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10-22 作者:于永生 (作者单位:浙江财经学院会计学院)
[大]
[中]
[小]
摘要:
金融危机使公允价值会计备受关注。危机期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积极研究解决公允价值会计问题的策略,相继出台的应对措施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增加公允价值会计的信息披露,二是补充非活跃市场情况下的公允价值计量指南。本文主要对这些改进措施进行评介并分析其借鉴意义。
一、增加公允价值会计的信息披露
(一)SEC补充SFAS157的公允价值披露
2008年3月28日,SEC向主要金融机构发函,要求在“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中增加公允价值计量方面的信息披露。SEC指出,如果主体在公允价值计量中主要使用了不可观察参数,则要披露主体是如何确定这些参数和该计量结果及其变动对经营成果、流动性和资本储备的可能影响。为此,“管理层讨论和分析”应涉及:1.主要使用不可观察参数计量公允价值的资产和负债占所有公允价值计量资产和负债的比例;2.如果因减少一级或二级而导致三级计量增加较多,则要披露三级计量增加的金额和原因;3.如果在本期转入三级计量的金额较大,则要披露主体认为不再是可观察的主要计量参数和本期在这些资产和负债上所确认的利得和损失;4.对于三级计量的资产和负债,还要分析这些计量的实现或未...
金融危机使公允价值会计备受关注。危机期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积极研究解决公允价值会计问题的策略,相继出台的应对措施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增加公允价值会计的信息披露,二是补充非活跃市场情况下的公允价值计量指南。本文主要对这些改进措施进行评介并分析其借鉴意义。
一、增加公允价值会计的信息披露
(一)SEC补充SFAS157的公允价值披露
2008年3月28日,SEC向主要金融机构发函,要求在“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中增加公允价值计量方面的信息披露。SEC指出,如果主体在公允价值计量中主要使用了不可观察参数,则要披露主体是如何确定这些参数和该计量结果及其变动对经营成果、流动性和资本储备的可能影响。为此,“管理层讨论和分析”应涉及:1.主要使用不可观察参数计量公允价值的资产和负债占所有公允价值计量资产和负债的比例;2.如果因减少一级或二级而导致三级计量增加较多,则要披露三级计量增加的金额和原因;3.如果在本期转入三级计量的金额较大,则要披露主体认为不再是可观察的主要计量参数和本期在这些资产和负债上所确认的利得和损失;4.对于三级计量的资产和负债,还要分析这些计量的实现或未实现利得或损失是否影响了主体的经营成果、流动性和资本储备,如果是,还要披露是如何影响的、该类公允价值计量大幅增加或减少的原因,以及该公允价值金额是否与主体当前预期在这些资产到期收回或负债到期清偿的金额相差较大,如果是,还要披露原因和根据;5.资产抵押证券的支持资产的性质和类型,例如,贷款类型(是次贷还是优级贷款)、担保年限、证券的信用等级及其可能的变化。
SEC信函的披露规定补充了《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157号——公允价值计量》(SFAS157)公允价值披露的不足。SFAS157的披露侧重于计量参数性质和三级计量对主体当期收益的影响,而SEC信函披露侧重于计量结果及其变动对主体经营成果、流动性和资本储备的影响。比较而言,SEC信函的披露规定更全面,能帮助投资者更全面正确地了解金融危机对主体财务状况的影响。例如,在当前市场状况下,许多投资工具的市场交易清淡或交易市场完全消失,主体以前按一级或二级计量的资产和负债现在要转为三级计量;对于这种转变,投资者可能理解为主体在市场流动性恶化情况下被迫所为,也可能理解为主体利用这种转变高估利润;而增加公允价值计量级次变动原因及其影响的信息披露能提高三级计量的透明度。再如,目前有些资产的市场交易价格已远低于其内在的预期现金流量水平,对于无意近期出售这些资产的主体而言,公允价值计量无法恰当反映这些资产的预期现金流量水平,SEC信函要求主体披露当前持有资产到期收回时的现金流量水平,这有助于投资者了解主体未来现金流量变动情况,正确理解和判断主体依据当前市场价格所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从而遏制市场估值螺旋式下跌趋势。