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随着高校法人地位的取得,高等教育推行“政府宏观管理,学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体制。为解决办学经费不足的问题,高校选择了负债方式,负债在增强高校办学实力、缓解资金紧张问题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财务风险。构建一套基于内部控制视角下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能够有效防范高校财务风险,确保高校教学、科研及学生管理不受影响。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就高校如何构建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内部控制缺陷导致高校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1.管理人员责任不明确。高校的管理人员大致分为两类:一类为纯行政人员;另一类为教学人员兼任管理人员。管理人员工资及待遇是由高校按国家的工资套改方案实行分类定级核算的,这些人员的工资及待遇与其从事管理工作的绩效关系不大,高校也无法从其管理岗位的职责实施明确的责任划分,更无法通过绩效考核的方式核算其报酬,从而导致管理人员人浮于事,增加高校的管理成本,导致高校财务风险增加。
2.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和高校自身地位的提高,高校法人身份的财务权力随之增加,由于增加的财务权力与制约其财务权力的制度并不同步,导致高校高层...
随着高校法人地位的取得,高等教育推行“政府宏观管理,学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体制。为解决办学经费不足的问题,高校选择了负债方式,负债在增强高校办学实力、缓解资金紧张问题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财务风险。构建一套基于内部控制视角下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能够有效防范高校财务风险,确保高校教学、科研及学生管理不受影响。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就高校如何构建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内部控制缺陷导致高校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1.管理人员责任不明确。高校的管理人员大致分为两类:一类为纯行政人员;另一类为教学人员兼任管理人员。管理人员工资及待遇是由高校按国家的工资套改方案实行分类定级核算的,这些人员的工资及待遇与其从事管理工作的绩效关系不大,高校也无法从其管理岗位的职责实施明确的责任划分,更无法通过绩效考核的方式核算其报酬,从而导致管理人员人浮于事,增加高校的管理成本,导致高校财务风险增加。
2.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和高校自身地位的提高,高校法人身份的财务权力随之增加,由于增加的财务权力与制约其财务权力的制度并不同步,导致高校高层领导或重要部门的负责人滥用资金管理权限,造成资金被贪污挪用、私分或被骗,从而引发财务风险。
3.财务预算失控。目前很多高校比较重视财务预算编制工作,但对财务预算的执行不太重视,主要表现在:一方面盲目搞“赤字预算”,往往入不敷出导致资金紧张,甚至于难以维持日常运转的开支;另一方面高校一些相关项目的内部人员与外部人员相互串通,从中牟利,致使一些项目的实际决算数大大超出预算数,造成资金的严重浪费。
二、基于内部控制视角下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
内部控制是高校财务目标实现的保障。2008年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明确规定,内部控制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信息与沟通、控制活动及内部监督五要素。借鉴企业内部控制的五要素,笔者认为,基于内部控制视角下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也应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1.内部环境指标。内部环境是内部控制的基础,内部环境指标需涵盖治理结构、权责分配、管理者素质、内部审计方面的内容。(1)治理结构的构建有利于各教学部门、管理部门各司其职,从而有效规避财务风险,具体包括:设立审计委员会且独立于其他部门;校领导层与审计委员会相互独立,没有出现兼任两职的现象;审计委员会直接受命于校长办公室。(2)权责分配主要是为确保各人员职责分明,权利与义务相匹配,避免在出现问题时相互推诿,从而影响解决问题的效率。设立权责分配指标的具体要求为:各员工具有与其工作相匹配的专业能力;有规章制度对各部门人员进行明确分工;各员工明确自己承担的责任与义务;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3)管理者素质指标包括的内容为:管理者具备与职位相符的专业技能和素质;管理者制定了与职位相称的行为准则并有效执行;对管理者定期进行职业道德及技能训练。(4)内部审计作为内部环境的核心部分,可对高校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监督,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将重大缺陷上报至高校管理层,从而及时弥补漏洞预防高校财务风险,其具体工作和要求为:定期对各院系重大投资项目进行审计;定期召开内部审计工作会议;定期公布内部审计结果;内部审计人员不得兼任其他部门(除教学外)的工作。
