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企业可持续增长率是指在不耗尽企业财务资源的情况下,企业销售所能实现的股东权益的最大增长率。因此,在使企业资金链不断裂或不造成企业资源浪费的前提下,企业保持合理的增长速度以使股东权益最大化才是企业管理者所应追求的目标。但目前一些企业经营者往往将资产扩张和销售快速增长看成是促进企业可持续增长、提高企业价值和利润的重要途径,由此引发一些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并带来财务风险。那么,如何解决所面临的财务问题、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增长?笔者对此进行简要分析。
(一)促进企业可持续增长所面临的财务管理问题
1.企业财务战略决策失误
(1)财务风险管理不善。当前,较多企业管理者在战略指导思想上出现偏误,常常为了快速发展,注重加强生产和销售的管理而疏于财务风险的防范。同时,由于财务管理机制的不健全和高素质财务管理人员的欠缺,导致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水平较低。
(2)忽视企业的生命周期。企业及产品在其成长过程中大致会历经四个阶段: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并且在不同的阶段呈现出不同的资金需求。但由于企业管理者忽视了企业生命周期或对企业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现金需求规律把握不准,造成了资金短缺或资...
企业可持续增长率是指在不耗尽企业财务资源的情况下,企业销售所能实现的股东权益的最大增长率。因此,在使企业资金链不断裂或不造成企业资源浪费的前提下,企业保持合理的增长速度以使股东权益最大化才是企业管理者所应追求的目标。但目前一些企业经营者往往将资产扩张和销售快速增长看成是促进企业可持续增长、提高企业价值和利润的重要途径,由此引发一些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并带来财务风险。那么,如何解决所面临的财务问题、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增长?笔者对此进行简要分析。
(一)促进企业可持续增长所面临的财务管理问题
1.企业财务战略决策失误
(1)财务风险管理不善。当前,较多企业管理者在战略指导思想上出现偏误,常常为了快速发展,注重加强生产和销售的管理而疏于财务风险的防范。同时,由于财务管理机制的不健全和高素质财务管理人员的欠缺,导致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水平较低。
(2)忽视企业的生命周期。企业及产品在其成长过程中大致会历经四个阶段: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并且在不同的阶段呈现出不同的资金需求。但由于企业管理者忽视了企业生命周期或对企业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现金需求规律把握不准,造成了资金短缺或资金使用效益低下的状况,加大了财务风险。
2.企业财务管理策略不当
(1)企业内部管理水平较低。大多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由于民主决策机制不够健全,管理者们仅凭自己的经验做出决策,导致决策失误的频率增加,使企业无法从容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和日益激烈的竞争。同时,因企业内部管理水平不高和内控不严,多数资产周转率和资金使用效益不高,企业经营成本居高不下甚至出现严重浪费,使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不断攀升。
(2)企业现金流管理不够规范。在目前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形势下,一些企业的资金管理体制还不太完善,资金管理者缺乏全面预算管理的理念,无法做出科学、合理的资金预测与决策。一些企业无法确保最佳现金持有量,财务管理部门与资金使用部门信息交流又不够通畅,致使管理跟不上资金运营的速度,增大了资金运营的风险。一些企业仅凭领导者的经验来判断资金的需求量和持有量,不能及时了解企业的资金使用情况,常常出现资金不足或资金闲置的现象。
(3)资金回收策略欠佳。一些企业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此举可以增加企业利润,但相当多的企业由于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不够,盲目赊销,造成应收账款失控,一定比例的应收账款长期无法收回,直至成为坏账。此外,在目前我国企业的流动资产中,存货所占比重相对较大,且很多表现为积压存货,由此占用了大量资金,造成资金周转困难。
