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会计精神是由会计工作实践及其本质特征决定的。如,不久前媒体曝出的“中华儿慈会”把4.75亿元误写成47.5亿元事件,经审计,是由于会计人员的疏忽大意造成的。会计人员从业都知道作风要严谨、精细,这是自己想像或别人要求的吗?不是,这是这项工作环环相扣、缜密的内在联系决定的。因此,笔者认为,对会计精神的提炼,主要应着眼并着力于对会计工作实践及其本质特征的认识、再认识。
一、会计工作具有广泛的社会性
1.从时序和地域来说,无论什么年代,不分区域、民族和国度,都有会计工作单位。从会计的功能来说,会计本来是生产经营的一项附带工作,但会计又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因为现代社会再生产(生产、分配、交换、流通、消费)的任何一个环节都离不开会计工作。如甲单位会计主体对乙单位提供了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单据,乙单位的会计人员按照会计法的有关规定“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有权不予接受”,这时乙单位会计人员行使职权的范围远远超出了本单位,说明会计工作还承担了社会职责,既服务于本单位又服务于社会。
2.从会计工作的核心价值作用来说,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中产品品种较多,交易行为又较为复杂,尤其对一个国家、地区、单位财...
会计精神是由会计工作实践及其本质特征决定的。如,不久前媒体曝出的“中华儿慈会”把4.75亿元误写成47.5亿元事件,经审计,是由于会计人员的疏忽大意造成的。会计人员从业都知道作风要严谨、精细,这是自己想像或别人要求的吗?不是,这是这项工作环环相扣、缜密的内在联系决定的。因此,笔者认为,对会计精神的提炼,主要应着眼并着力于对会计工作实践及其本质特征的认识、再认识。
一、会计工作具有广泛的社会性
1.从时序和地域来说,无论什么年代,不分区域、民族和国度,都有会计工作单位。从会计的功能来说,会计本来是生产经营的一项附带工作,但会计又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因为现代社会再生产(生产、分配、交换、流通、消费)的任何一个环节都离不开会计工作。如甲单位会计主体对乙单位提供了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单据,乙单位的会计人员按照会计法的有关规定“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有权不予接受”,这时乙单位会计人员行使职权的范围远远超出了本单位,说明会计工作还承担了社会职责,既服务于本单位又服务于社会。
2.从会计工作的核心价值作用来说,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中产品品种较多,交易行为又较为复杂,尤其对一个国家、地区、单位财富总量的计算考核而言,靠什么方法把社会成员已经生产或正在生产制作的有形资产、无形资产等统汇到一起呢?只有靠会计利用综合价值指标有根有据地进行确认、记录、计量和核算,从量和质两方面将有关资产的价值统一表现出来,这也体现出会计工作具有广泛的社会性。
3.从会计工作与每个社会成员切身利益的关系来说,凡是从事经济活动的单位、机构或组织的业绩,以及每人的劳动贡献、效率和权益(工资报酬),都离不开会计工作的反映、核算和监控,会计的功能与社会活动的核心利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会计工作成了一切社会利益集团掌管社会财富和分配社会财富的核心手段和主要工具。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的社会化决定了会计工作的社会化,会计职能是一项社会职能。任何一笔会计业务,不再仅仅是一个人或单位(法人)的事,对同一笔会计业务从不同的侧面各自利用综合的价值指标,通过会计(含金融)特有的方法进行核算、报告,如实反映并提供完整、真实的经济信息,以满足整体经济社会活动自控与外控的各种需要,这也体现出会计工作具有广泛的社会性。
还应当清醒地注意到,十多年前,在巴黎召开的世界会计师大会上,时任世行行长的詹姆斯·沃尔芬森作的《会计师与社会:为公众利益服务》主题讲演中曾说,“我们拥有同一个国际金融制度,……意味着需要会计师们本着道义和伦理责任挺身而出,为大众利益服务。……贡献于开发,抵制腐败,维护秩序”。
“在动荡多变的世界上,会计师们应当更多地承担起社会责任来,这是会计的主题,更是与会全体会计师乃至全球会计师永恒的理念和挥之不去的情节”。
二、会计工作具有较强的政策性和法治性