2.风险评估指标。风险评估是指对高校内部风险进行预测,对可能出现风险的情况或突发状况进行及时反馈,并提出解决措施,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策略。(1)风险识别要求:定期对高校运营情况进行评估,看是否存在运营风险;对财务报告进行分析,看是否存在偿债风险;对招生情况进行评估,看是否与预算相背离。(2)风险分析要求:根据内外部因素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找出可能导致风险的具体环节;能快速判断出风险的大小。(3)风险策略要求:依据风险性质、大小综合运用风险规避、风险降低、风险转移和风险承担等策略,规避财务风险或将风险控制在高校可接受的范围内,主要体现在:有针对常见风险的应急预案;能快速成立应急专家组并找出对策;将策略运用于风险防范。
3.信息与沟通指标。建立该指标旨在使信息在各级间流畅传达,在出现特殊情况时为解决问题争取时间,从而提高内部控制制度运行的效率与效果,主要包括信息与沟通制度、举报投诉及举报人保护制度、反错弊制度。(1)信息与沟通制度从制度层面对信息与沟通要求进行说明,为各教学与管理部门提供制度参考,具体内容包括:建立内部信息系统且校管理层积极支持系统的建设;对教职工、学生反映的情况进行快速处理;定期组织核心教职工进行讨论。(2)举报投诉及举报人保护制度是高校信息与沟通指标中较重要的一项,设立该指标时要求:有专人专线处理举报投诉情况;设立校长举报箱;对反映较大的情况进行快速核实、处理;情况属实对举报人进行保护,并依据实际情况进行奖励;定期将举报情况进行公布。(3)反错弊制度要求:高校成立反错弊案小组;定期召开错弊情况通报会;建立反错弊数据库并进行错弊风险分析。
4.控制活动指标。设立该指标旨在确保高校的各项活动按照既定的政策、制度执行,它是整个内部控制制度的核心,主要包括财务预算、授权审批、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运营分析方面的内容。(1)财务预算要求:高校各部门按照统一规范进行预算;专家组对预算的真实性与可行性进行论证;定期依据实际情况对预算进行修改;年终对预算完成情况进行通报。(2)授权审批要求:高校应根据实际情况界定一般性授权审批与特殊性授权审批的制度与程序;有严格的费用尤其是经费报销制度;授权与审批部门相分离;对各岗位的权限进行明确界定。(3)会计系统控制要求:严格遵守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会计人员具有与工作职位相适应的专业技能;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的处理程序;定期对会计工作进行检查。(4)财产保护要求:严格遵守国家规定,对固定资产进行折旧处理;建立财产日常管理、定期清查制度;定期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5)运营分析要求:及时检查校办工厂财务状况,降低连带风险;分析学校筹资、投资情况,严格遵守资金的使用范围;定期抽查日常教学情况以提高教学质量;激励教师进行科研创新,增加学校发展潜力。
5.内部监督指标。在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实施和运行的过程中,难免发生与目标相背离的情况,因此需要设置内部监督指标加强对内部控制运行的效率和质量的监督,该指标主要包括内部监督制度、内部监督资料的保存制度、缺陷报告、自我评价方面的内容。(1)内部监督制度要求:在遵守国家相关政策规定的基础上,依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内部监督制度并对相关制度进行完善;规定监督部门的职责权限;规定内部监督的程序、方法和要求。(2)内部监督资料的保存既便于发现内部控制中存在的不足与财务风险,也便于约束相关人员的行为,有效遏制腐败问题,因此要求设立内部监督资料的保存制度,以确保控制过程的可验证性,同时设立内部控制资料保密制度。(3)缺陷报告要求高校在执行内部控制任务过程中发现内部控制制度的缺陷后,分析缺陷的性质及原因,最终提出意见与措施的书面报告,设立该指标的具体要求是:每年对学校存在的内部控制缺陷形成报告并向领导层汇报;针对存在的内部控制缺陷提出解决措施。(4)自我评价指标要求:设立自我监督机制;定期向领导层汇报实施内部控制的情况,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确保监督活动独立进行。■
(本文受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的资助)
责任编辑 刘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