,学院多位领导一方面凭借其高水平的学术修养、广泛的人脉关系以及诚恳的待师之道,赢得外部师资的大力支持,同时,为了保障培训效果,节约成本,树立学院品牌,学院领导也承担了相当的教学工作。众多的会计领军人才项目学员也积极参与我院的教学工作,他们理论联系实际、多角度的精彩授课,为我们的工作增添了亮丽色彩。
在领导的带动下,在同事的支持下,我这些年努力把工作内容和个人专业学习相结合,以教学课程组织设计作为个人专业发展的重点,把专业知识的跟踪与教学工作紧密联系起来。在工作过程中,我也积极向各位授课老师学习,了解众多学科的发展动态,让我自身的研究领域扎根在更广阔的土壤之中。自2006年至今,我针对学员的需求,开设内容侧重不同的课程,教学测评效果得到广大学员的认可。2007年度,经学院推荐,我被厦门市人事局和厦门市教育局联合评为2005~2007年度厦门市优秀教师。
在完成学院的教学与行政工作的同时,我也努力按照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养规划的要求,积极参加行业组织,更大层面地接触实务界,将会计领军人才项目辐射得更广。这些年,我担任了中国会计学会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咨询专家、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的常务理事、中国审计学会理事并承担了福建省及厦门市多个行业协会的工作。
在参加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培训的六年时间中,我身兼学员与项目工作人员双重角色,付出的努力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在学术类一期第一阶段培训结束时,我被评为优秀学员。
参加会计领军人才项目的这10年,是我个人职业发展从青涩走向成熟的10年,付出过,收获更多。跟随这个集体,融入这个集体,珍惜这个集体,已经成为我日常工作的动力之源。
(本文作者系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学术类一期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