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西方目前的管理会计理论都是源自于传统行业的实践,虽经不断完善和发展,但相比于近些年来迅猛发展的以互联网为特征的高科技型企业,现有的理论仍无法涵盖其特性。同一般企业相比,高科技型企业具有的高智力、高投入、高收益、高风险、高成长性,以及收益波动大、技术更新快、运营周期短、核心价值是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的特点,决定了高科技型企业的管理会计应用与一般企业有本质的不同。
2014年被一些学者称为我国管理会计的“元年”。这一年,在财政部的推动下,政、学、商界都掀起研究和实践管理会计的热潮,相关的报刊、杂志上各种与管理会计有关的访谈、研讨、论坛、案例总结等异彩纷呈。客观讲,绝大多数人的观念和认识未脱离开西方管理学和管理会计领域的理论框架(包括信息化建设),能体现出我国特色或能涉猎到管理会计前沿的相对较少。对于如何加快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是见仁见智,笔者认为当务之急是:认清差距,找准突破点,走正确之路。
一、高科技企业是我国管理会计创新的突破点
西方目前的管理会计理论都是源自于传统行...

西方目前的管理会计理论都是源自于传统行业的实践,虽经不断完善和发展,但相比于近些年来迅猛发展的以互联网为特征的高科技型企业,现有的理论仍无法涵盖其特性。同一般企业相比,高科技型企业具有的高智力、高投入、高收益、高风险、高成长性,以及收益波动大、技术更新快、运营周期短、核心价值是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的特点,决定了高科技型企业的管理会计应用与一般企业有本质的不同。
2014年被一些学者称为我国管理会计的“元年”。这一年,在财政部的推动下,政、学、商界都掀起研究和实践管理会计的热潮,相关的报刊、杂志上各种与管理会计有关的访谈、研讨、论坛、案例总结等异彩纷呈。客观讲,绝大多数人的观念和认识未脱离开西方管理学和管理会计领域的理论框架(包括信息化建设),能体现出我国特色或能涉猎到管理会计前沿的相对较少。对于如何加快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是见仁见智,笔者认为当务之急是:认清差距,找准突破点,走正确之路。
一、高科技企业是我国管理会计创新的突破点
西方目前的管理会计理论都是源自于传统行业的实践,虽经不断完善和发展,但相比于近些年来迅猛发展的以互联网为特征的高科技型企业,现有的理论仍无法涵盖其特性。同一般企业相比,高科技型企业具有的高智力、高投入、高收益、高风险、高成长性,以及收益波动大、技术更新快、运营周期短、核心价值是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的特点,决定了高科技型企业的管理会计应用与一般企业有本质的不同。笔者在推广应用平衡计分卡过程中,即结合高科技企业特点做了创新。
(一)高科技型企业的主要特点
在笔者看来,高科技型企业的主要特点包括:一是生产要素组合中,人才、知识、信息、技术等是最核心的要素;二是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大,生命周期短,产品更新速度快;三是高增长性,发展速度快,如微软、谷歌、腾讯、阿里等都是在不长的时间内迅速崛起;四是高附加值,高科技产业的附加值能高出普通产业数倍;五是高扩散性,高新技术具有高渗透性,促进相关产业效率提高;六是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式发展;七是经济先导性,高科技企业的技术都是世界范围内正在迅速发展的前沿技术,代表世界产业发展的方向,产品的市场更具国际化。
(二)高科技型企业平衡计分卡应用的创新
1.维度的不同:传统平衡计分卡为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和学习与成长4个维度,高科技型企业应增加一个“创新”维度。该维度包含:研发投入、关键技术突破、申请专利数量、研发转为的无形资产、科技(课题)成果产业化、商业模式创新、管理模式创新等指标,以体现高科技型企业知识、技术、模式和管理创新的重要性。
2.财务的最高目标不同:传统企业平衡计分卡的最高目标一般是为股东创造最大价值,而高科技型企业的财务目标中应更注重员工收入增长、用户或社会公众的利益最大化,高科技企业不会以财务指标作为其追求的唯一目标,利润只是其为公众提供好的产品和服务、为社会创造价值后的自然结果。
4.内部流程的内容不同:传统平衡计分卡的内部流程主要包含成本控制、优化运营、价值链管理等。高科技企业打破了传统的成本观念,零成本和免费成为一种新的运营模式;有的高科技企业放弃了传统的组织管理层级,实行平层组织结构,以利于企业自由增长,提高运营效率;有的高科技企业已经改变过去以行业为主的单边价值链战略,通过打造跨界、融合的一个生态系统来创造价值。
5.企业文化的不同:传统平衡计分卡中的企业文化多体现股东至上的观念,高科技企业则应树立以人为中心的文化理念,建立尊重人、关心人、激励人、培养人的经营理念。
以上几点创新只是笔者对高科技企业实施平衡计分卡过程中具体做法的总结,尚缺乏在理论上的深入研究,但可以看到在高科技企业领域,西方管理会计的理论并不完善,这也正是我们实现管理会计创新的突破点。

二、我国管理会计发展的根本途径在于企业管理实践的不断探索和创新
管理大师德鲁克曾说,“管理的实质在于行,而不在于知”。实践是一切管理之源,管理会计也不例外,如果没有AnalogDevice公司的“公司计分卡”绩效管理的创新案例启发,卡普兰和诺顿可能不会创造出平衡计分卡;如果没有丰田汽车对生产过程的零库存管理探索,就不会有后来广为流行的适时生产(JIT)管理理论。二战后,正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公司开展的各种管理实践探索和尝试,为学者们提供了大量研究素材,才极大地促进了西方管理学和管理会计的发展。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在宏观经济层面,我国已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微观层面,2014年我国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超过100家,上市公司超过2600家,越来越多的公司有了规范的治理结构,这些已经为我们的管理研究创造了很好的基础,现在要做的是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有我国特色的各种管理实践创新活动,为理论研究做准备。同时,要加强学术界与实务界的融合交流,发挥各自优势,取长补短,避免浮躁和急功近利,这才是真正实现我国管理会计创新发展的根本途径。
(本文作者系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企业类九期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