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一)ERP视角下财务管理的运维变化
1.ERP带动财务管理的目标创新
(1)“相关方利益最大化”目标的提出。众所周知,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传统财务管理目标的演变经历了“产值最大化→利润最大化→股东价值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过程,而随着ERP的广泛应用,财务管理创新提出了 “相关方利益最大化”的目标。“相关方利益最大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基于博弈均衡理论视角,充分考虑与之可能存在协作或矛盾冲突等相关方利益条件下,兼顾各方的利益以调动相关方协作配合的积极性,从而达到经济利益最大化目标。一般而言,企业的利益相关方主要包括所有者、员工、供应商、客户及公众(含政府、社区等)五大群体。相关方利益最大化的实现必须基于企业ERP系统对五大群体资源信息的有效收集整理及预测,以达到供应链相关各方的价值最大化目标,从而为企业的长远战略规划提供保障。
(2)“信息高度集成”管理目标的实现。ERP系统以企业长期发展目标为导向,紧密结合生产经营业务流程,以模块式结构覆盖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ERP系统多数采用C/S(客户机/服务器)或B/S(浏览器/服务器)结构,以服务器作为数据仓库载体,实现整个供需链...
(一)ERP视角下财务管理的运维变化
1.ERP带动财务管理的目标创新
(1)“相关方利益最大化”目标的提出。众所周知,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传统财务管理目标的演变经历了“产值最大化→利润最大化→股东价值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过程,而随着ERP的广泛应用,财务管理创新提出了 “相关方利益最大化”的目标。“相关方利益最大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基于博弈均衡理论视角,充分考虑与之可能存在协作或矛盾冲突等相关方利益条件下,兼顾各方的利益以调动相关方协作配合的积极性,从而达到经济利益最大化目标。一般而言,企业的利益相关方主要包括所有者、员工、供应商、客户及公众(含政府、社区等)五大群体。相关方利益最大化的实现必须基于企业ERP系统对五大群体资源信息的有效收集整理及预测,以达到供应链相关各方的价值最大化目标,从而为企业的长远战略规划提供保障。
(2)“信息高度集成”管理目标的实现。ERP系统以企业长期发展目标为导向,紧密结合生产经营业务流程,以模块式结构覆盖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ERP系统多数采用C/S(客户机/服务器)或B/S(浏览器/服务器)结构,以服务器作为数据仓库载体,实现整个供需链上人、财、物信息和产、供、销等所有业务的信息集成。典型的ERP系统一般包括系统管理、生产管理、销售管理、采购管理、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人力资源管理、办公自动化、项目管理、信息查询等基本模块,而财务管理模块则作为其核心模块,通过数据接口与其他模块相互集成信息,从而达到对于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的高度集成。例如,资金管理模块实现了企业内部资金运作的集成式管理,及时反馈企业内部资金的运作信息,有利于企业内部资金的调拨,实现资金利用率及产能的最大化。
(3)“财务管理前置”目标的实现。企业无论是处于手工记账还是电算化核算的财务管理模式下,财务管理信息必须等到业务流程进展完毕,相关单据交至财务部门之后,才由财务部门进行结算评价相应业务的结果及成效。对此,财务管理得出的结论与效应是滞后的,往往采取“事后补救”的方式。而ERP系统实现了企业财务管理模块与其他经营模块的实时集成,财务管理工作可以有效地基于实时的准确信息开展。由于信息集中与管理结构的扁平化,财务管理在企业的经营流程中实现了前置管理,提前预测、分析潜在风险,对企业防范税收风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ERP引领财务管理的运维突破
(1)ERP利于财务管理适用范围的拓宽。传统财务管理思维模式是基于以盈利为目标的组织展开的,经常容易忽略非盈利组织的存在。而ERP系统通过整合SRM(供应商关系管理)和CRM(客户关系管理),突破了传统电算化会计理念,将信息的集成建立在基于供应链管理及电子商务之上的供应商、客户及合作伙伴信息收集整合。通过梳理业务流程,可以实现一切组织行为以供应链的模式再现,从而使ERP财务管理不仅适用于盈利组织,也适用于非盈利组织。以非盈利组织为例,某学校ERP系统可以其单独的课程作为产品,教师作为供应商,学生作为客户,课程体系分类作为项目管理,单独进行每一项目的效益核算及项目流程管理。因此,ERP标准化管理流程可以通过用户自定义开发转化为不同组织的具体管理模式。
(2)ERP促进财务管理与电子商务的协同。当前,伴随着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数据信息的瞬息万变对于企业经营管理实时反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ERP系统紧跟时代需求,通过SCM(供应链管理)与电子商务管理理念的融合,协助企业创建符合自身经营特点的供应链网络,将SRM理念、CRM理念融合于SCM理念之中,将企业的客户与供应商信息综合形成网络系统,借助无缝信息构建基于供应链体系以及电子商务协同的管理模式,实现经营数据与业务同步的全方位更新,形成企业资金流、货物流、信息流的协同一致,以支持企业提高工作效能。
(3)ERP加快财务管理工作进一步细化。ERP系统通过设置公司代码、利润中心、成本中心、订单等多种方式,归集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各项收入、成本、费用并进行细化管理,以流程化的管理视角实现企业收入、成本、费用的全流程显示,从而完成企业从项目管理到事业部再到产品的盈利分析及预测。
(二)ERP视角下企业财务管理的应对
一是深刻理解ERP视角下的财务管理新运维思想,不能仅看其中的财务模块,而是深刻领会ERP系统下财务管理所蕴含的先进管理理念及其效应方式。
二是进一步延伸数据的用途,结合ERP报表系统的可定制性,可以在原有的审计报表基础上加入企业纳税申报报表的开发,以实现企业整体经营流程与外部监管流程的闭环式管理。
三是加强财务人员的分析预测能力培养,实现ERP系统海量数据信息的存储与集成。根据业务流程将大量的会计核算交由计算机自动完成,有效保证核算信息的准确度,彻底地将财务人员从繁重的会计核算中解放出来,以提高培养他们分析与预测的能力。
四是加强财务管理中企业成本、间接费用以及跨国集团费用分摊的细化管理。从ERP带来的财务管理新运维思想不难看出,成本管控将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胜的关键。因此,企业需要进一步细化成本管理,在条件适当的情况下考虑引入ABC成本法(作业成本法),以加强成本费用管理及控制,达到企业经营管理运维效应的利润最大化。
责任编辑 陈利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