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汇率风险产生于经济主体的跨货币交易行为。基于会计报表视角而言,汇率变化造成企业外币资产与负债、收入与支出等会计报表项目在转化为本币时其实际价值发生变动,从而可能使该经济主体蒙受经济损失或丧失期待利益。资产负债表中外币资产和外币负债的错配是汇率风险产生的根源,汇率波动引起的利润表中利润的波动是汇率风险的外在表现,汇率风险在现金流量表中则表现为外币流入与外币流出的失衡,从而对公司的实际运营造成影响。
(一)基于资产负债表的策略
降低资产负债率、改善负债结构是规避汇率风险的长效机制。一是降低外币负债的比例,可考虑通过在国外资本市场增发新股、引进国外战略投资者或发行优先股等措施筹集外币资金,利用筹集的外币资金购置外币资产或归还外币债务,逐步达到外币资产规模和外币负债规模的相对平衡,从而减少汇率波动对资产负债表的影响。二是通过在国内资本市场增发新股、引进战略投资者等措施筹集人民币资金,兑换成外币后偿还外币债务,降低外币负债水平。三是以筹集的人民币资金归还人民币借款,降低公司总体债务负担,这一措施虽然不能直接减少汇率风险,但可改善负债结构,提高公司抵抗汇率波动风险的能力,同时债务总体...
汇率风险产生于经济主体的跨货币交易行为。基于会计报表视角而言,汇率变化造成企业外币资产与负债、收入与支出等会计报表项目在转化为本币时其实际价值发生变动,从而可能使该经济主体蒙受经济损失或丧失期待利益。资产负债表中外币资产和外币负债的错配是汇率风险产生的根源,汇率波动引起的利润表中利润的波动是汇率风险的外在表现,汇率风险在现金流量表中则表现为外币流入与外币流出的失衡,从而对公司的实际运营造成影响。
(一)基于资产负债表的策略
降低资产负债率、改善负债结构是规避汇率风险的长效机制。一是降低外币负债的比例,可考虑通过在国外资本市场增发新股、引进国外战略投资者或发行优先股等措施筹集外币资金,利用筹集的外币资金购置外币资产或归还外币债务,逐步达到外币资产规模和外币负债规模的相对平衡,从而减少汇率波动对资产负债表的影响。二是通过在国内资本市场增发新股、引进战略投资者等措施筹集人民币资金,兑换成外币后偿还外币债务,降低外币负债水平。三是以筹集的人民币资金归还人民币借款,降低公司总体债务负担,这一措施虽然不能直接减少汇率风险,但可改善负债结构,提高公司抵抗汇率波动风险的能力,同时债务总体水平的下降还可改善公司的有关财务比率,提高公司信誉,增强公司在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的融资能力。公司甚至可以在必要的时候采取借入人民币归还外币的紧急措施来减少汇率波动给公司带来的可能损失。
(二)基于利润表的措施
利润表中,由汇率波动引起的汇兑损益项目变动是影响公司利润波动的重要因素。如果预测人民币升值发生逆转或趋势不明,公司可通过金融市场利用汇率衍生工具进行套期保值,这是短期内即可见效的利率风险规避措施。例如,公司可利用金融市场中的期货合约进行汇率风险管理,针对既定的未来需要偿还的外币债务,买入与未来需要偿还的外币债务的币种、金额和支付时点相同的外汇买入期货合约,以提前锁定未来买入外汇汇率的方式对冲未来需要偿还的债务,从而规避汇率波动风险。如果公司不想失去人民币升值情况下带来的收益而又想规避人民币贬值时带来的损失时,可考虑运用期权交易,通过支付一定的费用取得在未来某特定时点按约定汇率购买某种外汇的选择权,当未来人民币升值时,可以约定汇率买入外汇以偿还到期的外币债务,达到套期保值的效果,倘若人民币贬值,则可放弃期权合同,收获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收益。可见,外汇期权交易比远期外汇交易有更大的灵活性和主动性,是在汇率变动不确定情况下的一种选择。此外,还可通过掉期交易或几种金融工具的联合使用达到规避利率波动风险的目的。
(三)基于现金流量表的对策
利率风险在现金流量表中主要表现为外币流入与外币支付在金额和币种上的不平衡。克服这种不平衡首先要制订未来外币现金流入和流出计划,力求未来外币的现金流入净额与需要偿还的外币金额在规模、币种和时间上的大致匹配,从而达到“自然免疫”和自然对冲外币波动的风险。债务互换也是规避汇率风险的一种方法,针对航空公司未来外币流入较少而外币负债较多的状况,可考虑通过金融机构中介,将自己未来需要支付的外币负债与另一债务人的人民币债务按照事先约定的条件,交换未来各自债务流量,弥补各自在市场上直接筹措这类货币的相对劣势,这种方式特别适合中长期借贷和融资业务的汇率风险规避。此外,选择结算币种也是汇率管理的方法之一,采取出口时争取收硬货币,进口或对外负债时争取付软货币,这样在汇率波动时,软硬货币之间收益与损失可部分相抵,以降低汇率风险。■
责任编辑 李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