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管理会计信息化进程绝不是简单地对某种管理会计方法进行模拟手工的软件编程、计算机替代应用(像财务会计那样),而必须是有机融合到已有的信息化集成系统中,其功能和水平也绝不是替代人工核算,而是要能够通过数据共享,自动采集用于决策的数据,经过合理加工成为支持决策的有用信息。
管理会计思想是科学管理思想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产生与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历史、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经济制度、政治体制、风俗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文化的区域性和民族性差异,会体现在管理会计思想中,因此,在学习先进的思想和方法时要头脑清醒,不能简单全盘照搬,清楚别人,明白自己,融合先进,才能更好地创新。
一、管理会计发展历程的启示
1.生产力的发展是源泉,管理需求的实践是产生新思想的沃土。管理会计是一门应用性质的学科,也是一门交叉学科。从西方管理会计的发展史可以看出,大工业所创造的组织形式及其迫切的管理需求催生了管理会计。而且管理全局性的特点和成本管理信息相关性的要求,必须站在全局的角度并深入到生产、工艺...

管理会计信息化进程绝不是简单地对某种管理会计方法进行模拟手工的软件编程、计算机替代应用(像财务会计那样),而必须是有机融合到已有的信息化集成系统中,其功能和水平也绝不是替代人工核算,而是要能够通过数据共享,自动采集用于决策的数据,经过合理加工成为支持决策的有用信息。
管理会计思想是科学管理思想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产生与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历史、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经济制度、政治体制、风俗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文化的区域性和民族性差异,会体现在管理会计思想中,因此,在学习先进的思想和方法时要头脑清醒,不能简单全盘照搬,清楚别人,明白自己,融合先进,才能更好地创新。
一、管理会计发展历程的启示
1.生产力的发展是源泉,管理需求的实践是产生新思想的沃土。管理会计是一门应用性质的学科,也是一门交叉学科。从西方管理会计的发展史可以看出,大工业所创造的组织形式及其迫切的管理需求催生了管理会计。而且管理全局性的特点和成本管理信息相关性的要求,必须站在全局的角度并深入到生产、工艺过程的研究设计,才能提供有用的决策支持信息,所以最初管理会计的创造者是企业的管理者和工程师。综观管理会计的形成和发展过程,都是从企业应用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经验开始,出色的会计学者能够敏锐地捕捉到具有发展潜力的萌芽,从事进一步的应用实验,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论的总结、提升,然后进行普及推广应用。平衡计分卡理论和方法的形成过程就是一个极好的例证。
2.融合先进思想,挖掘和总结我国的宝贵资源,是创新的捷径。综观美、日的管理会计,都产生于著名企业应用成功的管理经验中,这些企业也因此而著名。我国也是如此,反映本土特色的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分散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管理经验中。现在那些已经进入全球化竞争、敢于搏击的中国企业,又不断创造出自己的制胜“招数”。我们既要善于积累并珍视这些经历几十年实践检验得以成功应用的宝贵经验,又要善于总结和挖掘,从当今优秀企业中不断提升出新的理论与思想。
3.先进的理论、方法是与我国国情相适宜的方法。我国企业现状的最大特点是发展的不平衡性。千百万企业依然处于不同的工业化阶段,企业管理者的水平也参差不齐。先进管理会计方法的应用要结合具体情况,实事求是,与企业的发展阶段相适应,才能起到好的效果。否则盲目追求先进,可能会造成消化不良,结果适得其反。
二、我国管理会计未来发展的设想
笔者认为,中国管理会计的方法体系应该是与信息技术融合的方法体系,它是建立在信息集成环境中的、以成本管理为基础、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实现全面预算、人文绩效管理、控制风险、辅助战略的决策支持系统。
管理会计是个决策支持系统,必须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关键是对“相关性”信息的及时采集,其中成本信息是最重要的信息。作为会计系统,既要有对外提供客观、可信的财务报告功能,又要具有实现基于业务流程的成本核算的能力,这是一个高标准的要求。但我们也必须清楚地认识到:管理会计信息化进程绝不是简单地对某种管理会计方法进行模拟手工的软件编程、计算机替代应用(像财务会计那样),而必须是有机融合到已有的信息化集成系统中,其功能和水平也绝不是替代人工核算,而是要能够通过数据共享,自动采集用于决策的数据,经过合理加工成为支持决策的有用信息,否则就不会成为决策支持系统,这是管理会计信息化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也是需要攻克的难关,其中既包括理论的创新,又包括方法的突破。
以制造业为例,企业的信息化是建立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也叫做先进制造),这是以自动化为基础的大系统,其中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管理(ERP)是最重要的单元技术,也是大系统中的分系统,当代的CIMS基本是以基础自动化(PCS)为底层、制造执行系统(MES)为中间层、ERP为顶层的三层架构,它们有机地集成在一起,实现了数据共享、信息快速传递。
会计信息系统是管理信息系统ERP中的一个子系统,其中包括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财务会计系统在ERP系统的中间层,它通过与采购、销售等物流系统和人力资源等业务系统集成,自动采集各业务系统的数据,进行财务会计的核算和对外报告,这就是过去十多年来,会计信息化的深入发展打破了传统会计系统的信息孤岛所实现的物流、资金流的集成,也就是财务、业务一体化,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而依托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财务共享服务,对外报告的XBRL标准,正在进一步推动会计的发展与变革,但这都是属于财务会计信息化范畴。
成本管理系统在ERP系统的底层,它应该依靠PCS/MES/ERP的成本控制结构,与制造执行系统(MES)和其他属于成本要素费用的系统集成,通过BOM等系统自动采集成本核算所需要的要素费用数据,加工出具有相关性的成本信息。
当今品牌的ERP系统中都有管理会计模块,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基于业务流程的成本核算,但存在局限性。首先,由于不同行业的成本核算和管理存在个性化的差异,需要二次开发,对咨询公司和企业的IT团队提出了更高要求;另外现有的模拟传统手工成本核算方法主要体现的是标准成本管理思想,在多品种、小批量、精细化生产的今天,已显落后和不足,需要继续突破和创新。
笔者认为,中国管理会计方法体系应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①以大系统观建立起集成的信息化环境,解决管理会计核算所需数据的自动采集;②建立基于业务流程的成本核算体系,能够提供具有相关性、及时性的成本信息;③以财务管理为中心,实现物流、资金流的集成,集团公司建立财务共享服务,实现对外财务报告和决策支持的统一;④实现数据自动采集、动态控制的全面预算;⑤实施以“人本”管理思想为指导的、充分调动大家积极性的绩效考核管理体系;⑥能控制风险并实现决策支持,辅助战略管理。
在建立中国特色管理会计方法体系中,成本管理信息系统是最关键也是最复杂的系统,应是我们主攻的方向。该问题的解决包括几个方面:建立创新的成本管理理论,而不能再局限于标准化大工业时期建立的成本会计教科书的知识;在创新理论指导下的新一代成本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而不能再局限于当今ERP软件中的管理会计模块的示范,因为它主要体现泰勒时代的成本管理水平;在集成的大系统环境中该成本信息系统的成功运行,没有集成的MES系统的支持,很难顺利地自动采集数据,实现基于业务流程的成本核算,这是我们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因为我国企业的工业自动化和信息化尚未普遍发展到这个阶段,还要有个过程。
在信息化发展的今天,不论研究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方法体系还是研究管理会计信息化,一定要以融合的视野,站在大系统的角度来研究,绝不能就会计论会计,如果这一认识不到位,就不可能推动管理会计信息化的正确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