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是集煤炭和化工资源研究与评价、钻探、物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质、化验与测试、航空测绘、空间遥感、煤炭化工地质、矿产资源勘查研究与开发、工程勘察、机械加工与制造、旅游服务等于一体的多专业综合性地质勘查队伍,拥有特色鲜明的中国煤炭地质理论体系和国际领先的煤炭综合勘探技术体系,是目前中央地勘行业的排头兵。
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完成了四次全国煤田预测,预测煤炭资源总量5.6万亿吨;开展了全国煤层气资源评价,预测煤层气资源量35万亿立方米。累计提交各类地质报告10000多件;探明煤炭资源量逾1.3万多亿吨,占全国已发现煤炭资源总量的90%以上;探明可供矿井建设利用的煤炭资源量2000多亿吨,占全国可供矿井建设利用储量的90%;提交磷、硫、钾、硼、砷等20多种矿产地质勘查报告600余份;先后发现了准格尔、兖州、神府等大型和特大型煤田100余处;为准格尔、潞安、晋城等20多个大型矿区提供了水源基地;建成青海钾盐、云南昆阳、贵州开阳等近100家大中型化工矿山,为我国化工、化肥、农药等行业提供了丰富的化工矿产资源;在青海省成功钻获天然气水合物,使我国成为首个在中低纬度冻土区发现天然气...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是集煤炭和化工资源研究与评价、钻探、物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质、化验与测试、航空测绘、空间遥感、煤炭化工地质、矿产资源勘查研究与开发、工程勘察、机械加工与制造、旅游服务等于一体的多专业综合性地质勘查队伍,拥有特色鲜明的中国煤炭地质理论体系和国际领先的煤炭综合勘探技术体系,是目前中央地勘行业的排头兵。
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完成了四次全国煤田预测,预测煤炭资源总量5.6万亿吨;开展了全国煤层气资源评价,预测煤层气资源量35万亿立方米。累计提交各类地质报告10000多件;探明煤炭资源量逾1.3万多亿吨,占全国已发现煤炭资源总量的90%以上;探明可供矿井建设利用的煤炭资源量2000多亿吨,占全国可供矿井建设利用储量的90%;提交磷、硫、钾、硼、砷等20多种矿产地质勘查报告600余份;先后发现了准格尔、兖州、神府等大型和特大型煤田100余处;为准格尔、潞安、晋城等20多个大型矿区提供了水源基地;建成青海钾盐、云南昆阳、贵州开阳等近100家大中型化工矿山,为我国化工、化肥、农药等行业提供了丰富的化工矿产资源;在青海省成功钻获天然气水合物,使我国成为首个在中低纬度冻土区发现天然气水合物的国家。此外,总局还先后制定了十多项行业规范标准,组织出版了《中国煤田地质学》等几十部专著,组织完成了数百个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40多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全国科学大会奖。
“十一五”时期,全局累计实现经营收入251亿元,利润总额12.4亿元,上缴税金9.5亿元,分别是“十五”时期的3.8倍、10倍和4倍。到“十一五”末,全局资产总额84.15亿元,较“十五”末增长了1.75倍;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净资产收益率分别较“十五”末提高了13.7和12.1个百分点,处于地勘行业优秀水平,荣获国资委第二任期“效益进步特别奖”。2011年,总局的生产经营在逆势中上扬,实现了经济发展的新突破,经营收入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35.17亿元,同比增长42.6%;实现净利润6.3亿元,同比增长48.5%;实现经济增加值4.76亿元,同比增长61.4%;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118.9%,同比提高3.5个百分点;净资产收益率16.5%,同比提高2.5个百分点;资产总额较年初增加了41.4亿元,同比增长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