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一)主要问题分析
1.医院管理层与专业人员的会计内部控制意识薄弱。医院高层管理人员的工作重心主要放在医疗、教学、科研方面,财务会计方面的专业意识较为淡薄,无法准确理解会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及其内涵。同时,医院财务人员的内控意识普遍也不强。
2.岗位设置不尽合理。目前有些医院由于床位及医务人员数量不断增加,医院为了节约运行成本,或是因为人员编制受到限制,专业财务人员并没有相应增加,存在不合理兼岗的现象,导致审批人、审核人、经办人、记账人员之间缺乏制约机制,内部会计控制无法落在实处。
3.预算控制重形式轻实质。部分医院未严格按照预算编制、审批、执行、调整、分析考核等预算管理制度开展工作,预算编制不规范,预算项目较为宽泛、细化程度不足,致使款项移动、增补预算的情况经常发生。另外,很多医院仅是机械地按照上级布置的任务开展预算编制工作,缺乏对预算控制的系统理解,往往形式符合要求,但实质内容不符要求。
4.“小金库”成为收入控制的难点。部分医院对“小金库”认识存在误区,捐赠的财物未按规定办理,医院内设科室不能正确进行收入控制,私设“小金库”等违规现象仍然存在。
5.支出及成本费...
(一)主要问题分析
1.医院管理层与专业人员的会计内部控制意识薄弱。医院高层管理人员的工作重心主要放在医疗、教学、科研方面,财务会计方面的专业意识较为淡薄,无法准确理解会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及其内涵。同时,医院财务人员的内控意识普遍也不强。
2.岗位设置不尽合理。目前有些医院由于床位及医务人员数量不断增加,医院为了节约运行成本,或是因为人员编制受到限制,专业财务人员并没有相应增加,存在不合理兼岗的现象,导致审批人、审核人、经办人、记账人员之间缺乏制约机制,内部会计控制无法落在实处。
3.预算控制重形式轻实质。部分医院未严格按照预算编制、审批、执行、调整、分析考核等预算管理制度开展工作,预算编制不规范,预算项目较为宽泛、细化程度不足,致使款项移动、增补预算的情况经常发生。另外,很多医院仅是机械地按照上级布置的任务开展预算编制工作,缺乏对预算控制的系统理解,往往形式符合要求,但实质内容不符要求。
4.“小金库”成为收入控制的难点。部分医院对“小金库”认识存在误区,捐赠的财物未按规定办理,医院内设科室不能正确进行收入控制,私设“小金库”等违规现象仍然存在。
5.支出及成本费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部分医院未建立成本费用管理制度,未按规定要求确定开支范围及标准,缺乏对成本费用支出的监督。
6.某些货币资金控制细节不到位。部分医院存在住院处收费员未持证上岗、货币资金支付未按规定程序办理、病人预收款账面余额与计算机预收款余额未进行核对的现象。
7.药品及库存物资控制现场盘点人员缺失。部分医院药品及库存物资盘点制度没有落到实处,会计和审计人员没有参与监督盘点。
8.固定资产控制基础没有夯实。部分医院固定资产购建论证制度没有得到落实、固定资产盘点制度弱于执行,医院部门之间的管理衔接不规范、权责划分不清晰,当固定资产在部门间流动时经常出现脱节和责任无法落实的现象。医院在资产确认、资产记录和资产入账方面的及时性和正确性也无法得到保障,难以保证账、卡、物相符。大型设备使用控制不够精细,使用效率有待提高。
9.工程项目全程控制延时太长。多数医院未严格执行工程竣工决算环节控制,工程财务决算未及时办理,资产没有及时移交。
10.债权和债务控制弱于执行。多数医院虽有债权和债务管理制度,但弱于执行,主要是对债务没有及时清理。
11.财务信息化控制安全性不够。有的医院网络中财务相关数据不是由财务部门备份,而是由技术部门人员备份,有的操作员、管理员、软件开发人员可以直接对数据进行修改,缺乏权限设置、网络数据安全控制。
(二)医院提升内部会计控制有效性的策略
1.从抓教育入手,创建良好的内部会计控制环境。医院负责人一方面需要强化其在内部控制方面的培训与学习,另一方面主管单位应考虑将衡量会计内部控制建设与实施效果的指标纳入业绩考核范围,从政策层面给予积极的引导。在提高财会人员录用标准的基础上,加强岗位学习和再教育,持续提升相关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平,强化其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严格、自觉、规范执行的力度。
