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一)无形资产评估中存在的问题
1.无形资产定义界定不清。无形资产重要性的提高引发了人们对于无形资产的关注,但无形资产的概念在不同的领域、基于不同的目的和出发点有着不同的诠释,至今未形成定论。比如我国评估准则与国际评估准则均强调其不具实物形态和能给其拥有者带来经济利益这两个显著特征,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又从谨慎性的角度出发,强调无形资产应为特定主体所控制,且需长期发挥作用,这样在国际评估准则中明确提到的关系类无形资产,如工作人员的组合、与顾客的关系等则因为其在短期存在且难以控制而被排除在无形资产的范围外。无形资产定义的不统一导致不同行业人士对其存在很多理解上的偏差,也给无形资产评估报告的使用者带来理解上的偏差和困难。
2.无形资产的外延界定不清,给无形资产对象的确定带来困难。无形资产的外延主要是指具体资产的名称和范围,由无形资产的本质和内涵决定。由于无形资产没有统一的严格定义,各国对于无形资产没有统一的外延边界和分类,我国对此也存在一定的分歧。
从目前来看,会计界对无形资产定义最严格,其外延和范畴的范围最小;法律界对无形资产定义最宽泛,外延也最广;而评估界则居于上述二...
(一)无形资产评估中存在的问题
1.无形资产定义界定不清。无形资产重要性的提高引发了人们对于无形资产的关注,但无形资产的概念在不同的领域、基于不同的目的和出发点有着不同的诠释,至今未形成定论。比如我国评估准则与国际评估准则均强调其不具实物形态和能给其拥有者带来经济利益这两个显著特征,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又从谨慎性的角度出发,强调无形资产应为特定主体所控制,且需长期发挥作用,这样在国际评估准则中明确提到的关系类无形资产,如工作人员的组合、与顾客的关系等则因为其在短期存在且难以控制而被排除在无形资产的范围外。无形资产定义的不统一导致不同行业人士对其存在很多理解上的偏差,也给无形资产评估报告的使用者带来理解上的偏差和困难。
2.无形资产的外延界定不清,给无形资产对象的确定带来困难。无形资产的外延主要是指具体资产的名称和范围,由无形资产的本质和内涵决定。由于无形资产没有统一的严格定义,各国对于无形资产没有统一的外延边界和分类,我国对此也存在一定的分歧。
从目前来看,会计界对无形资产定义最严格,其外延和范畴的范围最小;法律界对无形资产定义最宽泛,外延也最广;而评估界则居于上述二者之间。由此产生的后果是在评估上认定为无形资产的,在会计上可能不被认定为无形资产,从而无法确认和入账;或者在法律上被认定为无形资产的,但由于其不属于评估学中无形资产的范畴而导致评估机构无法承揽该项业务,进而无法确定其经济价值。
3.无形资产评估基础理论不成熟,行业法律法规不够完善。目前,薄弱的无形资产评估理论无法给予无形资产评估行业足够的支持,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无形资产评估业的发展。同时,在评估法规建设方面,没有相关法规来保障资产评估业的利益。由于多个部门同时管理,资产评估行业往往存在多种技术标准,且透明度较低。
(二)解决无形资产评估问题的对策
1.选择恰当的无形资产定义指导评估工作。在了解、学习和把握无形资产的定义时,必须立足其产生的背景进行理解。虽然会计准则关于无形资产的规定可以给评估界提供非常重要的参考,但由于其不能完整地反映无形资产的本质属性及外延,因此,笔者认为,在进行无形资产评估时,应以评估准则为依据来界定和评估无形资产。
2.深刻理解无形资产的本质,以发展的眼光把握无形资产的外延。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对无形资产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像网站、域名等原来没有的事物现在也成了普遍认可的无形资产,这要求评估人员要根据环境的变化、社会的进步不断调整无形资产的具体评估范围,不要企图一劳永逸地确定无形资产的外延。评估人员必须根据无形资产的特点和本质以及评估企业的具体情况,客观地界定无形资产,从而为无形资产评估对象的确定打下基础。
3.加快无形资产理论的研究,促进我国无形资产评估行业的发展。最近几年,我国资产评估协会组织越来越多的资产评估从业人员去国外的事务所和高校进行学习,引进国外的最新研究成果。同时还直接邀请国外业内最权威的专家来国内进行资产评估培训,这种面对面的交流快速地提高了我国资产评估行业对世界无形资产评估行业最新前沿课题的了解,缩小了我国评估实务界和理论界与西方无形资产评估的差距,促进了行业的发展。同时,资产评估协会还积极推动财政部与建设部、国土资源部等相关政府部门在准则制定、准则框架结构方面的统一,从目前成果来看,资产评估准则的框架结构出现了趋同的特征,这为建立统一的资产评估准则打下了基础。■
(本文是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09CJGZ19>的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 张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