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0-25 作者:李晓慧 (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大]
[中]
[小]
摘要:
目前,我国管理会计职业资格考试、培训市场非常活跃。如何认识并正确选择适合自己的考试?本文拟对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IMA)和英国皇家特许管理会计师公会(CIMA)在中国大力推进的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CAM)和皇家特许管理会计师(CIMA)职业资格考试认证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为关注者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一、CMA和CIMA职业资格在中国的对比分析
(一)进入路径对比
(二)考试体系对比
1.参加CMA和CIMA职业资格考试认证的潜在群体。有意向参加CMA职业资格考试认证的群体主要有:具有一定经济学、基础统计学以及财务会计基础知识的在职人士;有意向从事会计和财务领域相关职业,教育部认可的高等院校在读学生;企业内部的财务专业人士,尤其是有志于成为CFO的专业人士。CIMA对于申请注册者没有严格的学历要求,但一般来说,CIMA的学员都拥有本科以上学历以及良好的英语水平。除财务人员外,其部分课程也同样适用于人力资源、市场营销、供应链管理等其他专业人士。拥有财务背景的人员可以申请一些科目的免考。
2.CMA和CIMA职业...
目前,我国管理会计职业资格考试、培训市场非常活跃。如何认识并正确选择适合自己的考试?本文拟对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IMA)和英国皇家特许管理会计师公会(CIMA)在中国大力推进的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CAM)和皇家特许管理会计师(CIMA)职业资格考试认证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为关注者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一、CMA和CIMA职业资格在中国的对比分析
(一)进入路径对比
(二)考试体系对比
1.参加CMA和CIMA职业资格考试认证的潜在群体。有意向参加CMA职业资格考试认证的群体主要有:具有一定经济学、基础统计学以及财务会计基础知识的在职人士;有意向从事会计和财务领域相关职业,教育部认可的高等院校在读学生;企业内部的财务专业人士,尤其是有志于成为CFO的专业人士。CIMA对于申请注册者没有严格的学历要求,但一般来说,CIMA的学员都拥有本科以上学历以及良好的英语水平。除财务人员外,其部分课程也同样适用于人力资源、市场营销、供应链管理等其他专业人士。拥有财务背景的人员可以申请一些科目的免考。
2.CMA和CIMA职业资格考试内容对比。CMA考试分财务规划、绩效与控制和财务决策两部分。其中第一部分包括:规划、预算编制与预测(30%)、绩效管理(25%)、成本管理(25%)、内部控制(15%)、职业道德(5%);第二部分包括:财务报表分析(25%)、公司金融(25%)、决策分析与风险管理(25%)、投资决策(20%)、职业道德(5%)。CIMA考试内容由三大板块组成:企业板块、绩效板块和财务板块。同时,CIMA职业资格分为进阶式的4个阶段,即运营阶段、管理阶段、战略阶段和职业能力阶段,各个阶段依次递进并涵盖了所需的相关技能。
3.考试课时及费用对比。CMA考试课程比较少,学习周期非常短,一般为1年至1年半。2013年的会员费用加上参加培训及购买资料费用共计约1万~4万元人民币。CIMA的14门课程即便在申请免试后,至少也需要3年左右的时间才可以学习完成。如果在3年内能够顺利通过所有考试,以2013年为例,会员费用加上参加培训及购买资料费用共计约2万~6万元人民币。另外,无论CMA还是CIMA,其考试认证等费用每年都在增长。如在2013年7月之前,CMA普通会员考试报名费是225美元,2014年1月1日后增长了6.7%;CIMA在2013年7月之前,普通会员考试费是350美元/门,2014年1月1日后增长了8.6%。
CMA和CIMA的资格认证经历多年的不断探索发展,在经济实力、学术实力、人脉实力和严密的组织保证下才形成了实用的知识体系、严格的测评标准、成熟的市场拓展策略。而一些没有根基(特指学术等实力)的资格认定仅仅是培训机构盈利所需,只会增大雇主和会计人员的负担,对高素质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并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二、CMA和CIMA职业资格在中国营销现状分析
(一)凭借多年累积的实力在中国大力推广
CMA和CIMA多年累积的实力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人脉关系,包括他们的会员及其合作的政府部门、雇主企业和高校;二是会员年费及卓越会员的捐赠;三是从创立开始就重视开展管理会计前沿理论和实务的研究,致力于制定全球管理会计的最高标准,并定期发布研究报告、出版物,以对学术领域的贡献和行业领先的研究报告提升市场知名度。
(二)创新多种双赢市场推荐模式
1.与高校合作的双赢模式。如CIMA通过与我国高校签约,对我国高校会计学相关专业的课程进行认证,把CIMA职业资格考试的5~14门课程嵌入到会计学等相关学科的学生培养方案中,或直接设立CIMA特色班或方向班研修CIMA相关课程。尽管在这个过程中CIMA需提供大量钱财为合作院校定期举办讲师培训、资助教师进行短期国际师资交流、为学生设置奖学金等,但他们却收获了更多的学生和教师会员,也培养了未来潜在的普通会员,高校也在这个过程中提升了会计专业国际化、实务化和职业化水平。
2.与雇主企业合作的双赢模式。如通过CIMA商业精英国际挑战赛和CIMA职业训练营等活动,CIMA成功搭建了一个由企业、政府和高校三方协作的战略人才培养平台,凭借其与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关系,为优秀参赛选手创造优先到知名企业实习的机会,合作雇主企业也可以通过活动优先招聘到优秀大学生人才。