2.从抓制度入手,规范各项工作的实施流程。应当结合医院财务管理的特殊性,由总会计师牵头,财务部门具体负责,各个职能部门参与,共同对会计控制体系进行设计,形成统一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和内部审计制度,使各环节的会计内控工作都有章可循。医院在制定制度时,可以合理地借鉴企业的成功经验,以组织目标作为出发点,以风险要素作为评估因素,分层次进行考虑,着重从以下方面加以控制:
一是预算控制。首先在全院成立预算领导工作小组,由医院法人代表做组长,财务部部门主管牵头,成员为各职能部门、临床、医技科室负责人。工作小组应定期召开预算工作会议,并购入成熟的医院预算管理软件作为预算管理工具。各个部门认真编制、细化预算,最后由财务部门汇总,上报院长办公会同意。在建立和实施预算内部控制中,应当明确权责分配、职责分工,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科学合理,强化对关键环节的风险控制。
二是收入控制。针对部分医院对“小金库”的认识误区,主管部门应坚决予以纠正、处罚。同时将各种赞助款项、捐赠的设备纳入医院统一管理。医院各项收入的取得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各项收入由单位财务部门统一核算、统一管理,其他任何部门、科室、个人不得收取款项,严禁设立“账外账”和“小金库”。
三是支出及成本费用控制。重点审核成本费用支出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财务制度规定的开支范围和标准;是否列入当年预算,增补预算是否有按程序办理;支出内容的真实性;是否有按经济合同执行付款。健全支出的申请、审批、审核、支付管理制度,明确支出审批权限、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
四是货币资金控制。医院收费员必须配备具有会计专业基础知识和计算机知识的人员上岗,医院住院处收费员须持证上岗、门诊收费处收费员逐步做到持证上岗。货币资金支付严格按审批制度执行,申请、审核、审批手续齐全后方能付款。实行门诊、住院医疗预收款的医院,月末必须将病人预收款账面余额与计算机预收款余额进行核对,如有差异必须彻底查清原因。
五是药品及库存物资控制。因季度盘点工作量较大,药学部、物资部、财务部、审计部门应事先做好盘点前准备工作,会计和审计人员应参与监督盘点,对盘盈或盘亏及时查明原因,如因管理原因造成损失,一定要追查到个人,并追究相关领导的责任,提高员工的工作责任心。
六是固定资产控制。重点控制各部门固定资产“账、卡、物”是否相符,重视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工作,每年固定资产清查工作要成立清查小组,由主要领导负责,并将清查结果与科室主任目标责任制考核结合,将固定资产管理好坏作为年度科室评优、评先依据之一。对大型仪器设备应规定专人操作,其他人员未经许可不得操作使用,每次开机检查都需有详细记录。
七是工程项目控制。对于未及时办理财务决算的工程项目形成的固定资产,可先暂估入账,并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如实反映医院运行成本。
八是债权和债务控制。多数医院虽有债权和债务管理制度,但怠于执行,清理往来账涉及时间长、人多、工作量大,操作起来难度较大,对此,领导应高度重视,派具备较高业务水平、责任心强的财务人员担任此项工作,并及时将清理结果按规定上报主管局。
九是财务信息化控制。针对有的医院网络数据安全得不到保证的现状,一是建议有关部门加强对软件开发行业的管理,对开发的软件要有准入证书方可推广使用;二是财务部门在软件投入使用之前,要根据内控要求重点对资金的安全、授权功能、数据备份加以控制。
3.从抓监督入手,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有机结合。在健全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过程中,医院首先需要建立一个良好的监督体制。可以依据财务运行的环节,将监督工作分为预算监督和执行监督两部分。在加强内部审计监督的同时,可以通过主管部门定期检查或政府部门定期审计、利用社会中介机构进行第三方审计等方式,从外部加强评价与监测,增强会计内控制度执行的有效性。■
责任编辑 张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