有关专家学者认为,企业可持续增长的核心指导思想是“均衡”,即寻求企业的实际增长与可持续增长之间的相对一致,基于此,笔者认为,企业在可持续增长中,应以“均衡”思想为指导,通过分析造成可持续增长率与实际增长率之间差异的因素,制定出符合企业增长需求的财务对策,最终达到实际增长与可持续增长间的均衡及防范财务风险的目标。
1.完善财务战略管理决策
当企业实际增长率超过可持续增长率时,企业管理者不能盲目乐观,因为这意味着企业将可能面临资金短缺的风险,故管理者应结合企业生命周期、行业情况等因素来分析,预测各种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并积极采取防范措施。
(1)提高财务杠杆率。即通过增加负债比率来获得更多债务融资,为企业发展寻求资金。企业在增加债务融资时需考虑以下因素:一是资产回报率是否大于负债利息率。只有当资产回报率大于负债利息率时,企业才能获取剩余收益和具备偿债能力。二是财务风险。当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较高、债务负担较重时,经营环境一旦发生变化,很可能会引发财务危机。三是借款约束。贷款人为防止借款人转移经营风险,通常会对借款企业的再融资、股利发放等提出约束条件。
(2)降低股利支付比率。股利分配政策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较大的影响,选择降低股利支付比率须考虑投资者对股利和投资前景的看法:若投资者认为企业具有良好的投资和发展机会,他们就乐于接受该做法;若投资者认为企业的投资前景不佳,则股利支付率的下降可能会引发他们的不满,进而导致股票价格下跌或董事会改组等现象。
(3)实施有益的剥离。除调整上述财务政策之外,企业还可通过实施有益的剥离来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增长。有益的剥离可从两方面缓解企业增长中的困扰:一是通过出售收益仅够支出的经营项目来增加现金流;二是通过摒弃某些增长资源来减少生产和销售的过度增长。
(4)寻求合伙企业。当其他所有办法都失效时,就应考虑寻求资金实力雄厚的合伙企业。笔者认为,有两类企业有能力提供企业发展所需要的现金,值得考虑:一类是进入成熟期的企业,它们正在为多余的现金流寻找有利可图的投资场所;另一类是相对保守但能给合伙对方带来变现性和供货能力的财务公司。

当企业实际增长率小于可持续增长率时,此时企业一般处于成熟期或衰退期,财务管理决策主要有:
一是寻找新的增长点。进入成熟期的企业往往面临着增长动力不足的困惑,若找不到支撑增长的途径,则企业必将快速进入衰退期。此时,企业应通过调整企业内部组织结构、优化内部资源在行业内部寻求新增长的可行渠道,或有计划地在其他更有活力的行业内寻求新的增长机会,以有效利用闲置资源,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增长。
二是把钱还给股东。解决资源闲置问题最直接的办法就是通过多发放股利或回购股票把钱还给股东,但这种做法较为被动,它向投资者传递了经营者无力管理企业的信息。因而,许多管理者似乎对增长有一种偏爱,他们对大量发放股利的做法有抵触心理,故这种解决办法尚不普遍。
三是投资快速成长的企业。处于成熟或衰退期的企业往往与那些处于快速成长期的企业在管理问题上不谋而合,因为成长缓慢的企业多在为其剩余的资源找出路,而快速成长的企业则多在寻求维持其快速成长的各种资源。但投资快速成长的企业其实施难度和风险都较大,其成功率也较低,应谨慎而为。
2.加强资产和资金的管理
(1)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资产运营效率。为维持企业适度的可持续增长率,企业需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各项资产的周转率,尤其对应收账款应采取较严格的信用政策以缩短其回收期,在保证生产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尽量降低库存以减少存货资金的占用。此外,还应加强成本管理,严格控制费用支出,降低产品成本。
(2)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企业应加强资金集中管理,统一调度,实行“收支两条线”和账户“零余额”管理,减少资金沉淀,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强债务分析和管理,优化债务结构,将现金流量管理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高度重视企业的支付风险和流动风险。
(3)加强货款回收管理,加快资金周转。为保证企业货款能及时回收,企业应建立严格的货款回收制度,尽量避免赊账现象,或在赊账前对客户进行信用评估,仔细考察客户的盈利能力与偿债能力,建立科学合理的赊销信用体系。同时还应组织销售人员进行催账技巧培训,提高销售人员的素质,鼓励销售人员创新收款思路与方式,使货款得到及时回笼,加快资金的周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