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时光荏苒,转眼我已在全国会计领军班学习了3年多。3年多跨越会计专业边界的系统性学习,使我将财务会计知识与企业战略和运营管理理论交汇融合,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宛如面前亮起了一盏接一盏的明灯,一直延伸到远方,将我对企业管理乃至宏观经济的认知扩大到更广阔的范围。
2014年,我从集团财务管理中心总监转岗到运营管理中心做总监,告别了一直以来的专职财务工作。这对于我来说,无疑是职业生涯的重大转折,具有极大的挑战性。运营管理中心的工作跨越若干业务领域,主要有贸易业务管理、套期保值管理、仓储物流及造纸行业研究、生产经营分析、生产安全及应急管理、职业卫生健康管理、创新管理、节能减排管理及信息化建设管理等。相对于我原先从事的工作,显然是从幕后走到了台前。虽然工作内容不一样,但基于多年的财务管理知识背景,以及在全国会计领军班学到的管理科学理论,我的角色转换很顺畅,工作进展也很有成效。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2015年将是我所在集团改革发展的关键之年,对我来说也是充满挑战的一年。以贸易管理为例,无...

时光荏苒,转眼我已在全国会计领军班学习了3年多。3年多跨越会计专业边界的系统性学习,使我将财务会计知识与企业战略和运营管理理论交汇融合,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宛如面前亮起了一盏接一盏的明灯,一直延伸到远方,将我对企业管理乃至宏观经济的认知扩大到更广阔的范围。
2014年,我从集团财务管理中心总监转岗到运营管理中心做总监,告别了一直以来的专职财务工作。这对于我来说,无疑是职业生涯的重大转折,具有极大的挑战性。运营管理中心的工作跨越若干业务领域,主要有贸易业务管理、套期保值管理、仓储物流及造纸行业研究、生产经营分析、生产安全及应急管理、职业卫生健康管理、创新管理、节能减排管理及信息化建设管理等。相对于我原先从事的工作,显然是从幕后走到了台前。虽然工作内容不一样,但基于多年的财务管理知识背景,以及在全国会计领军班学到的管理科学理论,我的角色转换很顺畅,工作进展也很有成效。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2015年将是我所在集团改革发展的关键之年,对我来说也是充满挑战的一年。以贸易管理为例,无论是国际贸易还是国内贸易,都存在着与生产活动不同的特点,如资产的流动性强、外部信用依存度高、市场变化难以预期等,这决定了贸易行为本身的高风险性,并集中体现在市场研判、合同签署、款项支付、货物验收等各个环节。作为运营管理中心的负责人,2015年,我将充分运用自己的财务管理知识和经验,控制好每一个业务环节的风险点。
其次,加强客户信用管理的力度和刚性,建立贸易合作方资信系统。近年来,在国际国内贸易中,骗取贸易资金或货物的案例层出不穷,贸易风险居高不下,建立贸易合作方资信系统可以对贸易合作方的资信能力进行评估,有效防范来自客户的欺诈风险。资信评估内容包括贸易合作方的注册资本、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利润总额、现金流状况等基本财务数据,企业领导人状况、资本结构、外部信用评级、违约信息(如贷款卡信息)、所在行业未来发展前景等企业基本面信息,与本企业合同的履约率、应收账款逾期率、合同盈利水平等历史交易状况。一个成熟的贸易公司,不一定能够赚取业内最高的利润率,但一定能赢得稳定、安全、低成本、可持续的贸易利益。要做到这一点,建立贸易合作方资信系统,培养值得信赖的贸易伙伴,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最后,实现贸易决策与财务决策的高度统一,完善贸易风险的预警机制。贸易业务风险管控的第一道关口是贸易部门,最后一道关口是财务部门。实践中,一些贸易公司为了增加业绩、扩大市场占有率而盲目赊销,造成应收账款失控,增加了贸易活动的综合资金成本,有时甚至造成呆坏账,贸易资金被无偿占用,严重影响了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和安全性。一些贸易公司存货比例极高,资金占用庞大,库存损耗难以避免,资产周转率很低,还要承担市场变化带来的资产贬值,使得企业财务状况恶化。由此可见,贸易风险的失控往往伴随着财务管控的失守,反之,能够克服贸易风险,恰恰是由于在财务方面站好了最后一道岗。因此,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建立并完善贸易风险的预警机制,显得非常重要。应建立适应不同贸易模式的利润测算模型,针对合同履约率、应收账款周转速度、贸易资金成本、存货周转速度、价格市场变化、汇率波动区间等可量化因素,设定合理安全阈值,一旦达到预警范围,立即启动相应的止损措施。
随着新的业界形态不断涌现,2015年,我还要加强对各产业板块适应市场趋势的商业模式、运营机制和管理体系的研究;要重视互联网、大数据的深刻影响,增强内外部海量数据的收集、分析能力,通过大数据加强客户行为分析研究,挖掘业务流程和决策过程中的潜在价值;不断推进创新,将创新工作纳入集团战略发展规划,推进创新工作和企业发展战略的有效融合。正如莱特兄弟给滑翔机加上发动机最终发明了飞机一样,创新往往是通过嫁接实现的。财务管理与运营管理的跨界、融合实现,将为管理的提升开拓空间,而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将为跨界、融合提供技术支撑。2015,我将满怀信心,迎接这些挑战的到来。
(本文作者系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企业类七期学员)
责任编辑 刘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