(三)定期召开论坛及组织其他活动
如组织CIMA年度最佳中国合作雇主企业颁奖活动、针对财会专业人士进行的商业论坛和持续职业发展课程、针对大学生的CIMA商业精英国际挑战赛等,以此加强与政府、企业和高校的沟通,扩大自身影响。
(四)为会员提供职业发展的长期规划和相关资源
(五)要求选择参加考试认证的人员终身缴费,商业目的浓厚
参加CMA和CIMA职业资格考试前就要发生许多费用。CMA和CIMA职业资格考试前置条件是申请者必须上网注册,交纳相关费用后注册为会员,且每年需缴年费。由于CMA没有设置基础课程,考生需要提交评估资料并交纳考试认证费,在缴费之后的一年以内,考生至少要注册一门考试,并且需交纳每科的考试费用,否则需要重新支付考试认证费。从第一科考试通过算起,如果考生在报考后3年内未通过余下科目考试,则需重新支付考试认证费。
(六)培训机构繁多,各种培训或继续教育增大成本
如CMA在我国境内授权培训机构多达40家,均属于盈利性质。除了CMA和CIMA官网上公布的授权培训机构外,许多大学和培训机构也设有CMA和CIMA的培训项目。一些培训机构游说行政事业单位把这些资格培训植入其系统组织的后续会计继续教育培训中,“花行政事业单位的培训费,拿自己的职业资格”也成为一部分人的隐性福利,这无疑也增大了行政事业单位运行成本。
三、借鉴与启示
(一)谨慎开展并严格监督管理会计相关资格考试和培训
我们需要大力发展管理会计,但相关机构和资格认定不能仅仅以培训为目的,这样只能增大会计人员的成本,也让雇主无从选用。同时,对于培训机构应当予以严格的规范和约束,以维护广大会计人员的切身利益。
(二)专业资格认定应当以提升学术和实务能力为核心
CMA和CIMA的资格认证经历多年的不断探索发展,在经济实力、学术实力、人脉实力和严密的组织保证下才形成了实用的知识体系、严格的测评标准、成熟的市场拓展策略。而一些没有根基(特指学术等实力)的资格认定仅仅是培训机构盈利所需,只会增大雇主和会计人员的负担,对高素质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并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三)利用现有的管理会计平台,规范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工作
针对我国会计相关资格考试和培训认定太多、太杂的现状,目前应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完善会计相关专业资格管理的法律法规。我国约束会计人员行为和资格的法规有《会计法》、《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暂行规定》,但缺乏对境外进入的会计职业资格以及我国会计领域会计职业资格考试、培训加以规范的相关法律法规,这是目前我国会计相关职业资格考试、培训市场混乱的制度原因。在急剧发展的市场经济中,规范有序的会计相关资格考试、培训和认证是培养高级会计人才的关键一环,为此,我们需要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予以规范,这是会计市场健康发展的法律基础。
2.加强管理,简政放权,规范会计行业组织发展。中国会计学会、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和中国总会计师协会分别是在学术界、注册会计师界和会计实务界具有影响的会计行业组织。我们已经具备了完整的会计行业协会的基本架构,需重点研究如何加强管理、简政放权,推动这些组织的发展。首先,借助中国会计学会的学术影响,管理会计委员会应当切实开展工作,每年召开学术研讨会,为管理会计研究者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以促进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的发展和先进管理会计经验的推广。同时,设置管理会计专家库,组织管理会计专家研究管理会计职业资格应当具备的素质、能力以及知识体系要求。其次,借助中国总会计师协会会员发展和规划,把我国整个会计职业资格以及职称资格的考试、培训和认证规范管理起来,参照美国注册管理师协会和皇家注册管理师公会的发展路径和技巧,为全国会计实务届搭建政府、学术与最佳实务和最高专业标准的交流和共享平台,包括高级管理会计人才个人规划和发展的平台,减少整个社会及其会计人员的运行成本。
3.研究管理会计素质、能力体系,调整充实到现行职称体系考试内容中,或整合到高等院校MPAcc人才培养方案中。我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历经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完善的考试体系,我们可以从改革现行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内容等入手,将管理会计与现有会计专业技术资格体系进行有序衔接,一方面更加完善我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另一方面也尽可能减少会计人士盲目获取各种资格证书的成本。另外,可借助我国高等院校MPAcc人才培养的力量,把管理会计职业资格应当具备的素质、能力以及知识体系内置在MPAcc人才培养方案中,利用高校的师资以及人才培养的优势为我国经济建设培养更多高素质的管理会计人才。
(本研究受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共建项目、北京市会计类专业群〈改革试点〉建设项目、中央财经大学“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和中央财经大学2011协同创新重点培育项目“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项目专项资助)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