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现行预算会计制度已不能适应政府职能转变和公共财政建设的要求,改革呼声日渐高涨。以制度经济学的观点看,预算会计改革是一项会计制度的变迁。分析会计制度变迁过程中的交易费用,有助于寻求降低改革成本的路径,顺利推进改革。
(一)制度转变费用——政府会计制度变迁的关键成本
张五常将广义的交易费用分为两类,一是制度运作费用,二是转变现存制度的费用。新政府会计制度运行需要在人员培训、账务重置、新的会计信息系统构建等方面投入成本,但是从动态角度分析,这些成本属于交易成本中的固定成本(李含琳,1994),将随着制度的运用逐渐降低,因此,将制度运行费用放在一个时间区间或时间跨度来计算,现行预算会计制度运作费用与新政府会计制度运作费用相差不大。
转变现存制度的费用可以进一步分为政策配套成本和变迁执行阻力费用。虽然我国目前实施的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等一系列公共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为政府会计制度变迁创造了一定的配套政策,但我国现有的法律体系、文化理念、公共管理体制等方面还不能适应新政府会计制度建立的需要,制度变迁政策配套费用将很高。同时新会计制度运行也会遇到...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现行预算会计制度已不能适应政府职能转变和公共财政建设的要求,改革呼声日渐高涨。以制度经济学的观点看,预算会计改革是一项会计制度的变迁。分析会计制度变迁过程中的交易费用,有助于寻求降低改革成本的路径,顺利推进改革。
(一)制度转变费用——政府会计制度变迁的关键成本
张五常将广义的交易费用分为两类,一是制度运作费用,二是转变现存制度的费用。新政府会计制度运行需要在人员培训、账务重置、新的会计信息系统构建等方面投入成本,但是从动态角度分析,这些成本属于交易成本中的固定成本(李含琳,1994),将随着制度的运用逐渐降低,因此,将制度运行费用放在一个时间区间或时间跨度来计算,现行预算会计制度运作费用与新政府会计制度运作费用相差不大。
转变现存制度的费用可以进一步分为政策配套成本和变迁执行阻力费用。虽然我国目前实施的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等一系列公共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为政府会计制度变迁创造了一定的配套政策,但我国现有的法律体系、文化理念、公共管理体制等方面还不能适应新政府会计制度建立的需要,制度变迁政策配套费用将很高。同时新会计制度运行也会遇到很大的变迁阻力,从个体上看,政府会计从业者工作将比以前紧张、承担的风险增大,可能会对改革设置障碍。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变迁过程也证实了制度转变费用对制度变迁的影响。由于行业组织等利益集团的抵触,我国出现了《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并存、十三个行业会计制度和十个行业财务制度并存(即“两则两制”)的“双轨制”局面,直到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和分行业会计制度的废止,企业会计制度才真正完成了从原制度向新制度的变迁。
(二)增量改革——减少制度转变费用的有效策略
增量改革是在不率先触动既得利益格局的前提下,选择具有帕累托改进意义的利益调整方式进行体制改革,具备以下优势:首先,使得既得利益集团缺乏对改革设置障碍和抵制的动机,易于减少既得利益集团的改革阻力;其次,增量改革引发的增量收益能够使大多数改革相关者获得额外收益,可以获得利益相关者的支持和配合;最后,增量改革属于渐进式变迁,能够控制改革的风险和成本。我国政府会计制度变迁的主要成本是制度转变费用,采取“渐进式”的增量改革方式,通过逐步改变原有利益格局,使得利益集团反对的力量较小,实施改革相对容易。我国企业会计制度改革过程也证明了增量改革可以有效减少制度变迁成本,顺利推进改革。《企业会计准则》2007年首先在上市公司中实施,而不强制其他企业同时执行,即在不触动其他利益集团既得利益的条件下,其受到抵制和反对的力量不强,得以顺利实施。
(三)编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政府会计改革的突破路径
日常核算以现行的预算会计系统为主,年终调整有关数据,并据此编制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是我国政府会计应该选择的改革路径。
编制地方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并以此作为进行地方政府债务的限额和余额管理依据将在以下几方面产生积极影响:有利于中央政府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控制财政风险和盘活社会资本,同时可以为全面推进政府会计改革提供信息,赢得改革时间,减少风险;有利于地方政府通过合法的融资渠道、较低的融资成本获得建设开发所需的资金;有利于民间投资者拓宽投资渠道并获得合理利润。因此,编制权责发生制政府财务报告在不触动既有利益安排的条件下,利益相关者都能获得额外收益,可以降低政府会计制度变迁的制度转变费用。
年终编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具有较高的可行性。从编制时间看,对日常预算会计工作没有影响,仅在年终进行数据调整。从编制主体看,不涉及过多主体,基本在财政部门内部进行,协调成本较小。从信息化角度看,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大降低了参与主体的空间移动成本、组织成本和数据传输成本,计算机技术尤其是软件技术使原来繁复的数据分析变得简单。近年来财政信息化建设不断推进,“金财工程”贯通了上、中、下游的信息,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编制可以借助“金财工程”系统进行数据处理的模块开发,能以较小的成本启动运行,并为广大会计人员减少大量的数据处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