另外,SEC信函还提出了结构性融资产品的具体披露规定,要求披露资产抵押证券的支持资产的性质和类型,例如贷款类型、担保年限、证券的信用等级及其可能的变化。金融危机的根源是次贷及其信用衍生产品发放或发行泛滥,投资者对次贷产品和其他资产抵押证券产生恐慌和厌恶情绪,造成这些投资工具的市场估值持续下跌,市场交易量急剧萎缩;同时,资产抵押证券的市场估值风险引发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迅速上升,原因在于这些银行不了解“交易对手”资产抵押证券的风险敞口程度,对“交易对手”履行合同义务的能力丧失信心;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的提高进一步紧缩了市场流动性,增加了市场的系统风险。SEC信函关于资产抵押证券的披露要求能帮助投资者和各银行了解“交易对手”在这些证券投资上的风险程度,有助于提高优质资产抵押证券的投资银行的短期融资能力,缓解市场流动性不足的压力。最后,SEC要求金融机构分析公允价值计量对其流动性和资本储备的影响。在当前市场情况下,增加这些披露信息有特殊的意义,能帮助投资者了解关于这些金融机构流动性风险和资本充足率方面的信息,从而判断破产事件发生的概率。总体上分析,SEC信函的披露规定对有效解决当前市场情况下的公允价值会计问题有重要意义。
2008年9月16日,SEC又发布“2008年3月信函附录”,对应用公允价值计量的主体提出了进一步的披露要求。信函附录的披露规定侧重于目前不存在活跃交易市场的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对主体财务状况和经营结果的可能影响。随着市场流动性进一步恶化,许多投资工具的交易市场完全消失,使以前一级或二级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被迫转为三级计量。在金额较大的情况下,这种转变可能增加主体公允价值计量的不透明性,使投资者对主体所报告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不信任程度上升、参与市场投资活动的信心进一步下降。为应对市场的这种变化,SEC要求增加对三级公允价值计量信息的披露,帮助投资者全面了解因市场状况变化而转为三级计量的金额对主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潜在影响。
(二)FASB完善信用衍生工具和担保合同的披露
除SEC出台针对公允价值计量的披露规定之外,FASB也于2008年9月12日发布“工作人员立场公告”(FSP)SFAS133-1,规定信用衍生工具出售者所披露的关于信用衍生产品和嵌入信用衍生产品的混合工具的相关信息,应能够帮助投资者评价这些工具对出售者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潜在影响。为此,信用衍生工具出售者应披露:1.该信用衍生工具的性质,包括期限、签订该信用合同的原因、根据合同出售者应履行的义务、当前该信用衍生工具支付或履约风险的状况;2.根据该信用衍生工具的相关条款,出售者将来可能被要求支付的最大金额;3.资产负债表日该信用衍生工具的公允价值;4.在特定违约事件发生时,出售者能够从第三方获得部分或全部补偿的资源储备或抵押资产的性质。
近些年来,信用衍生工具市场发展迅速,特别是与资产抵押证券相关的“信用违约掉期”(CDS)发展速度更快,已成为信用衍生市场最主要的产品。次贷危机爆发以来,由于次贷违约和拖欠率不断上升,以次贷为标的的CDS的出售者面临巨额实际和潜在的赔付责任,造成一些CDS出售者信用级别降低或最终破产。1998年发布的《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133号——衍生工具和套期保值活动的会计处理》(SFAS133)的相关披露侧重于持有或出售CDS主体的目的,无法全面反映信用风险变化对CDS出售者财务状况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FASB新增加的披露规定能帮助投资者了解主体所参与的衍生工具交易对其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的潜在影响,因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补充非活跃市场情况下公允价值计量指南
(一)SEC和FASB联合公告
