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3-19 作者:郭昱 李亮 (作者单位: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会计与财务学院上海市税务局)
[大]
[中]
[小]
摘要:
企业价值评估是财务管理、资产评估等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企业价值评估教学案例具有现实性、综合性等特点。笔者在企业价值评估案例教学3年实践的基础上,对2008级资产评估专业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从学生需求和实务发展的角度,对目前企业价值评估案例教学进行了总结和提炼,并结合现实需求,对财务管理、价值评估的案例设计提出了新的思路。
一、企业价值评估案例教学的特点
目前企业价值评估教学主要放在两门课程中,理论内容在《企业价值评估》专业课中完成,教学中穿插简单案例;综合案例在《资产评估模拟实验》中完成,以48课时的企业价值评估案例模拟为主。企业价值评估教学中的综合案例具有以下特点:
1.案例现实性
企业价值评估案例实务性强,要求紧密联系现实中复杂多变的企业产权交易行为,但是现实中不同交易的评估目的、评估对象有较大差异,因此,案例要考虑具有代表性。综合案例应选取现实中有代表性的常见交易类型,如并购重组。被评估企业应选取比较普遍的工业企业。
目前笔者学校教学中实际使用的是一家材料加工企业股权转移案例,评估的是转移部分的股权价值,基本思路是从企业整体价值推算出部分股权价值。案例素材源...
企业价值评估是财务管理、资产评估等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企业价值评估教学案例具有现实性、综合性等特点。笔者在企业价值评估案例教学3年实践的基础上,对2008级资产评估专业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从学生需求和实务发展的角度,对目前企业价值评估案例教学进行了总结和提炼,并结合现实需求,对财务管理、价值评估的案例设计提出了新的思路。
一、企业价值评估案例教学的特点
目前企业价值评估教学主要放在两门课程中,理论内容在《企业价值评估》专业课中完成,教学中穿插简单案例;综合案例在《资产评估模拟实验》中完成,以48课时的企业价值评估案例模拟为主。企业价值评估教学中的综合案例具有以下特点:
1.案例现实性
企业价值评估案例实务性强,要求紧密联系现实中复杂多变的企业产权交易行为,但是现实中不同交易的评估目的、评估对象有较大差异,因此,案例要考虑具有代表性。综合案例应选取现实中有代表性的常见交易类型,如并购重组。被评估企业应选取比较普遍的工业企业。
目前笔者学校教学中实际使用的是一家材料加工企业股权转移案例,评估的是转移部分的股权价值,基本思路是从企业整体价值推算出部分股权价值。案例素材源于近两年的真实交易,从教学角度对交易背景进行了简化处理,对财务数据进行了调整。案例中,宏观环境、市场条件、资产使用状况等细节完全遵照交易发生时的实际状况,因此,综合案例具有较强的现实性。
2.方法综合性
在一般企业价值评估实务操作中,资产基础法、收益法、市场法是三种常用方法。资产基础法是以要素资产的再建为出发点,在实务操作中是对单项资产分别估值后累加得到企业整体价值。收益法是从未来预期收益的现值来衡量资产价值,理论上更为合理。市场法运用了替代原理,由参照物进行差异调整。按照《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的规定,评估原则上应选择两种以上评估方法。但在实务中,三种方法的使用有一定差异,经有关方面调查研究发现,我国2008年至2010年企业价值评估的三种基本方法中,以资产基础法做最终结论的比例最高,市场法比例最低。
目前使用的综合案例充分考虑到现实中三种方法的使用频率,选择了资产基础法和收益法两种方法。在资产基础法中,要求根据提供的所有资产、负债的清查明细表和评估基准日的实际状况,按照单项资产进行评估,推算股权价值。收益法提供评估基准日前三期财务报告及未来预测相关信息,由企业价值推算股权价值。
3.实务操作性
企业价值评估综合案例要求具有可操作性,学生能够在评估软件中完成评定估算。案例充分考虑学生在软件中的操作性,对数量巨大的单项资产进行分类简化;对重要单项资产提供详细的现场勘查信息;对重要项目预测提供重要信息作为预测依据。提供的所有信息足够完成整个评估项目的评定估算。
实务操作涉及大量评估程序类的内容,例如现场勘查、盘点、询证等。案例可操作性要求尽量模拟实务流程,因此,学生除了按照理论知识完成评定估算,还要在评定估算过程中模拟完成重要评估程序。根据校内模拟操作的可能性,案例设计了抽查盘点表的填列、询证单位选择与询证函填写、无回函替代程序、单项资产现场勘查资料收集清单等模拟环节,通过让学生设计或填列各类工作底稿,熟悉实际评估的重要程序。
二、有关毕业生的调查问卷分析
调查问卷针对2008级资产评估毕业生,发放问卷51份,收回问卷49份,有效问卷47份。参与调查的学生中,36%的学生在资产评估事务所进行毕业实习,32%的学生毕业后在资产评估事务所就业,60%左右的学生实习就业分布在企业、银行等单位的财会岗位。调查显示,在资产评估事务所完成毕业实习的学生,实习结束后在事务所的签约率为82.35%。