会计工作具有较强的政策性和法治性体现在:为会计工作立法;保护会计人员行使职权。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为促进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的落实,国务院发布了《会计人员职权条例》。改革开放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于1985年1月21日正式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从此,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会计人员有了依法工作的根本大法。经过两次修订的会计法,明确赋予了会计人员工作的四个“有权”(见会计法第十四条、第二十八条、第二十九条、第三十条),同时明确了单位负责人的职责及其与会计人员的工作关系,会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受到了法律的保护。
在实际工作中,国家财政每年巨额转移支付,创业、扶贫、社保、医保、农村中小学生午餐补助等专项资金的拨付、使用、监控和报告,各环节都必须经会计人员之手,说会计工作既担负着经济职责又具有较强的政策性、法治性一点也不为过。我们无意拔高会计人员的社会地位,但也不希望一些人心里牢牢把着这道关口,却在行动上鄙视甚至亵渎会计人员依法执业。只有正确认识会计工作的本质特征,才能从根本上正视其应有的社会地位。
三、会计工作的实效性
众所周知,每年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年度预算及其决算,其中的主要经济指标都是经过全国众多会计主体笔笔积累、有序汇总再经与相关部门协调口径形成的结果,其及时性、真实性和作用之大是无可讳言的。
还应看到,一切经济违纪、违法、犯罪的切入点,都若明若暗隐藏在每日发生的会计业务之中。但再隐蔽的不法经济行为,也难逃会计人员耳目。正如财政部会计司司长杨敏所说,“会计行为肩负着依法客观公正处理社会各阶层经济利益关系、促进人类社会关系正常发展的任务。”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它取决于广大会计人员和全社会对会计工作本质特征再认识的程度。
四、当前会计工作面临的三大矛盾
一是会计工作的社会职责与会计人员归属于单位编制所有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一些单位会计人员对其职责的认识限于对单位尽职尽责服务,忽视了为社会公众利益服务的社会性。受视野局限,往往仅忙于繁重业务,缺乏开拓创新精神,视会计工作为谋生手段。而一些单位负责人忽视其单位存在的社会性,只看到或只承认本单位的价值,较少看到或无视与其他单位正常业务交往而存在的价值,以致把自己单位封闭起来,把会计人员视为本单位或个人的御用工具。
二是市场经济存在的弊端与现代社会信息网络化、社会化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一个会计主体信奉所谓商业秘密和财务秘密,这种局面势必造成会计人员依法执业的民主权力得不到应有发挥,广大群众的民主监督权力严重受阻。
三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的会计与企事业单位会计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在:前者,会计人员吃国家财政的饭,工作稳定,收入有保障,依法执业风险较小。后者,会计人员吃企事业单位的饭,工作不稳定,收入没保障,专业技术难度大,依法执业风险较大。
针对当前会计工作面临的三大矛盾,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解决办法:一是对肩负同一社会职责的会计人员在全国实行由专门独立机构统一管理、统一聘请的办法,社会待遇相同,公平公正,让会计人员摆脱普遍受制于单位负责人的被动局面,从根本上解除会计人员依法执业的后顾之忧。二是建立会计人员风险基金,以缓解会计人员不能依法执业的困境。
五、简括会计精神
基于以上思考,笔者认为,会计精神可概括为:如实反映、依法监督、科学分析、参与管理。
1.如实反映。会计资料只有真实完整才有存在的实际价值即生命力。会计法第三条规定,对会计资料“各单位必须依法设置会计账簿,并保证其真实、完整”。如做不到,已属违法行为,这条法律红线是不能越过的。
2.依法监督。会计工作有法可依且受法律保护,市场经济是法治下的市场经济,会计主体应把法律奉为圭臬,谓主动监督。如果会计人员自行放弃监督,看似不监督,实为被监督。
3.科学分析。无论什么单位的会计人员都是产权人或投资者、经营者、行政负责人的助手,任何一个单位的资金,必须依法由财会人员经管。因此,财务管理是关键。各项财务指标反映着经济活动的优劣,势必要求会计人员学习专业、法律、生产经营活动的相关知识,而且要深入了解生产工艺,才能对费用是多是少、成本升高降低、财务成果好坏、资金流转快慢等做出有前瞻性的分析,才能做出较高水平的财务分析报告,为单位的管理层当好助手。
4.参与管理。会计人员的社会地位按传统的说法是单位的“红管家”。换言之,会计人员有条件掌握单位的财务活动状况,因此,应主动参与管理,为单位如何提高经济效益出谋划策,唯有如此,才能真正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合格会计人员。■
责任编辑 刘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