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和财政改革的不断推进,高校内部管理呈现出经济业务复杂化、筹资渠道多元化、资金使用广域化的趋势,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内容、程序、方法等方面出现了诸多缺陷。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体系,为高校内部管理构筑起一道制约有力、预警及时、防范有效的“防火墙”,不仅是当前会计理论界研究的焦点和热点,也是广大高校工作者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把住“源头”,健全法规制度。针对目前高校内部会计控制法规不健全的状况,国家应加快法制建设步伐,抓紧制定固定资产、存货、筹资、成本费用、预算等具体控制规范,尽快建成既符合我国国情、又与国际惯例相协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体系,为高校制定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提供法制依据和保障。与此同时,各高校一方面要根据国家已出台的法律法规,认真贯彻执行相关规定,融入到校内制度的制定之中,落实到内部管理的实践之中;另一方面还应积极主动探索建立尚无明确法规规定、管理中又急需的内控制度,为本校内部会计控制夯实制度基础,并为国家研究制定相关法规提供参考。在制度建设上,要突出“三个注重”:一是注重预防控制,将预防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发生、防范经营管理风险作为制度设计...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和财政改革的不断推进,高校内部管理呈现出经济业务复杂化、筹资渠道多元化、资金使用广域化的趋势,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内容、程序、方法等方面出现了诸多缺陷。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体系,为高校内部管理构筑起一道制约有力、预警及时、防范有效的“防火墙”,不仅是当前会计理论界研究的焦点和热点,也是广大高校工作者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把住“源头”,健全法规制度。针对目前高校内部会计控制法规不健全的状况,国家应加快法制建设步伐,抓紧制定固定资产、存货、筹资、成本费用、预算等具体控制规范,尽快建成既符合我国国情、又与国际惯例相协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体系,为高校制定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提供法制依据和保障。与此同时,各高校一方面要根据国家已出台的法律法规,认真贯彻执行相关规定,融入到校内制度的制定之中,落实到内部管理的实践之中;另一方面还应积极主动探索建立尚无明确法规规定、管理中又急需的内控制度,为本校内部会计控制夯实制度基础,并为国家研究制定相关法规提供参考。在制度建设上,要突出“三个注重”:一是注重预防控制,将预防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发生、防范经营管理风险作为制度设计的出发点,完善组织、人事、财务、纪律等防控机制,挖潜堵漏,纠错防弊,切实做到标本兼治,防患于未然。二是注重程序制约,按照系统控制理论和业务流程,规范各项经济业务的评估论证、申请审批、执行实施、记录核算、检查反馈等程序,加强对各环节的制约,实行全过程的动态监督控制。三是注重责任牵制,坚持“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科学设置内部机构和岗位,合理划分职责权限,建立责任追究制,确保不同机构和岗位之间权责分明、相互约束、互相监督。
(二)前移“关口”,严格预算约束。高校财务预算是学校根据自身事业发展计划和任务编制的年度收支计划,是资金筹措、支出控制、成本核算、效益考核的基本依据,是高校内部会计控制的“前沿”和“关口”。高校预算控制必须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方针,科学测算和编制收支预算,强化预算约束,严明预算纪律。一是严把预算“编制关”。要做实预算收入,按照“积极稳妥、切实可行”的原则,根据学校收费范围及标准、对外投资和经营收入预测,科学测算学校当年的所有收入,全部纳入总预算“盘子”,统一核算,统一管理;做细支出预算,按照“优化结构、保证重点、勤俭节约”的原则,按部门、按项目、按标准逐一进行细化,为各部门提供具体明确的经费控制目标。二是严把预算“执行关”。预算一经下达,就具有权威性、指令性和约束力,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对于未列入预算又非办不可的项目,应按规定程序调整预算。要转变重预算、轻执行的错误观念,对预算执行进行全过程的跟踪监督和检查,及时纠正和查处未达收入正常进度、超范围超标准开支、随意突破支出预算等行为,增强预算的权威性、严肃性和约束力。三是严把预算“考核关”。预算执行完毕,应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和考核,将实际执行数据与预算指标进行对比,深入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及预算执行偏离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改进措施,不断提高预算控制绩效。
(三)设置“准绳”,完善评价体系。强化成本效益和风险防范观念,建立和完善以可行性评测、成本效益考核、风险评估为主要内容的内部会计控制评价体系,为规范控制行为、考核控制工作、衡量控制绩效提供“准绳”和“标尺”。当前的重点是:一要制定对外投资可行性分析和风险评估指标,包括投资规模、资金需求、筹资渠道、偿还来源、成本效益、潜在风险等,围绕这些指标进行科学测算、充分论证,并对投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负面因素制定应对预案。二是要制定成本效益考核指标,明确各内设机构、部门、岗位和控制节点的目标任务和考核指标,定期对其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针对情况的变化和出现的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及时进行修正。三是要建立激励奖惩机制,明晰各部门、单位和岗位的责、权、利,实行目标管理考核奖惩办法,并与年度考核和职务升降挂钩。对于严格执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取得突出成绩的部门和人员,给予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对违纪违规的,坚决给予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
(四)打造“内卫”,加强监督检查。高校应设立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依法赋予和保障其相对独立性,支持和推促其充分履行监督检查职能。内审部门应定期对学校经济活动进行客观、公正的审核和稽查,必要时还应适当参与学院预算的编制、重大经济事项的决策等,使审计监督由事后前移到事前,为改进内部控制制度提供建设性意见,促进内部控制制度更加完善和严密。另外,要充分借助财政、审计、纪检、监察等社会监督力量,指导规范学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检查验收内部会计控制基础工作,督促改进内部控制措施,提高控制质量和水平。■
责任编辑 张璐怡