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一)拓宽融资筹资渠道,严格债务管理,防范债务风险
经费不足问题是当前高校财务面临的首要问题,为此,高校应拓宽融资和筹资渠道,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技术投资等。在使用银行贷款方面,应注重重要领域、重要学科、重要施工工程、突出科研项目的投入,优化债务结构,通过成立有专业财会人员参与的融资领导小组,以多方调研、科学评估、集体决策的方式作出最终的银行贷款方案,并做好贷款使用跟踪和贷款效益的评估工作,加强监督,确保贷款的使用质量,积极防范债务风险。
(二)引入市场机制,优化学校资源配置
高校应引入市场机制,增强高校建设和资源配置的活力。高校要配置的资源主要包括人、财、物三方面。应实行人员、物力、财力的最优化配置,设立资产管理部门,完善项目招标制度,加强资产的购入、使用、报废环节的监督管理,强化成本效益意识,加强会计核算和监督,减少不必要的开支,提高债务风险防范意识,减少设备闲置和资源闲置,促进财务管理部门会计职能由单一的“核算型”向“核算+管理型”过渡转变,使学校各项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做到用财有效。
(三)建立健全高校财务内部控制体系
1.成立内部控制委员会,完善监督体系...
(一)拓宽融资筹资渠道,严格债务管理,防范债务风险
经费不足问题是当前高校财务面临的首要问题,为此,高校应拓宽融资和筹资渠道,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技术投资等。在使用银行贷款方面,应注重重要领域、重要学科、重要施工工程、突出科研项目的投入,优化债务结构,通过成立有专业财会人员参与的融资领导小组,以多方调研、科学评估、集体决策的方式作出最终的银行贷款方案,并做好贷款使用跟踪和贷款效益的评估工作,加强监督,确保贷款的使用质量,积极防范债务风险。
(二)引入市场机制,优化学校资源配置
高校应引入市场机制,增强高校建设和资源配置的活力。高校要配置的资源主要包括人、财、物三方面。应实行人员、物力、财力的最优化配置,设立资产管理部门,完善项目招标制度,加强资产的购入、使用、报废环节的监督管理,强化成本效益意识,加强会计核算和监督,减少不必要的开支,提高债务风险防范意识,减少设备闲置和资源闲置,促进财务管理部门会计职能由单一的“核算型”向“核算+管理型”过渡转变,使学校各项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做到用财有效。
(三)建立健全高校财务内部控制体系
1.成立内部控制委员会,完善监督体系。笔者认为,应成立一个由校长担任主任、其他主要领导担任组员的高校内部控制委员会,坚持顶层设计,统一指挥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重点解决制度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同时,内部控制委员会要向职能方向延伸,设立财务、审计、纪检等职能部门,明确授权,规定职能范围,规范职能行使的途径和方法,具体负责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审计和财务监督等事项。同时鼓励高校其他人员组成监督小组,支持内部控制委员会和职能部门的工作,对内部控制委员会的制度改革和职能部门的职能行使进行监督,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意见。
2.加强高校的风险控制能力,规范资金管理,防范财务风险。在高校内部控制建设中,高校必须加强成本核算,建立风险预警防范系统,对风险早预测、早识别、早防范,减少或者避免风险给高校建设带来的损失。为了加快高校建设和提高高校的科研教育水平,高校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融资解决建设资金不足问题已是常态,但一些高校由于过度使用融资资金,造成资金缺口过大,往往不能按时偿还银行贷款,造成信用危机。因此,高校财务风险防范一方面应加强建设项目的预算,根据自身实力合理开展融资活动;另一方面要抓好重大项目的投入与支出管理,尤其在大型基建项目上,高校要通过风险预警防范系统衡量建设的风险。
3.严格学校预算管理,做到理财有据。2014年修订的《预算法》引入全口径预算,其主要特点是把政府所有的收支纳入统一管理,构建覆盖所有收支项目的制度框架,明确预算管理的基本格局。高校必须要增强项目预算和预算管理,充分考虑自身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资金,规范预算的编制、执行、分析和评估程序,实事求是地按照单位及部门实际需求编制预算,明确各项预算收入,细化预算开支,严格执行经审核通过的预算,不得存在与预算目的不符的收支项目,允许符合高校财务预算制度要求,根据办学、科研实际情况适度调整预算,使预算更切合学校的办学目标和实际变化。另外,加快预算跟踪、分析评估程序的推进,实行第一责任人追究制度,保障资金使用效益,定期评估预算效益,为以后的预算编制提供参考。
(四)提高人员整体素质,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内部控制意识
1.强化高校领导者的内部控制意识。作为高校建设的管理者和战略的决策者,高校领导者的内部控制意识尤为重要。高校管理领导层必须加强自身素质建设,熟悉内部控制的相关知识和管理方式,同时端正权利思想,使权利至大的思想向制度至大的思想转变。另外要科学合规制定并重点落实内部控制政策,率先垂范,不越权、不滥用职权,为内部控制实施创造良好环境。
2.提升高校财会人员素质。在高校内部控制改革中,要注重财会人才的建设,提高财会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可通过业务培训提高财会人员的技能,开展继续教育活动,开拓财会人员的视野,在再学习中提高其创新创造能力。同时,建立财务人员业绩评价体系,定期开展考核评估工作,及时纠正财会人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存在严重问题且屡教不改的人员,给以严厉的处罚甚至开除处分,补充引进具有先进专业技能的财务管理人员,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要求。
责任编辑 武献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