为应对当前市场情况下公允价值计量挑战,及时为实务界提供有针对性的计量指南,2008年9月,SEC和FASB发布联合公告,用问答的形式阐述双方对非活跃市场情况下公允价值计量问题的看法。联合公告的主要观点是:1.如果某一证券不存在活跃市场,使用反映当前市场现金流量预期和风险回报的管理层估计和判断信息计量公允价值是可接受的;2.经纪人报价可被视为一种公允价值计量参数,但在活跃市场报价不存在时,该报价不一定就是估价的决定性参数;3.不能将非有序交易价格作为公允价值计量的决定性参数;4.相同资产的活跃市场报价是公允价值的最佳代表,要优先使用,非活跃市场交易价格可作为公允价值计量参数,但并非决定性参数;5.确定某一减值是否属于非暂时性的需要根据每一投资工具的具体情况做出合理判断,包括对该投资性质的评价(如证券是债务性的、权益性的还是混合性的),因为它可能影响持有者对其价值转回可能性的评价。
SEC和FASB联合公告基本涵盖了当前市场情况下公允价值会计的主要问题,为解决当前公允价值会计问题提供了一个基本框架,具有重要意义。联合公告指出,在投资工具不存在活跃市场的情况下,主体可以使用内部估计和模型计量其公允价值,即放弃“按市价计值”。这一措施能防止由于某些金融工具的市场估值低于其“内在价值”而导致主体确认更多的减值损失,遏制主体财务状况的进一步恶化。另外,联合公告对经纪人报价和定价机构信息的使用、强迫交易的判断、强迫交易价格信息的使用以及非暂时性减值的判断等问题都提出了恰当的处理原则,这些原则能帮助主体恰当应对当前的财务报告问题,提高财务报告的透明度,对稳定市场、提高投资者信心有重要作用。
(二)FASB关于非活跃市场情况下公允价值计量指南
2008年10月10日,FASB发布FSP SFAS157-3《如何在非活跃市场情况下确定某一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其主要观点包括:1.公允价值计量目标是确定计量日市场参与者之间的有序交易(而不是强迫清算或被迫出售)中,出售某一资产能够收到的价格,即使某一资产市场交易活动很少,该目标仍保持不变;2.即使在市场混乱期间,也不能将所有市场活动都视为强迫清算或被迫交易,但将任何交易价格均视为公允价值计量的决定性因素也不恰当;3.为达到公允价值计量目标,可能需要对可观察参数进行较大幅度调整;4.在相关市场数据无法获得的情况下,使用管理层关于预期现金流量和恰当风险调整贴现率的内在假设是可接受的;5.如果被计量金融资产活跃市场不存在,从经纪人或定价服务机构获得的报价和其他信息不一定是影响该资产公允价值的决定性因素。
依据“联合公告”的基本原则,FSP SFAS157-3为主体提供了在非活跃市场情况下的计量投资工具,尤其是次贷产品(如债务抵押债券)公允价值的具体指南,对主体的具体计量实务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启示与借鉴
金融危机期间,美国解决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问题的做法,对我国应对未来的会计问题有一定借鉴作用。
(一)相关部门的通力合作是有效解决会计问题的前提
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在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方面,不论是美国证券市场监管部门(即SEC)还是会计准则制定部门(即FASB)均承受了来自国会和金融机构的巨大压力。SEC和FASB没有相互指责或推诿责任,而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问题根源的研究和改进措施的制定工作,及时出台了有针对性的措施,既稳定了市场又为企业提供了应对相关会计处理问题的指南。在美国会计发展史上,面对政治和行业压力时,SEC和FASB曾经有过不愉快的合作经历。但在2008金融危机期间,SEC和FASB一直相互合作、相互支持,共同致力于解决公允价值应用的具体问题,这是危机期间的会计问题得到及时有效解决的关键所在。
(二)提高透明度能有效稳定市场
2008金融危机的根源是次贷及相关金融产品的泛滥。次贷及相关金融产品具有复杂性特征,它源于次贷参与者通过证券化、信用衍生及其他金融操作对次贷产品的风险进行复杂分割的过程,也与金融机构将许多次贷产品作为表外融资安排有关。因无法获得相关财务信息,市场参与者为安全目的通常对次贷产品出价很低或干脆回避,许多持有这些资产的投资者也不计成本地抛售,造成次贷产品市场估值持续下跌并影响其他投资工具,进而导致整个市场资产估值恶性循环。为此,SEC要求增加披露相关信息,提高企业所持次贷及相关金融产品的透明度,降低市场信息的不对称性,为投资者恰当评价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提供充分依据。在危机期间,将问题资产的信息客观地提供给市场,让投资者获得评价这些资产内在价值的客观依据,进而做出自己的判断,可以有效平抑市场的悲观情绪、防止市场恐慌性抛售行为。■
责任编辑 崔洁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