1.对企业价值评估课程的评价
通过对专业课的难度、深度进行调研发现:31.91%的学生认为企业价值评估课程目前难度、深度不够;48.94%的学生认为难度深度能够满足工作需要;10.64%的学生认为难度、深度超过实际需求;还有部分学生未能作出评价。根据对调查结果的进一步分析发现,认为难度、深度超过实习需求和未作出评价的学生,基本都是未在资产评估事务所实习和工作的学生,接触资产评估实务较少是其作出后两类评价的主要原因。
2.对价值评估案例的评价
对企业价值评估综合案例实验情况进行调查发现,70.21%的学生认为目前的课程体系中实务类课程比例应该增加。通过对调查结果进一步分析发现:认为实务类课程比例需要提高的学生以在评估事务所实习和就业为主;认为不需要调整的学生基本是在其他岗位实习或就业。表明接触评估实务的学生对实务类课程需求更高。
为了验证单设的实验课程中综合案例与学生实务操作的关系,笔者以“模拟实验课程对实习(就业)的帮助”为题进行了调查,结果有34.04%的学生认为有很大帮助,59.57%的学生认为有一些帮助。显然,基于真实案例设计的模拟实验实现了校内模拟的教学目标。
对于企业价值评估案例中涉及的两类方法,学生从实习或就业角度提出了自己的改进意见。对资产基础法案例的改进意见主要有:增加课时,多讲解实务内容;增加常见评估程序讲解;增加工作底稿的填列。对收益法案例的改进意见主要有:讲解常用数据库(如Wind)的使用方法;增加课时;进一步增加独立收集资料环节;增加参数选取方法。学生提出的改进意见与其进入资产评估事务所实习接触的业务相关,大多是些基础性的操作要求,表明进入实务操作环节,学生还需要一定的适应过程。
目前教学使用的企业价值评估实验案例只涉及资产基础法和收益法,对于是否需要增加市场法的案例,76.6%的学生认为需要,17.02%的学生认为不需要。因此,在今后的案例设计中,应该考虑涵盖资产基础法、收益法、市场法三种常用方法。
3.改进建议
笔者调查了学生刚进入实习或工作岗位遇到的困难,学生普遍认为“理论与实务有很大差距”,有些实务问题在教材中找不到。这与资产评估专业特点有关。评估实务的复杂性源于企业类型不同、评估目的不同,课堂教学不可能全部涵盖,只能选取典型案例引入教学环节。在细节上,学生也提到了遇到的各种困难,例如:数据库的使用;Excel表格的熟练运用;询价无从下手;询证函收不到回函等。显然,刚接触实务工作,需要一定的时间重新学习适应,而学生的这种适应能力、自学能力在学校培养中有所欠缺。
针对完善实验课程的问题,学生主要提出了以下建议:延长实验时间;复杂案例分小组合作完成;与专业课同步开设实验;完善评估现场模拟感;增加学生独立分析环节。可见,学生对于校内案例模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能够通过校内案例模拟缩小教材与实务操作之间的距离。
三、关于企业价值评估案例教学的新思路
企业价值评估案例设计的综合性、复杂性决定了要对案例不断进行修订、完善。根据以往教学经验和毕业生的反馈情况,笔者认为企业价值评估教学中的综合案例应在以下方面有所创新:
1.信息收集分析
多数毕业生接触实务时遇到了信息收集分析的困难。从校内综合案例模拟的角度来看,可以减少案例中直接提供的外部市场信息,应要求学生在专业数据库或公开渠道独立收集信息并完成信息分析工作。信息收集环节可考虑增加以下内容:资产基础法中,提供常见重要单项资产的可能询价渠道,要求学生独立询价;市场法中,要求学生在Wind、CSMAR等专业数据库中查找筛选可比公司财务指标与β值;收益法中,要求学生通过专业网站和数据库收集宏观环境及行业分析基础资料。信息分析环节可以要求学生完成以下工作:小组共享收集的信息,讨论筛选有用信息;讲解Excel表格的复杂运用,要求学生独立设计有数据链接的工作底稿套表。
2.引入市场法案例
虽然目前我国评估实务中市场法使用比例偏低,但从未来发展趋势看,市场法的比例会逐步提高。学生在接触实务时,也遇到了运用市场法的困难。从实际运用角度来看,后期综合案例应引入市场法。引入市场法时需要考虑评估公司的规模与特点,便于学生在上市公司中选取同行业的可比公司。选取的可比公司不同,评估结果也必然存在差异,因此应要求学生学会对不同的评估结论进行分析,并讨论由于可比公司差异导致的评估差异。
3.三种方法的综合判断
从校内综合案例教学的角度来看,如果对同一公司运用资产基础法、收益法、市场法三种方法进行评定估值,需要学生学会辨析哪个方法对该公司更合适,并从方法差异与公司特征的角度思考三种不同方法在实际运用中的差异。综合判断能力的培养需要较长的过程,可以与学生的毕业实习要求相结合,在学生真正接触实务后,完成最终的分析结论。■
(本文得到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会计学<J51701>、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项目<11YS246>和上海高校本科重点教学改革项目<OB11E503>的资助)
责任编辑 刘黎静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