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经营业绩评价一直是业界关注的焦点,因为它对公司战略目标的选择有重大的影响,对完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商业模式、提升保险资产管理能力、培育现代保险投资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由于竞争主体少,成立时间短,国内对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经营业绩评价的研究非常少。如何填补这一空白,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业绩评价体系,作为收集、分析和了解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经营业绩数据的一个基本框架,为政府监管部门、股东、客户、经营管理层等利益相关者提供必要的、相关的信息,就成为一个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
一、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经营业绩评价面临的困惑
我国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普遍脱胎于保险公司或保险集团公司的资金运用部门,其主要客户(即资金的委托人)一般都是公司的控股股东或关联方,资产委托管理关系的建立以及资产管理费的定价均处于受控状态,存在内部转移定价的可能。因此,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自身财务业绩的独立性与客观性受到质疑,难以真实地反映其自身的经营能力。所以,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无法像其他行业一样,以财务业绩作为经营业绩评价的主要标准。目前,我国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普遍以受托资产的...
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经营业绩评价一直是业界关注的焦点,因为它对公司战略目标的选择有重大的影响,对完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商业模式、提升保险资产管理能力、培育现代保险投资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由于竞争主体少,成立时间短,国内对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经营业绩评价的研究非常少。如何填补这一空白,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业绩评价体系,作为收集、分析和了解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经营业绩数据的一个基本框架,为政府监管部门、股东、客户、经营管理层等利益相关者提供必要的、相关的信息,就成为一个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
一、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经营业绩评价面临的困惑
我国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普遍脱胎于保险公司或保险集团公司的资金运用部门,其主要客户(即资金的委托人)一般都是公司的控股股东或关联方,资产委托管理关系的建立以及资产管理费的定价均处于受控状态,存在内部转移定价的可能。因此,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自身财务业绩的独立性与客观性受到质疑,难以真实地反映其自身的经营能力。所以,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无法像其他行业一样,以财务业绩作为经营业绩评价的主要标准。目前,我国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普遍以受托资产的投资收益率作为衡量业绩的主要指标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投资收益率只能用来衡量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投资能力与投资业绩,无法全面反映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经营能力与经营业绩。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除了投资能力外,还需具备风险控制、运营、研究、业务发展与创新等多方面的能力。投资业绩只能反映委托人即客户的要求,无法体现股东对股权回报的要求。
其次,不同公司的投资收益率不具有可比性。资产负债匹配是保险资金投资的主要特征之一,不同的委托人有着不同的负债结构及相应的战略资产配置要求。在未考虑资产配置与风险的前提下,不能通过简单比较投资收益率来评价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投资能力。
再次,同一公司不同时期的投资收益率不具有可比性。在不同时期的市场环境下,业绩基准也不一样,在牛市环境下较高的投资收益率可能代表较差的投资业绩;反之,熊市环境下较低的投资收益率可能意味着较好的投资业绩。
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经营业绩评价的新思路
英国克兰费尔德大学管理学院的AndyNeely等教授和安德森咨询公司针对传统的业绩评价体系都过分强调股东利益的缺点,以及当前流行的平衡计分卡只考虑了股东、员工与顾客三个利益相关者的不足,提出了业绩三棱镜体系。业绩三棱镜的结构可以表示为一个由五个方面所构成的三维图形——三棱镜,其基本寓意为:日光经过三棱镜的折射显示出七彩颜色,而企业经营环境经过业绩三棱镜的“折射”则反映出各类利益相关者的要求,企业可以据此开展管理并对结果进行评价。构成业绩三棱镜的五个方面是:利益相关者的贡献度、利益相关者的满意度、战略、过程和能力。其中,利益相关者的满意度和贡献度构成了业绩三棱镜的两个底面,而战略、过程和能力则形成了业绩三棱镜的三个侧面。业绩三棱镜的最大特点就是把利益相关者置于业绩评价的中心地位,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出发来形成企业的战略、确定企业的内部过程和发展能力。
业绩三棱镜为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业绩评价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笔者认为,保险公司的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投资业绩评价是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业绩评价的核心
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投资能力,获取持续、稳定、优异的投资业绩是满足各利益相关者需求的根本途径。投资业绩评价是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业绩评价的核心,但由于可比性的问题,投资收益率并不适合直接用来评价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投资业绩,而超额收益和超额收益率由于消除了影响可比性的相关因素,更适合用来进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投资业绩的评价。
超额收益是指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受托管理资产获得的投资收益扣减按受托资产规模和基准收益率计算的投资收益后的余额,是受托资产投资收益超过基准收益的部分。超额收益率即实际投资收益率与基准收益率的差。公式分别为:超额收益=实际投资收益—平均资产管理规模×基准收益率;超额收益率=实际投资收益率—基准投资收益率。

2.风险管理能力是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长远业绩的根本保证
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经营过程中,面临诸多风险,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合规风险等,有效防范风险始终是保险资产管理的首要任务。对于信用风险管理能力,可以参照保监会拟订的《保险机构信用风险管理能力标准》进行评价。对于合规风险管理能力,可以参照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等联合印发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进行评审。对于市场风险管理能力,可以通过计算下行风险及收益率标准差来衡量。公式分别为:其中,为月收益率,i从1至n,分别计算最近1年、最近2年、最近3年……的下行风险;标准差=5854,其中,
可为月收益率,也可为月超额收益率,i从1至n,分别计算最近1年、最近2年、最近3年……的标准差。
3.员工才能发挥及权益保障是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业绩评价的基础
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经营业绩也是员工的投资能力、管理能力、创造能力、敬业精神等共同作用而形成的结果。员工是公司运营和不断发展的主体,是保持公司持续竞争力的关键。经营者如果不重视员工利益的保障,员工也就不会将公司作为自己的归属,为公司贡献自己的创造力。因此,将员工的权益和满意程度纳入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经营业绩评价模型对于实现公司价值目标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评价指标选择上,可以选用员工满意度、员工流失率、绩优员工流失率、员工人均薪酬福利增长率等。
4.守法经营、勇于担责是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持续经营的前提
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必须守法经营、依法纳税,并勇于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否则,不仅可能遭到政府监管部门的严厉处罚,还会带来难以衡量的的风险。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与政府监管部门的良性互动,对保险业融入经济社会、参与金融改革、提高社会贡献度、促进保险市场与货币市场及资本市场的协调均衡发展都具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在评价指标选择上,可以选用社会贡献率、公共关系评分、就业贡献率等。
根据上述特点,各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即可以结合自身的战略、过程和能力等,构建符合自身特色和要求的业绩三棱镜评价指标体系。不同的利益相关者亦可根据其需求对不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进行分析和比较。■
(作者系平安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财务总监)
责任编辑 陈利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