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内部控制是减少企业管理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和防范企业风险的有效手段。那么,如何将内部控制的五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和风险管理融入到企业日常的运营管理当中?笔者以科研院所为例,根据其业务流程的特点及运行模式,设计了一种基于业务活动轨迹及管理职能主线的矩阵模型并在实际工作中得到运用,为防范经营风险、提高管理水平发挥了一定的效用。
基于业务活动轨迹及管理职能主线矩阵模型的框架由横坐标和纵坐标构成。横坐标展现的是业务活动的主线,在科研院所体现为以项目为对象的业务组织与业务活动流程,按科研院所项目的生命周期可依次划分为项目市场、任务可行性分析、任务分解与下达、任务的执行、验收入库、出库及销售、收款及后评价七个阶段,每个阶段之间具有明晰的界面,且有主管的职能部门负责该阶段目标的实现。
纵坐标展现的是管理职能主线,自上而下分别体现为:1.部门职能,解决谁干的问题;2.每个阶段的主要活动,解决干什么的问题;3.规范和流程,解决怎么干的问题,同时将单位中财务、质量程序文件、计划管理流程等方面的制度、规范进行梳理,以满足该阶段各管理目标对业务规范的要求;4.接口界...
内部控制是减少企业管理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和防范企业风险的有效手段。那么,如何将内部控制的五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和风险管理融入到企业日常的运营管理当中?笔者以科研院所为例,根据其业务流程的特点及运行模式,设计了一种基于业务活动轨迹及管理职能主线的矩阵模型并在实际工作中得到运用,为防范经营风险、提高管理水平发挥了一定的效用。
基于业务活动轨迹及管理职能主线矩阵模型的框架由横坐标和纵坐标构成。横坐标展现的是业务活动的主线,在科研院所体现为以项目为对象的业务组织与业务活动流程,按科研院所项目的生命周期可依次划分为项目市场、任务可行性分析、任务分解与下达、任务的执行、验收入库、出库及销售、收款及后评价七个阶段,每个阶段之间具有明晰的界面,且有主管的职能部门负责该阶段目标的实现。
纵坐标展现的是管理职能主线,自上而下分别体现为:1.部门职能,解决谁干的问题;2.每个阶段的主要活动,解决干什么的问题;3.规范和流程,解决怎么干的问题,同时将单位中财务、质量程序文件、计划管理流程等方面的制度、规范进行梳理,以满足该阶段各管理目标对业务规范的要求;4.接口界面,是该阶段各部门因管理需要以及各阶段之间因管理需要沟通与交流的信息,同时也为绩效考核提供基础数据;5.目标,指管理的阶段目标;6.考核(绩效与监督),指为了实现管理目标所建立的绩效激励考核指标,对业务绩效考核和管理过程起监督作用;7.关键点,反映每个阶段为实现管理目标、开展业务活动、实现绩效考核激励机制尚且存在的关键环节,通常称作管理“短板”;8.风险评估,指每个阶段业务规范不足或外部环境的变化使企业面临和需要应对的不确定性因素。矩阵模型包含的具体内容见图1。
基于业务活动轨迹及管理职能主线的矩阵模型在整体上体现了企业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思路,并能将管理的过程、管理目标、管理关键点、管理界面进行清晰展示,能够较好地解决科研院所单一管理职能在实施过程中所带来的种种制约与不足,且有利于分步骤实施和进行逐步修正、调整。■
责任编辑 刘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